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商脈 復(fù)興古街]葉陳年 重生未來之復(fù)興TXT
發(fā)布時間:2020-03-11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買小商品去即墨路”,這是青島人延續(xù)了多年的生活習慣。無論是白發(fā)老者還是時髦青年,即墨路都是青島人心中最具歷史和知名度的交易市場。這里的商圈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青島大鮑島原住民的街頭交易市場,在1900年青島開埠后發(fā)展成為“華商云集之地”。瑞蚨祥、宏仁堂等中華老字號,都見證了這塊寸土寸金土地的繁榮史。
這條街,是青島最原始區(qū)大鮑島的所在地;這條街,誕生了青島的第一批商業(yè)“萬元戶”;它的知名,不但吸引了眾多青島市民光顧,也曾經(jīng)被國內(nèi)外旅游者譽為“小商品王國”,可與北京的秀水街、上海的城隍廟、武漢的漢正街相提并論。從最初的馬路市場,到后來的退路進室,再到前不久市北區(qū)政府斥資5000萬元重新裝修改造,這條老街不但沒有失去她的青春和活力,反而更加靚麗。
“古裝”展新顏
一個周末的下午,筆者來到了改造一新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剛進入口,立刻就被聳立街頭的夫子廟牌樓所吸引。精致的牌坊上用金漆書寫了“大鮑島 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幾個大字。據(jù)即墨路改造工程辦的李剛主任介紹,光是牌樓就專門邀請了蘇州的十位畫師前來繪制,整個商圈的改造風格也是參考了上海的城隍廟而建。街道兩邊古代風格的樓閣建筑群,把整個街區(qū)妝點得賞心悅目,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在歷時5個月的改造中,市北區(qū)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傳承即墨路市場的特色傳統(tǒng),專門請來三家蘇州建筑設(shè)計公司同時施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jié)合的思維方法和手段,在原有中國古建筑風格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采用強化,搭建了亭臺樓閣、營建水池假山、安裝門樓牌匾、懸掛仿古路燈、種植蓮花荷花、放養(yǎng)觀賞魚等,塑造出了富有中國古建風格的小商品特色商業(yè)建筑群。改造后的即墨路商圈一期東起上海路、西至聊城路,北起吳淞路,南接膠州路,占地約30萬平方米,也是目前青島市最大的一處仿古建筑商業(yè)街。
身處即墨路商圈,滿眼皆是紅色琉璃瓦覆蓋屋頂?shù)姆鹿沤ㄖ,飛檐斗拱的門樓、宮燈造型的路燈、或長或方的亭臺,仿佛把人帶進了中國古代城宇。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叫賣的商人,簡直是一幅現(xiàn)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小商品王國
走進古香古韻的小商品城后,一個接一個的攤位也讓你的眼睛應(yīng)接不暇。據(jù)即墨路市場管理所所長張福壽介紹,改造后的商城分地上兩層地下兩層,業(yè)主共1000余戶,主要以服裝、小百貨、鞋帽、工藝土特產(chǎn)、修配、箱包等八大類商品經(jīng)營為主。日均客流量四五萬人,最多時可達十萬人左右。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小商品,這里幾乎都有。
在逛商城的過程中,筆者不斷發(fā)現(xiàn)有外國游客的身影。而原本以玉器、珍珠、首飾經(jīng)營為主的一樓,在改造后也多了很多中國風的東西,像竹扇、旗袍、絲綢、刺繡、瓷器等,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吸引了很多“金發(fā)碧眼”前來淘寶,經(jīng)常是每隔幾步就能聽見不同的語言。正說著時,筆者見到了一位來自瑞士的游客NathalieBrugger,她正在這里和父母一起挑選禮物,準備帶回瑞士送給親友。剪紙、中國結(jié)、景泰藍這些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商品很受他們的青睞,不斷被裝進隨身的行李,不一會行李就塞得滿滿了。就在這家人淘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又有幾個外國人圍了過來。中國特色的商品加上中低檔的價格,讓很多老外都認準了物美價廉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他們一般都從這里買禮物帶回國送給家人朋友。
相比被中國風吸引來的外國人,本地市民更多是按需而來。這里雖然找不到真正的頂級品牌,但是你能看到當前所有最流行的元素。尤其是物美價廉的服裝、鞋帽、手提包等,最受青島人的歡迎。各色逼真的潮流紡織品與低廉價格之間的落差,總會激起人們滿滿的購買欲望,吸引著絡(luò)繹不絕的“淘寶者”。
老業(yè)主的故事
風雨三十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氣”。用張福壽所長的話說就是,現(xiàn)在的1000余戶業(yè)主
里,有九成以上都是在當年在即墨路擺地攤的老商戶。作為青島最早的商業(yè)中心之一,即墨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漸漸開辟為馬路市場,最初多賣的是些衣服,慢慢地,做買賣的人越來越多了,攤位就開始沿著即墨路延伸了,戰(zhàn)線越拉越長。很多攤主因為眼光獨到,進的貨很受青年人的喜歡,生意越來越紅火,很快就富起來了,青島的第一批“萬元戶”很多就是從這里誕生的。1990年,青島市決定讓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退路進室”。1997年,小商品市場正式搬入室內(nèi),地點就在聊城路上。雖然搬離了即墨路,但因為“即墨路”這一響當當?shù)恼信,名字被保留了下來,搬遷后也紅極一時。除了本地的商戶,許多周邊縣市的商戶也慕名而來,即墨路市場也越來越壯大。
王繼書,是最早在即墨路擺地攤的那一撥人。和眾多的老業(yè)主一樣,至今仍在商城里做著生意,見證了即墨路多年的發(fā)展歷程!皬纳鲜兰o90年代退路進室,到這些年政府對即墨路市場的一系列改善,然后又是前不久的大規(guī)模改造,我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對于即墨路裝飾一新后的“城隍廟”風格,王繼書甚為歡喜:“以前的即墨路市場總讓人感覺沒什么文化,現(xiàn)在整條街都古色古香的,很有歷史風韻,我做玉石生意也覺得有底氣了。”
與王繼書同樣收益的還有經(jīng)營中式茶具的老業(yè)主李志海。改造后的即墨路市場吸引了大批外國游客前來,也直接帶火了她的茶具生意。雖然不怎么會講英語,但她跟外國人比比劃劃的照樣能做成生意,而且每天都能比平時多賣三四套茶具!斑@次改造后明顯感覺老外多了,我要抓緊時間多學點外語,多賺點錢,”已經(jīng)50歲的李志海高興地說。
經(jīng)過2008年的大規(guī)模改造,如今的即墨路小商品城已經(jīng)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許多即將實施的規(guī)劃也令人期待。相信這個集餐飲、購物、旅游于一體的青島“城隍廟”,也會成為城市旅游的新坐標。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復(fù)興 陳年商脈 復(fù)興古街 陳年商脈 尋覓今日陳年黑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