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威爾福德·麥克萊:人文科學的負擔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吳萬偉 譯)

  

  哀嘆當代美國人文科學的悲慘處境有個熟悉的,幾乎是俗套的模式化品質。人文科學就像動物棲息地或者植樹造林工程當然是無可挑剔的好事,好人肯定要說些好聽的話來。但是在這些倒胃口的拔高中存在一些讓人討厭的東西,人們渴望看到從背后捅來的道德明確性的迅速一擊。

  著名的文學學者,《紐約時報》博客作家斯坦利·費希(Stanley Fish)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使用了刺激性的題目“人文科學能挽救我們嗎?”(2008年1月6日)。費希在哪里,哪里就有誘餌。沒有什么比這種欺騙讀者的期待引起激烈的辯論更能讓這位反潮流的教授更開心的了,他肯定不會讓人失望。

  他的開頭是安索尼·克羅曼(Anthony Kronman)激情四溢的高談闊論《教育的目的:為什么我們的大學放棄了人生意義探討》(2007),在本書中克魯曼認為高等教育已經(jīng)喪失了靈魂,只能通過重新強調(diào)學習文學和哲學文本,塑造性格才能復興。費希沒有這些“漂亮觀點”。他嘲笑說“沒有證據(jù)證明文科學習能夠讓我們變得高尚或者刺激我們做出高尚的行動來。如果那樣的話,地球上最好的人肯定是文科教授了,但實際上很多證據(jù)顯示事實正好相反!

  費希認為文學和哲學老師擁有專門知識,但是他們沒有終身的使命,人文科學不能挽救我們,實際上,它們除了給“喜歡文科的人”帶來快樂外,什么也沒有做。我們這些文科領域的工作者應該承認文科的無用,把我們的無用當作榮譽勛章。至少擁抱我們聲稱在從事一種“拒絕把它認為是更高尚事業(yè)的工具”的活動方式。

  這種一貫的蔑視引發(fā)《泰晤士報》(the Times)網(wǎng)絡讀者強烈的反響,大部分是否定的反應。閱讀這幾百條評論等于提醒你美國人確實對于人文科學表現(xiàn)出強烈和持久的尊重。對于這些讀者來說,費希的言論沒有能通過道德嚴肅性的檢驗,不符合恰恰是讓人文科學具有獨特品質的東西,辜負了人文科學學者身上肩負的延續(xù)我們文明的生命的特殊使命和特殊責任。人文科學中最著名、影響最大、待遇最好的翹楚之一竟然用這樣微弱的贊美毀掉自己的生活,這種行為本身就最好地說明了我們自我感受到的處境。

  說起人文科學的“負擔”,它到底意味著什么呢?這個短語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首先,它指人文科學本身需要肩負的重擔,它們代表我們、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文明應該完成的東西。但是它也可能指幾乎完全相反的東西:人文科學是給予每個人責任的來源,文科的復興、培養(yǎng)和保護不僅是我們的工作還是我們的責任。

  人文科學作為導師和人文科學作為任務的這兩種“負擔”意義需要包括在我們的問題意識中。適當追求和整理的人文科學能夠完成其他方式所無法實現(xiàn)的任務,比如做事、講授、保存、解釋等。正是人文科學指導人類探索可能性的范圍和深度,包括我們辨別善惡的能力。正是人文科學培養(yǎng)和維持了我們共同的記憶,把我們和文明的過去和祖先聯(lián)系起來。正是人文科學教會我們?nèi)绾翁岢鋈祟惷篮蒙钍鞘裁礃拥膯栴},指導我們追求公民的理想和讓美好生活成為可能的機構理想。

  人文科學在本質上是不精確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是智慧的手指畫形式。它們傳播的知識不是粗糙的初步的替代品來替換明確解決問題的心理學、化學、分子生物學、物理學。這些知識是對所研究的科目的準確反映,盡可能地準確。從長遠看,我們離開它們就無法生存。

  但是它們不是堅不可摧的,如果沒有我們積極關注是不可能持久的。人文科學的復興和修補,也就是恢復它們所能提供的洞察力是個艱巨的任務。復興的緊迫性在逐漸增加,因為我們越來越接近后人類未來的技術,一個怪異的模糊的前沿。生物工程和藥理學結合起來可能造成讓人恐懼的向過去的回歸或者走向未來的鐵籠,人類的形象可能永遠地改變。

  這么多人依靠人文科學生活的這個事實,人文科學擁有一些持久的文化資本,因而炮制的商品對勢利的顧客仍然有吸引力等并不意味著文科就必然能夠成為真正的文化權威。這就是第二個意義上的負擔所在,人文科學開墾和改造的任務。人文科學不可能依靠大量資金的注入而得到挽救。人文科學的復興只能依靠相信人文科學的男男女女。

  首先,我們應該試圖給予“人文科學”清晰的解釋。讓人吃驚的是,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是多么少。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基本上依靠官僚的定義,這些定義反映了現(xiàn)代研究型大學分配辦公室的方式。最常見、最著名的定義是來自一九六五年美國藝術和人文科學基金會法案的一個長句。該法案建立了美國人文基金會和美國藝術基金會。正如你預料到的,這種定義是有一些缺陷的。定義如下“‘人文科學’這個詞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如下內(nèi)容:現(xiàn)代和古代語言、語言學、文學、歷史學、法學、哲學、考古學、比較宗教學、倫理學、歷史、批評理論、藝術理論、社會科學中包含人文內(nèi)容的或者使用文科方法的某些方面、以及人文科學在人類環(huán)境下的研究和應用,特別關注反映不同的遺產(chǎn)、傳統(tǒng)、歷史、以及人文科學對當今國民生活條件的意義等!

  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定義提供了一個有用的起點。不過,它不是隱含性地假設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被定義的東西了嗎?長長的名單沒有回答大問題,只是簡單地回避了它。人們不可能通過列舉機械廠不相關的活動,從購買的原料到應收款的集合就抓住其整體目標。定義的任務要求考慮一些總體目的。

  如果一個外行詢問人文科學到底是什么,我們?yōu)槭裁匆鹬厝宋目茖W時,文科辯護者馬上變得張口結舌,這是糟糕的跡象。有時候,答案是非常愚蠢的。兩年前在費城的美國人文學會理事會(ACLS)的一次關于“振興人文科學”會議上,討論一點都不熱烈。想想當時的芝加哥大學校長和安德魯·梅隆基金會剛當選的主席唐·蘭德爾(Don Randel)的俏皮話:“停電后,我們科學界的朋友如果還沒有開發(fā)出全國性能源政策,他們將失業(yè),而我們手里拿著詩集和蠟燭還能生活!卑,我們將看到這樣的情況。正是這種空想的自我慶祝性的愚蠢給予人文科學糟糕的名聲。當理事會主席余寶琳(Pauline Yu)提出拿什么來振興人文科學這個明顯的大問題時,答案是可以預測的陳詞濫調(diào)。所需要的東西是,用偉大的美國工會領袖薩繆爾·岡帕斯(Samuel Gompers)的不朽名言就是“更多,更多的錢”,大學領導多籌款、國會多支持、教授多工作。

  對于岡帕斯式議程的關注顯示那些為人文科學吶喊的人尤其是在有組織的學科領域內(nèi)的人(比如歷史系、英語系等)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實質。人文科學在地位和資金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達到空前的高度,但是文科鼓吹者今天只能夢想這樣的地位了。現(xiàn)在人文科學已經(jīng)變成了學術界的奧斯曼帝國,一個持續(xù)衰落的、不斷蔓延擴張的,不連貫的團體的堆積,每個派別都形成一個或者又一個意識形態(tài)或者身份的信條,每個派別都有自己的本土蘇丹、赫迪夫和君主。帝國在持續(xù)衰落,大學取消了核心的人文系科如古典文學學系(在南加州大學取消了德語系),人文科學招生人數(shù)繼續(xù)衰落或者停滯。即使在耶魯大學的安索尼·克羅曼曾經(jīng)非常強烈承諾人文科學的,擁有眾多明星人文科系的學院,在人文科學領域的本科生比例自從一九八六年以來大幅度下降,從原來所有專業(yè)中的一半下降到剛超過三分之一。

  最需要的事情不是更多的金錢,而是重新返回首要原則的愿望。除了“有人文內(nèi)容”的學科外,人文科學是什么?除了讓喜愛用文字和概念玩無足輕重的游戲的人獲得愉快之外,人文科學到底還能做什么?

  雖然可能仍然有些抽象,或許更有幫助的是說“人文科學”包括關心人類及其文化的人類知識的那些領域,用通過顯示熟練掌握人類價值和尊重人類精神的尊嚴和表達能力的語言方式來實現(xiàn)。

  其實,還可以說得更直接些。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同,人文科學的獨特任務就是用人的術語抓住人的事務,不是把它們轉變成或者簡化成其他東西,如不是物理規(guī)律、不是機械體系、生物動機、心理紊亂、社會結構等等。人文科學企圖從內(nèi)部明白人類生活條件,把人類個體當作客體的同時也看作主體。行動者同時也是行動對象。

  有些手段并非完全和嚴謹、規(guī)范的科學方法不同。實際上,人文科學能夠在認真形成問題和誠實對待證據(jù)等方面從模仿科學中獲得很大的好處。但是人文科學是獨特的,因為它的開始和結束都是以愿意把自己放在所發(fā)現(xiàn)和感知的世界中,這個世界就是構成我們現(xiàn)實圖畫的思想、感情、想象、記憶等的東西的本來樣子。作為知識形式之一的人文知識的特性在于它和幫助我們認識的對象之間的可衡量性甚至血緣關系。因此,人文科學為我們提供的知識和其他知識不同,不能通過科學突破來更替,也不能被物質材料知識上的進步所替代?茖W告訴我們地球繞軸自傳同時圍著太陽轉。但是在人文科學領域,太陽仍然每天升起每天降落。仍然建立起每天的節(jié)奏,是所有升起降落、生和死的最深刻最普遍的標志。

  如果把它變成其他東西,就會徹底破壞文學的精神,剝奪文學的價值。最常見的情況是,學者們似乎有個假設,對狄更斯、普魯斯特、康拉德的唯一興趣來自他們能被馬克思、弗洛伊德、法農(nóng)(Fanon)等人的抽象概念來閱讀或者證實,或者被推動右傾政治態(tài)度的斯密斯(Smith)、哈耶克、蘭德(Rand)等所證實,或者為身份認同政治提供了支持。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這么喜歡膚淺的自由和擯棄社會規(guī)范的時代實際上卻這么不相信文學想象力,這么強烈地企圖讓作品去吻合事先確定下來的標準。與此同時,對文學最真誠的愛和最忠實的表現(xiàn)其實不在大學,而在智慧的普通讀者以及散落在全國各地的中學教師。

  這里想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人文科學確實對我們的生活有用,重要的和根本性的用途。這里不是說如果沒有它們,我們就像離開了空氣、水、維持有機體生命的充足營養(yǎng)那樣無法生活;蛘哒f如國沒有人為世界的詩人制作蠟燭和書籍,他們就無法生活。而是說了更好的理解人生的意義,我們需要人文科學,讓那些知識影響或者豐富我們的生活方式。

  對于許多美國人來說,不僅僅是費希,這樣格格不入的論調(diào)讓人惱怒。畢竟,我們喜歡把自己看作現(xiàn)實的人。我們不愿意花時間追求空洞和抽象的東西。我們不愿意生活在過去,我們常問非常理性的問題,比如它能帶給我們什么?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什么好處?我們可能問你,如果你聰明,你為什么還沒有發(fā)財?

  當然,專注在東西的“用途”上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但是當我們過分狹隘地理解“用途”的意思時,問題就出現(xiàn)了。在有些時候,我們得考慮我們生活行動所針對的終極目標。比如說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是什么?不能推動那個目標實現(xiàn)的東西有哪些用途?如果你非常富有,我們必須問,為什么你不聰明或者不幸福呢?

  那把我?guī)У教剿髡胬淼牡湫偷娜宋目茖W方式上:講故事。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度假的游客徘徊在舊金山的唐人街的后街胡同里。他來到小的古玩店,里面堆滿了希奇古怪的小擺設和藝術品。特別吸引他目光的是一個漂亮的真物大小的青銅老鼠塑像。他問上年紀的店老板多少錢,老板說“老鼠十二美元,但是要聽背后的故事需要再付一千美元!庇慰驼f,“那樣的話,故事你就留著吧,老家伙,我只要這個老鼠!

  游客把老鼠夾在胳膊下離開了古玩店。就在過馬路的時候,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兩只老鼠從下水道跑出來,緊跟在他屁股后面。他緊張不安的回頭看看,然后加快了步伐。不久,更多的老鼠出現(xiàn)了,都開始跟著他。過了幾分鐘的時間,老鼠從每個下水道、地下室或者空曠的地方匯集過來形成龐大的群體緊隨其后。街上的人指指點點,因為這群老鼠跟著他開始快跑,隨后到了一個死胡同。吱吱叫的老鼠現(xiàn)在跟得更緊了。

  等到他來到海邊時,跟在他后面的老鼠大軍已經(jīng)綿延十二個街區(qū)那么長。這真是讓人驚嘆的壯觀場面。絕望之中,這個游客盡快爬上電線桿,一只手摟住電線桿,用另一只手使勁把這個老鼠塑像扔到舊金山灣的大海中。讓他吃驚的是,跟在他后面的老鼠大軍跟隨塑像越過防波堤進入海灣,很快沉入水中。

  游客立刻返回古玩店。當他出現(xiàn)在門口時,老板似乎什么都知道了,微笑著說“啊,先生,現(xiàn)在你知道了塑像的能耐了吧。你回來要聽那個故事了嗎?”游客激動地說“不不不,我才不管什么故事呢。但是您能否賣給我一個律師的小銅像?”

  這個故事很好笑,但是它也說明了一些問題。故事中的游客只對事物的直接用途感興趣。他不在乎“了解故事”,塑像形成的背景能夠解釋它獨特力量的源泉。缺乏好奇心是這個笑話的一部分。但是笑話中的關鍵內(nèi)容難道不是假定我們同意他的觀點嗎?如果塑像有這么驚人的力量,誰在乎它是怎么獲得這種力量的呢?一幅畫或許值一千個字,(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但是沒有哪個故事值得花去一千美元。

  我覺得,這恐怕是美國人對待過去的典型態(tài)度!澳菢拥脑挘适履憔土糁,老家伙,我只要這個老鼠。”但是我們的游客朋友也做出了嚴重錯誤的判斷,假定這店里的所有銅像都有同樣的魔力。如果他不聽“故事”的話,怎么知道這點呢?他對于故事不感興趣不僅是不成熟的,而且是愚蠢的。難道他沒有聽說過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但是這種態(tài)度或者類似態(tài)度在我們的文化中太常見了。人們非常清楚問題所在,如果他是美國歷史老師的話,在當今時代我們對歷史的普通知識了解得實在太少了,F(xiàn)在到了改變這種趨勢的重要關頭了。因為除非你支付了聽故事的價格,否則你是不可能真正欣賞我們國家的塑像(我們的政治社會經(jīng)濟機構),不可能了解美國自由和繁榮的價值,不可能根據(jù)人類歷史或者人類可能性的標準智慧地評價美國的優(yōu)缺點。

  如果人文科學是按人的方式研究人的學問,那么接著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它們在文化中起到一種矯正和管理機制的作用,強迫我們把注意力專注在當今時代否定或者忽略的那些復雜的人性特征上。人文科學非常難定義或許就是因為它通過否定來定義。如果我們回頭看在過去時代人文科學發(fā)揮的作用,(或者那時候有道理地稱為文化激進分子的人)就會非常清楚了。

  人文科學的某些觀念首先開始于希臘的(paideia)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的通識教育課程,旨在培養(yǎng)年輕人成為積極的公民。后來被進一步拓寬成公元前五十五年西塞羅在《論演講》中(De Oratore)確定的羅馬的(humanitas)概念。早期教會牧師如著名的圣奧古斯。⊿t. Augustine)把希臘羅馬觀點用在基督教教育課程中,圍繞著學習語法、修辭、詩歌、歷史、道德哲學。對于古典和早期基督教思想家來說,這些學科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們幫助人實現(xiàn)他們最高程度的本性,自然本性被認為是需要提升到明顯區(qū)別于動物本性的地步才行。

  雖然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尊重的東西發(fā)生了改變。十五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者的古典人文學(studia humanitatis)把重點轉向不是相對于動物相對而是相對于上帝的人的學科。因此,他們的對象在性質上沒有宗教色彩,明顯更加世俗,雖然具有了兩種品質。這種人文科學建立在對于在中世紀不被強調(diào)的對古典學問(雖然沒有徹底消失過)的重新承諾基礎上。這樣的邏輯持續(xù)到現(xiàn)在,或許表現(xiàn)得太好了,因為后來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哲學否定古典人文學恰恰是因為它們過分強調(diào)拉丁和希臘研究。因為受到新興現(xiàn)代科學的成功的激勵,狄德羅等法國百科全書派學者對于古代經(jīng)典文獻的迂腐呆子的學問感到厭倦,認為早就到了面向新事物的時代了。

  到了十九世紀,人文科學的適當領域有發(fā)生了另一次轉變,F(xiàn)在它們開始擁有自己的身份,不是和神的領域保持距離,而是和自然界保持距離,尤其是和影響越來越大的物理學所理解的那個世界區(qū)別開來。逐漸成熟的學科如數(shù)理物理學傾向于“客觀地”看待世界及其現(xiàn)象,不提及人的主觀性和意義。現(xiàn)在到了人文科學發(fā)揮獨特作用抗衡這種趨勢的時候了,它們要用不同于科學的方式描述這個世界,保持心靈、精神、和人的感情品質。因為在大型機器、社會和經(jīng)濟體制控制下的物質時代越來越?jīng)]有靈魂。

  人文科學的新圖畫紀錄了對工業(y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反應,它和曾經(jīng)產(chǎn)生文學藝術上的浪漫主義運動的反應相同。但是正如詩人和批評家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的著作特別有力地顯示的,我們稱為人文科學的知識體系越來越多地被看作了宗教的替代品,或者用他更喜歡用的詞“文化”,用來塑造、教育、精細化人的情感和道德意識。

  阿諾德宣稱宗教和文化的目標重合了,因為兩者都集中在“感情和思想天賦的普遍的和諧的擴展,正是這些天賦產(chǎn)生了人性的特別尊嚴、財富和幸福!痹谒磥,文化就是“完美研究”,一種達到平衡和融合的力量,它的功能對于文明越來越重要,因為可悲的是文明越來越“機械和外在性”,而且變得越來越嚴重。他堅持說“對于機器的信仰是我們最大的危險”。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生活在對機器更加不欣賞但更加離不開機器的時代。這實際上是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了人文科學的過去和未來的問題。在從前對人文科學的三種理解中,即與動物對立的人,與上帝對立的人,與理性機器對立的人,哪種對于我們這個時代具有意義?所有三種都仍然有意義,而且繼續(xù)有意義。每一種都從它愿意確認和堅持作為人的某些關鍵方面而獲得力量,這些方面在當今時代都面臨著被淹沒的危險。在某些方面,我們作為人是什么最好地被我們不是什么而確定下來,比如我們不是神、不是天使、不是魔鬼、不是機器、不是動物(不是常見的老鼠)。人文科學也總是通過否定來定義自己,他們所反對的傾向都一直存在,即使它們可能不如從前那樣強大了。這就是為什么從亞里士多德到但丁、莎士比亞、陀斯妥耶夫斯基等過去的偉大作品還沒有過時的眾多原因之一。它們表現(xiàn)出永恒存在的力量,一旦我們有能力理解它們,就能傾聽它們的訴說。實際上,西方文明史中一再出現(xiàn)的主題就是通過發(fā)現(xiàn)過去來復興現(xiàn)在。這個原則的最精彩體現(xiàn)就是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自我意識到古代理想的合適性,但也體現(xiàn)在我們自己的時代,持久不衰的對于古典哲學復興的興趣,作為穿透現(xiàn)代性的批評的平臺。

  但是沒有多少懷疑的是人性本質的主要挑戰(zhàn)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改變。在我們這個時代,“人性”本身就受到攻擊,正如哲學家譴責人和動物的等級差別,人和自然的等級差別一樣,后現(xiàn)代主義者的種種流派宣稱人的“主體”的消失。我們也不是很清楚所使用的“文化”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用來判斷包括最著名的清晰“高級”和“低級”的區(qū)別,更不要說“優(yōu)秀”和“平庸”的區(qū)別的標準。阿諾德非常有理由地相信我們能夠就什么人道主義表現(xiàn)“最好”達成一致意見。但是現(xiàn)在我們甚至不敢肯定這樣的概念是否還有任何意義。

  盡管如此,如果歷史是任何意義上的指南的話,不管我們?nèi)绾味x,我們稱為“人文科學”的東西將幸存和繁榮。實際上,很可能的情況是在未來的一些年它們將像從前的所有轉型時代一樣經(jīng)歷另一次轉型。也就是確認和再次確認我們?nèi)诵灾姓诒缓雎员毁H低被誤解的最根本內(nèi)容,只不過很難肯定地說它會采取什么樣的形式。但是我認為可能的是轉型已經(jīng)在發(fā)生了,它的烙印體現(xiàn)在生物技術和醫(yī)藥工程領域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和前景。人類克隆、基因工程、人造子宮、‘物種’融合、人體器官生產(chǎn)、生物和藥理學增強等等發(fā)展不一定對于我們?nèi)祟惙睒s有利,也不一定是對人類的威脅,但它們提出的問題恰恰總是作為人的內(nèi)在局限性,用讓人驚恐或讓人振奮的方式向我們打開可能性的窗口。

  如果人文科學恢復從前的膽量,人文科學能夠挽救我們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醒我們現(xiàn)代性沒有能消除古人對于人性的了解,即使它成功地讓人們遺忘了那些認識。這個事實的最大證據(jù)之一是赫胥黎(Aldous Huxley)。他的《美麗新世界》(1932)越來越具有新的高度和境界,因為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像書中描寫的內(nèi)容了。正如書中一個人物說的,在那個世界“人人都很快樂”,他們享受性自由、有各種各樣的消費品、有可以無休止延長年輕時期、有改變情緒的藥物、有各種各樣的娛樂。但是書中被稱為“野人”的英雄頑固地要求“不快樂的權利”,甚至敢于相信生活中存在比快樂更重要的東西,“我想要上帝、我想要詩、我想要真正的危險、我想要自由、我想要善良、我想要罪惡!痹谧詈,野人就好像他是動物園中的奇怪動物一般被展覽:尼采的“最后的人”。

  赫胥黎明白人類精神中存在一些構成我們?nèi)诵越M成部分的高尚的無可救藥的不安分和沖突。與我們存在本身有關的不安是無法通過良好的感覺抹平的,也是為了它的緣故愿意做出犧牲的東西。但是他也用我們愿意放棄的模棱兩可地位的可能性,放棄這個有史以來每個嚴肅的思想家都一直試圖弄明白的難題戲弄和糾纏我們。赫胥黎讓人心里不安,也有先見之明。完全值得思考的是人類無限制地追求幸?赡荛_始改變?nèi)诵员旧恚淖內(nèi)祟惷\的最后的堡壘:他們的基因構成。如果這樣的事發(fā)生,諷刺中最大的諷刺是尋找人類幸福的過程在我們知道的人類物種的盡頭將最終達到高潮。我們將成為別的東西。我們?nèi)俗鳛橹黧w將被它的客體給吞沒了。

  當然,這不是真地區(qū)別于而二十世紀極權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自我顛覆模式,它企圖通過消除個人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幸福的”社會。但是被快樂束縛的后人性誘惑或許是二十一世紀西方自由民主傾向的誘惑的特殊形式。因此,赫胥黎著作的要點在提醒我們?nèi)绻扇×恕跋裆褚粯由畹摹边@一步,我們將把人性的很大一部分拋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些被拋棄的東西之一是幸福本身,因為人類幸福的可能性本身是和我們不安分、復雜和不完整的人性本質的斗爭、苦難、和移位是分不開的。我們的傳統(tǒng)用一百種文本和一千種方式教給我們一個教訓,傳給對那些看到和聽到它的人。在我們這個誘惑越來越多的世界上,要得到這個教訓并不是很容易。能夠提醒我們那個東西以及其他很多東西的就是我們很可能已經(jīng)快要忘掉的文科著作。

  

  譯自:“The Burden of the Humanities” by Wilfred M.McClay

  http://www.wilsoncenter.org/index.cfm?fuseaction=wq.essay&essay_id=452772

相關熱詞搜索:人文科學 威爾 負擔 麥克萊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