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有詩意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我鄉(xiāng)下老家屋后有一片竹林,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只是,原來的一片,現(xiàn)在只剩下了半片。因為那一大片里,隔有一條林間小道,小道的西邊竹林是屬于二叔家的。二叔家前幾年蓋房子,夷平了西半邊的竹林。從此,竹林就剩下東半片了。
我對竹林是有感情的。童年到少年時代在其中嬉戲的那些過往,自不必說了。春天的竹林里,我們挖一些春筍回家打個蛋湯,那種鮮美沒齒難忘。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這把居住在竹旁說得有多重要。《鴵(jù)傳他還有首打油詩: “無竹使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那該是美食家對“吃”的一番詩意的追求吧。
初夏淺至的時候,竹筍長成了青竹,外面的一層竹衣長枯了,就漸漸往地上掉。我們叫它竹套,大人要我們撿回家,用開水煮了以后撕開,就是扎粽子的絕好繩子。炎炎盛夏里,我們在陰涼的林中避暑。抓著兩棵粗壯的竹竿,一遍遍練習(xí)翻跟頭。
秋天的時候,竹林的風(fēng)開始有了微涼的瑟瑟,那搖動的竹葉,就像一枚燕子的尾巴。奶奶屋檐下曾經(jīng)住過一只燕子,那燕子在秋天就會飛去南方了。冬天的竹林,蔥翠依然,只是一片靜謐。某個下大雪的深夜,時不時會聽見,雪壓彎了竹身,又從竹身上沙沙落下的聲音。
竹在我的鄉(xiāng)間是很多見的。在沒有盛行塑料袋的過去,很多的用來盛裝物品的用具,都是竹子編制的。所以,那時候有一個叫作篾匠的職業(yè)。我的一個干舅舅就是做這一行的。那時候,前后幾個村子,方圓數(shù)里,人人家里用的菜籃、簸箕、涼席,甚至院門、籬笆墻,都是我這個舅舅制作的。這個舅舅患有一點耳疾,聽不太清楚別人說的話。這樣也好,他每次做事的時候,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構(gòu)想里,專心得很。所以,他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很板扎,很得人心的。
我家那時候的院墻就是竹籬笆的,院門也是竹子制成的,都是我這個舅舅親手做的。他會在我家屋后竹林里,砍下一些竹子,然后用刀劈開,用工具把竹子削成自己需要的樣子。剛砍下來的竹,帶著一種清香,被植入進泥土,圈起了我家門前的那一塊地;h笆院內(nèi),種著梔子花、菊花、月季花、牽;ā⒍鄻,那一團一團的詩意就在農(nóng)家小院里,氤氳而生了。
那時有同學(xué)來我家玩,我總會關(guān)照一聲,我家就是那個圈著竹籬笆的人家啊!
我的腦子里就會出現(xiàn)那樣一幅畫面:春日的黃昏,幾個扎著馬尾辮的黃毛丫頭,嘰嘰喳喳的,像小鳥一樣,來到我家的竹籬笆院門前,一遍遍叫喚著我名字。我也像小鳥一樣,歡快地飛去開了竹門,把她們迎進院子,一起看看花草,跳跳繩……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