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句是非也無法將我的熱情冷卻 [中國搖滾30:年熱情是如何冷卻的?]
發(fā)布時間:2020-03-01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中國人接觸搖滾樂。理論上說從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但其實直到1989年,中國人并不知道崔健唱的是搖滾樂。 并不知道這家伙唱的是搖滾樂
搖滾樂是一種完全外來的音樂。早在20世紀50年代,搖滾樂即已在西方產生。中國人接觸這種音樂,理論上說從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當然,這種接觸是個別人的、局部的、極小范圍的。
史料記載最早的中國搖滾樂隊是“萬李馬王”,從1979年起,這個松散的、不怎么正式的演奏/演唱班子開始在北京高;顒樱凹讱はx”、保羅-西蒙等中國人聽起來比較柔和、優(yōu)美的曲子。
1989年以前的中國搖滾樂,可劃歸為中國搖滾的“無名時代”。當時,樂手們并不知道自己玩兒的是什么玩意兒,聽眾們更不知道。1986年,崔健在北京首體唱出《一無所有》、《不是我不知道》,這一年被普遍認為是內地搖滾樂的誕生元年。這是一個追認的結果,其實直到1989年,中國人并不知道這家伙唱的是搖滾樂。完全由于《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影響,由于崔健把這張爆炸般的專輯以搖滾命名,崔健和搖滾樂開始被廣泛談論,此后,與之相關的北京民間音樂圈遂被稱為“北京搖滾”。
與內地不同,臺灣、香港一直保持著與西方流行音樂接觸的機會,但有趣的是,兩地在外來影響下產生的音樂,是“溫拿”、許冠杰、泰迪羅賓這樣的流行、民謠樂種。兩地最早的搖滾音樂人羅大佑、Beyond樂隊等,一直要等到1981年才出現。搖滾樂需要一種思想、文化上的大激蕩、大變局,從世界范圍的搖滾樂歷史來看,這一點在所有國家、地區(qū)概莫能外,搖滾樂是一種思想動蕩的載體。在中國,更有趣的一點是,后來,只有內地的搖滾樂風起云涌,港臺地區(qū)的搖滾樂一直隱而不張。
形式的新鮮感是搖滾樂給中國人的第一個刺激,也始終是最大的刺激之一。自1989年之后,中國的搖滾樂一直處在一種拼命學習的狀態(tài),更準確地說,是一種饕餮的狀態(tài)。在大約20年的時間里,中國搖滾樂快速吞食并再現了西方50年里大部分的搖滾樂品種。
搖滾樂:建立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之上
一直到1994年,王朔式的小說和電視劇把主流意識形態(tài)完全拆卸,市場經濟所蓬勃出的新富裕氣息將中國人的精神玩味完全架空抽離。搖滾樂的失語便開始降臨了,轟動從此遠離了中國搖滾。
這一個時期并不是中國搖滾單獨表演的一個時期,而是整個文化、各個組成部分一詩歌、小說、藝術、電影、哲學――同進同退的一個大時代。很奇特的一點是,它們幾乎是互相擁抱著翻滾在泥水里,在一場突然來臨的暴風雨中,動蕩喧嘩騷動折騰并漸漸平息,但是它們彼此之間卻相互看不見。
這一個時期,搖滾樂是文化英雄的一部分,不止是它,詩歌、小說、藝術、電影、哲學也分別有它的民族英雄,代表著精神解放的力量。搖滾樂手不像是音樂家倒像是戰(zhàn)士,搖滾樂場景不像是演唱會倒像是神話,充滿了象征和儀式意味。
那個時代有的是聽眾,缺少的是作品,F在有的是作品,缺少的是聽眾。那個時代沒什么技術,但有的是精神。現在沒什么精神,但有的是技術。那個時代涌上臺去那么多的風云人物,但是很可憐,很多風云人物卻并沒有什么才華。
崔健打開的盒子里面是空的
中國一直有城市,但直到80年代之后,城市才開始有了城市的意味。這是一種與工業(yè)文明、現代化、外鄉(xiāng)青年、都市時尚糾纏錯節(jié)的語境。作為重要母題,它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城市觸覺的最早表達者是“黑豹”、竇唯、張萌萌、王磊,從他們口中,冷鐵般的感覺,黑夢的幻覺,患病的感受,被城市欺侮的凄涼感,陸續(xù)出現。后來,疏離、恍惚、失落、空虛、沒勁兒、顧影自憐、晃來晃去、沒頭腦的興高采烈,成為一大批城市樂隊、歌手的表達內容。
經過近10年的發(fā)育,流行、時尚、娛樂終于在中國生成為一個傳媒的和生活的現實。1995年之后,“零點”、韓紅、臧天朔、“花兒”、汪峰、鄭鈞、丁薇、斯琴格日樂都在程度不同地實現著這樣的轉變。在萬一、胡嗎個率領下,也曾有過幾支不出名的隊伍試圖在大眾搖滾上闖出名聲,但是卻慘遭覆滅。以搖滾形式唱出大眾的流行音樂,它往往會被鐵桿兒們視為不齒的投降,卻在另一個戰(zhàn)場上成為搖滾樂失效后重回大眾懷抱的有效策略。他們試圖以時尚重新找到搖滾樂對大眾布道的新舞臺、音樂創(chuàng)造通向都市人群的新插頭、另類文化打開社會意識的新缺口。至于它到底是與流行、娛樂和庸俗合了流,還是教育了流行、娛樂和庸俗,使之變得高尚而不膚淺,很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而中國搖滾樂放棄大眾吶喊、撤出對立面藝術的退卻之舉,其實際情形也遠比想像的要復雜,它因此而煥發(fā)出的別樣神采甚至稱得上迷人。回歸/回家是1997年之后在騰格爾、許巍、鄉(xiāng)土藝人等諸多人身上發(fā)生的藝術轉變,好像是經歷了動蕩時世和荒唐歲月的浪子,重新回到了家鄉(xiāng)的溫馨愛撫、心靈的寧靜安詳,他們的非搖滾作品顯示了低首俯身的虔敬、回歸土地的安慰和動人心旌的抒情魅力。竇唯、驊梓、底里、“超級市場”從戰(zhàn)場的另一側退下,從外部世界縮回到內心,但他們由此煥發(fā)的非凡才情、自在之美、中國傳統(tǒng)文人心境,比其搖滾時期更為純粹深邃。竇唯在作如此轉向后所爆發(fā)出的驚人創(chuàng)作力,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今天,幾乎已經沒有人能數得清以他個人和樂隊名義出版的唱片究竟有多少。
作為2000年之后的景觀,新一代的中國搖滾音樂人還制造了另一個大規(guī)模場景:唱英文的和不再唱歌詞的。前者是一些搖滾新樂隊,后者是一些取了英文名字的DJ。這是新一代年輕人干的事。對中國人來說,這些唱英文的中國搖滾等于一個字也沒有說。
經過了30年,中國搖滾樂的基本軌跡是:從英雄主義變成了痞子無聊又變成了娛樂精神,從精神尊嚴變成了生理愉悅還變出了藝術的先鋒姿態(tài)。
中國搖滾樂的熱情,因信息和文化的貧困而引發(fā),又因信息和文化的饕餮滿足而冷卻;因意識形態(tài)的傾斜而引發(fā),又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懸空了意識形態(tài)而冷卻;因信仰和思想的動蕩而引發(fā),又因時尚和消費邊緣化了精神自豪感而冷卻。市場經濟的發(fā)生,網絡的興起,就這樣將曾經的熱情消弭于無形。
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中國搖滾樂究竟解放了什么?啟了什么蒙?很奇怪,它的里面是空的,像崔健打開的那個理想的盒子一樣,搖滾時代沒留下實質性的思想成果,它只解放和啟蒙了一種情緒和姿勢。
(摘自李皖網易博客)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冷卻 情是 中國搖滾30:年熱情是如何冷卻的? 中國搖滾30周年演唱會 搖滾30年超級演唱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