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楊開亮:清政府緣何痛失改革良機——《欽定憲法大綱》百年祭

發(fā)布時間:2020-06-1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正式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爾今,100年過去了,按照中國傳統(tǒng)算法,20年為一代,百年即為五代,五代人在其間生生死死,計有數(shù)十億人無緣享受憲政文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令人感慨萬千。

  歷史不能假設。但作為文化思考,做一個條件推測,我們無需多少智慧就可以得出如下兩個結(jié)論:一、如果戊戌變法成功實施,憲法得以及時制定,使中國走上憲政發(fā)展之路,那么,中國的物質(zhì)文明和政治文明指數(shù)應該接近于日本的水準;
如果耶赫那拉氏支持了維新變法的改革,在有生之年完成由君主專制向君主立憲的過渡,帶領古老中華帝國走向近代化,那么,無論怎樣,這位晚清女主就有可能成為中國的維多利亞女王。

  歷史曾慷慨地給予過中國以非暴力走向富國強民的機會,也給予過慈禧以強力推進中國近代化的機會,也給予過慈禧流芳后世的機會。但是,歷史的機會通常是把漫長的時間單位濃縮成幾個重大的事件,這幾個事件可能猶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如何面對,如何把握,需要智慧。而這種智慧非外力所能賦予,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有時可能就是一個閃念,是非成敗,榮辱興衰,可能就是簡單到“這一念”和由這一念而引發(fā)的行動。

  從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再往前推10年,即1898年,整整十年,這十年就是歷史留給晚清王朝生死存亡的最后機會。那么,我們有理由這樣提出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痛失改革良機?

  盡管這段歷史不太長,但紛繁復雜,事中有事,人中有人。但是,我們可以以時間為順序,以事件為主軸,以慈禧為線索,做一個大概的梳理:一、鎮(zhèn)壓變法;
二、實行新政;
三、仿行憲政;
四、頒布《欽定憲法大綱》。

  

  一、1898年:專制之刀腰斬變法

  

  鎮(zhèn)壓戊戌變法,公然與民意為敵,使改革的社會生態(tài)和輿論氛圍遭到嚴重破壞,喪失了中國走向近代化的關(guān)鍵契機。

  戊戌變法是一場由知識分子發(fā)起、由光緒皇帝直接領導的變法運動。其目標是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使中國走向君主立憲的近代化之路。

  1895年4月,日本逼簽《馬關(guān)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發(fā)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lián)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戊戌變法的高潮是百日維新。在維新人士和帝黨官員的積極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在此期間,光緒皇帝根據(jù)康有為等人的建議,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和諭令。目的在于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shù)和經(jīng)營管理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變法措施雖未觸及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但是,由于這些措施代表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為封建頑固勢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權(quán)貴顯宦、守舊官僚對新政措施陽奉陰違,托詞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qū)的軍政大權(quán),準備發(fā)動政變。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臺,然后發(fā)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政變”成功。戊戌政變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
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等六人殺害。

  慈禧這一刀下去,把自己死死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縱然功高蓋世,也難逃用鮮血書寫的歷史的譴責。更何況,這一刀斬斷了水到渠成的改革時機,使革命的萌芽茁壯成長起來,改革派人士或被砍頭,或被逮捕,或流亡海外,或在民間組織革命紛紛走向清廷的對立面。為中國未來的走向埋下了無窮的隱患。

  

  二、1901年:施行新政避實就虛

  

  慈禧施行新政,避實就虛,改革內(nèi)容包羅萬象,唯不提政體改革,改革目標與體現(xiàn)民眾期望的世界潮流南轅北轍,致使改革不僅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走向了統(tǒng)治者預期的反面。

  歷史總是喜歡捉弄愚蠢的統(tǒng)治者。三年前,垂簾聽政的慈禧親手扼殺維新變法,三年后卻以殘年余力重新舉起了沾滿改革者血跡的變法大旗。且風馳電掣、急急如律令。被八國聯(lián)軍追到西安的慈禧處理的第一樁政務就是發(fā)布了“變法”的口諭,宣布實施“新政”。其中寫到“法令不更,錮習不破,欲求振作,當議更張,著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國大臣,各省督撫,各就現(xiàn)在情形,參酌中西政要,舉凡朝章國故,吏治民生,學?婆e,軍政財政,當因當革,當省當并,或了諸人,或求諸已,如何而國勢始興。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備始修。各舉所知,各抒己見,通限兩個月,詳悉條議以聞!睘榱思訌娮兎ǖ男Чo接著在1901年4月,又下諭成立“督辦政務處”,專司督辦政體改革的奏章,督辦處在王公大臣之下,設提調(diào)二人,章京八至十人,“朝官自京堂以下,外官自監(jiān)司以下迄于布衣均可充選!痹谶@兩道上諭里,清政府不得不公開承認“朝章國故,吏治民生,學?婆e,軍政財政,”都存在“錮習”,各種“法令”都有“更張”的必要,而且在變革中,還要“渾化中西”,有“取諸人”的必要。

  兩年前還擔心光緒“變法維新”的目的不純,現(xiàn)在她自己又開始大張旗鼓地推行“新政”,盡管沒有光緒皇帝“百日維新”所包括的內(nèi)容那樣豐富,盡管慈禧自己血腥地鎮(zhèn)壓了光緒帝的“維新變法”,但是中國嚴峻的現(xiàn)實又迫使慈禧太后自己開始走上了“維新變法”的道路,這說明連慈禧本人也不得不承認,中國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新政的最大特點是當局者急。如此浩大的工程“通限兩個月,詳悉條議以聞。”這也反映出慈禧在內(nèi)外交困下的某種擔憂和焦慮,也從中看出慈禧平時一味固守“祖制”,坐井觀天,而對外界幾乎一無所知。第二個特點是正式成立了國家政體改革機構(gòu)-——督辦政務處。第三個特點是,由當時實際的最高統(tǒng)治者慈禧親自領導。新政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諸如“廢除科舉”等。但就其本質(zhì)而言,目的仍然是鞏固搖搖欲墜的上層建筑,防范革命的生發(fā)、啟動。而不是“仿效各國”(與國際慣例接軌)。因此,改革的結(jié)果事與愿違,與統(tǒng)治者的愿望正好相反。也證明了,與人民愿望相反的改革最終要走向其反面。比如:到處創(chuàng)設防范人民的武裝警察、增加了民眾對政府的對立情緒;
在國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列出龐大的軍費開支,向各省攤派900兩白銀用以訓練新軍,而正是這支新軍在10年后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宣告了清王朝的壽終正寢;
學生“放洋”,意在培養(yǎng)清王朝事業(yè)的建設者,但青年學生出于對現(xiàn)行統(tǒng)治制度厭惡和憎恨,這些留學生大都接受革命思想,變成了葬送清王朝的革命黨,成了革命思想輸出者。

  歷史證明,改革方案的設計如果注入了投機取巧、華而不實、避實就虛、違背民意、忽悠民眾的任何一個因素,就有可能使改革走向設計者初衷的反面,甚至形成涌動的氣流急劇上升為波濤洶涌的“蝴蝶效應”。

  慈禧是拒絕政體改革的。新政伊始,出使大臣、各省官員紛紛奏請立憲,終不為慈禧采納。殊不知,政體改革是綱,其余是目,綱不舉則目不張。這一點,張之洞看得比慈禧清楚,他主張“救時之計,謀國之方,政尤急于藝。”但慈禧不急。就在廢除科舉的1905年,同盟會成立了——雖然是一只剛剛脫蛹而化的小小蝴蝶。在慈禧眼里幾個革命黨人一時半會也成不了氣候。中國歷史就是這樣,只要不陷入深層危機,社會沒有發(fā)生劇烈震蕩,統(tǒng)治者們不會調(diào)整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的。改革都是被逼出來的。而革命恰恰是被不改革逼出來的。如果這個命題成立,那么,慈禧應該為再次失去改革的天賦良機和幾年后發(fā)生的流血革命負完全責任。

  從1901年實行新政算起,五年之后,再開始仿行憲政,白白浪費了五年大好光陰。如果此時慈禧能夠把握時機,政體改革先行,至少應該與其他改革同步進行,那么,憑借其權(quán)威的統(tǒng)治和朝野的支持,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項名垂青史的壯舉。然而機會不多了,因為留給慈禧的時間也不多了。

  

  三、1906年:仿行憲政仿而不行

  

  仿行憲政,是慈禧經(jīng)過六年的思索才做出的一個艱難的決定。雖然向世人公開宣布將實行政治體制改革,但又托詞“民智未開”(時譯為“中國人素質(zhì)低”)!胺隆倍弧靶小保猛喜粵Q,使改革又一次喪失時機。

  1906年9月1日,慈禧發(fā)布“仿行憲政”的上諭,正式拉開了政治改革的序幕。

  這次改革同樣是被逼出來的。戊戌政變,慈禧把提倡君主立憲視為大逆,而橫加殺伐。過了八年,慈禧終于認識到局部改革的新政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不得不重新考慮來自朝野的立憲呼聲,決定實行政體改革。

  當時的形勢是,俄國沙皇已經(jīng)召開了議會,世界上的專制大國只剩下一個中國。國際地位日漸孤立,國際形象每況愈下,革命派對維新變法早已絕望,決意實行暴力革命。立憲派主張要消除革命,別無它途,只有立憲。立憲精英奔走于朝野,朝廷大臣奏請于慈禧,終于促成了慈禧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遂命政治考察大臣載澤等“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擇善而從”。

  立憲準備階段,君臣夜以繼日,緊鑼密鼓,可見當時形勢之緊迫。1905年6月,袁世凱聯(lián)合張之洞等奏請立憲,7月,慈禧便命朝中大臣議決,同月16日便頒發(fā)上諭,分赴各國考察。11月俄國國家杜馬召開,慈禧更感孤立,立即諭令先行草擬立憲大綱,待政治考察大臣回國后再加完善。

  12月考察大臣兵分兩路,先后出國考察?疾靾F經(jīng)過半年多的走馬觀花,于1906年7月回國。立即奏請采用立憲政體。認為中國與列強的最大差別是先進與落后兩種政治制度的不同,不革除專制政治,中國無論怎樣努力,都不會縮小與列強的差距。結(jié)論是中國要想生存,必須實行立憲政體。同時,載澤上折“憲法之行,利于國,利于民,獨不利于官”暗示可能出現(xiàn)的反對聲源。建議慈禧“不為眾論所移,不為浮言所動”,立即啟動政改方案。同年8月25日-28日舉行三天研討會,贊成立憲成了多數(shù)派。9月1日,慈禧即頒布上諭“仿行憲政”。動作不可不謂雷厲風行。但接下來進展速度卻由立即草擬進入蝸牛狀態(tài)。一部憲法也不過幾萬字而已,何況是一部憲法大綱,而這一個大綱居然用了兩年時間,直到1908年8月27日才正式出籠。其間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原來又是保守派老調(diào)在重彈:中國與各國國情不同,不能照搬法度,國民素質(zhì)不高,經(jīng)先設學校教化開智,然后穩(wěn)步推進等等。

  此時的慈禧又次“為浮言所動”,立憲決心發(fā)生動搖。改革在新政的思路上搖搖晃晃中走過兩年的時光。這兩年是最關(guān)鍵的兩年,也是慈禧最后生命的兩年,更是慈禧有條件以最高統(tǒng)治者的名義強力實現(xiàn)憲政制度的兩年。然而,慈禧終于還是錯過了這次大好時機。國運如此,命該如此?

  

  四、1908年:《欽定憲法大綱》久拖不決

  

  并非任何一個統(tǒng)治者都有這種歷史的機遇:在一個大國,一個大人物,完成一個大事件,才能成就一個偉大人物。這種機遇真可謂千載難逢。《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也是有機會使中國走向憲政的第一臺階?上У氖牵@舉足輕重一步,雖然邁出,但在空中長期滯留,腿肚子抽筋沒有放在地上,致使立憲一事如泥牛入海,不見蹤影。終于使革命黨人失去耐性和克制,激發(fā)革命。同年,奄奄一息的慈禧,以殘年余力,采用非常手段,光緒皇帝猝死,翌日,慈禧本人也駕鶴西游。慈禧葬送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改革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清王朝最后一次回光返照的機會。

  立憲思路,早在1898年維新變法即已成形,當時面對立憲之后“民有權(quán)而君無權(quán)”的政治格局,光緒皇帝斷然選擇君主立憲,放棄君主專制:“吾欲救中國耳,若能救國,則朕雖無權(quán)何礙?”其言也誠,其聲也切,令人有泣血之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正此種情景之謂。

  十年前的改革方案,由于受到嚴厲鎮(zhèn)壓中途夭折,慈禧幡然悔悟,十年后再踏著變法烈士的鮮血繼續(xù)前進,也不失為亡羊補牢之舉?蓢@的是,這部用了兩年時間完成的大綱,慈禧仍然采取拖延戰(zhàn)術(shù),承諾九年以后再正式召開國會推行憲政。老佛爺總以為自己要萬壽無疆,孰知“神龜雖壽,猶有盡時”。蝸牛速度加狐疑觀望,注定了這是一場走不到頭的改革。再過兩年就進入中華民國時代了,過九年中華大地早已是烽煙四起的軍閥混戰(zhàn)時代了。

  任何成功的改革,都來自不失時機、趁熱打鐵、乘勢而上的決斷和果敢。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的出籠也只用了兩年。美國1787年召開制憲會議,制定憲法草案,1788年6月由9個州批準生效。從此一個三權(quán)分立、相互制衡的聯(lián)邦制國家崛起于美洲,影響了世界。日本明治政府1885年實行內(nèi)閣制,翌年開始立憲,1889年正式頒布憲法,1890年即召開國會,前后不過5年。

  把一個本可立即付諸行動的憲政方案要拖到一個遙遠的未來,這對于革命黨人的耐性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立憲之“兔”和革命之“龜”進入了比賽狀態(tài),斷斷續(xù)續(xù)的兔子與持之以恒的龜終于在撞線的瞬間決出勝負,兔子淘汰出局,龜昂首勝出。

  我們無法解釋慈禧把憲政目標的完成時間延伸到了民國時代,能看到的依據(jù)是,早在1905年,出洋考察的大臣們認為:“振興中國,變專制為立憲,實為當務之急!陛d澤領銜上奏慈禧“請以五年為期改行立憲政體!蔽迥隇槠,即1910年,也即辛亥革命的前一年,這個期限的確定,若非異人妙算,也是天意神授的最后期限。倘若是年完成憲政,中國即完成民主政治的跨越。文明度當與東洋、西洋各民主政體國家同步,那么,任何人以革命的名義依靠暴力流血推翻一個民主政府,無論如何,恐難獲得民意的支持,中國歷史可能因此而重新書寫。

  時機和時機的把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僅此而言,遠非“但知權(quán)利,絕無政見”的慈禧所能勝任。觀望是對時局的把握,可一旦過頭,連觀望的機會也沒有了。就在這一年,對民主憲政一直處于葉公好龍狀態(tài)的慈禧帶著一個未完成的心愿,魂歸乾坤,《欽定憲法大綱》也隨著風起云涌的革命而胎死腹中。

  往事如煙,百年一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每念及此,頓生萬端感慨。不知從何談起,作《欽定憲法大綱百年祭》以紀之。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欽定 痛失 緣何 良機 憲法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