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捐贈是一種緣分 柏楊
發(fā)布時間:2020-04-08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更希望大陸的同胞多來臺灣走走,能對臺灣增加好印象?希望臺灣人也多到大陸去看看,增加對大陸的好印象。 剛過八八米壽,臺灣名作家柏楊將57箱、每箱20公斤的手稿、書籍、文物捐贈給北京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臺灣一些人對此不解和質(zhì)疑,柏楊"吃臺灣的米、喝臺灣的水50年,怎么可以將這些寶貝捐給大陸","讓文化資產(chǎn)外流"?坐在輪椅上的柏楊接受筆者訪問時說:"臺灣人與大陸人同文同種,使用的都是華文,都是中國人","中國只有一個","愛這個地方,我們才感覺到沉重"。他說:"觀點不同,你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的。我被人罵,不足為奇,沒有看法才奇怪呢。中國人有一種祖?zhèn)鞯募刀时灸。我被人罵,你們應當為我高興才對。"
2007年3月26日下午,筆者一下飛機就趕往臺北縣。新店,花園一路二段,攬翠大廈,青山碧水懷抱。柏楊寓所寬敞的客廳,一個一人高的紅紙黑字書法"壽"字懸掛墻上。這是臺南大學在柏楊3月7日生日時所贈,書法的上款寫著:柏楊先生米壽,長樂萬年。用柏楊的話說,"從小沒有母親,連自己生日都不清楚,此前曾把逃難到臺灣的那一天定為生日",后來他把1968年3月7日因"文字"入獄之時,定義為"第二次出生"。柏楊說,如果沒有這場牢獄,自己無論怎么搖筆桿,充其量也就"只是個寫幽默雜文的專欄作家"。三個月前,臺南大學授予柏楊教育學博士學位。由于健康原因,2006年2月柏楊對外宣稱封筆,他寫的最后一篇文章發(fā)表在香港《明報月刊》二月號上。
柏楊還在午睡。他夫人張香華說:"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作,只有息了。兩腿發(fā)軟,不能站立,雙手顫抖,難以執(zhí)筆,平日依靠輪椅代步,稍動腦筋就會頭痛,沒辦法寫文章了。"張香華遞過金庸的一本口袋小書《書劍恩仇錄?古道荒莊》,翻開扉頁,上書:"柏楊兄:病中消遣,偶來臺北,深盼前來探訪,因事未果,常在念中,盼珍攝。弟金庸敬候。二ОО七、二、三"。柏楊收到書后,一陣感慨,當即回復一信。柏楊寫道:"金庸兄長:謝謝你托榮文老弟帶來溫暖的信,我是老病交集,提筆發(fā)顫,記憶力日蝕,但感謝之情,與日俱增。柏楊,二ОО七、二、五"(見圖,信的復印件)顫抖的手寫下的字,這是柏楊迄今最新的筆跡。
本名郭依洞的"人權(quán)斗士"柏楊,近年成了"生命斗士"。有人說"柏楊是一個看過地獄回來的人",指的是上世紀70年代臺灣恐怖時期,他差一點被槍決。如今,他身體狀況不佳,深居簡出,患有心臟病、胃病等病,器官老化了。2006年柏楊六次進出臺北榮總醫(yī)院,最近一次是11月,因肺炎入院。從臺北南郊新店的家到位于北郊的醫(yī)院,穿過臺北市區(qū),很不方便,柏楊住院,夫人張香華便在醫(yī)院附近租房暫住。張香華說,柏楊是個不乖的病人,從醫(yī)院回到家里,病重時還須插鼻飼管,柏楊不喜歡插,至少有六七次下意識地拔去管子,張香華只好一再請醫(yī)護人員上門重新插上。幸好2007年開春后他身體有所康復。
張香華正說著,柏楊午睡醒了,穿戴整潔坐著輪椅,由保姆從睡房緩緩推入客廳。筆者與柏楊相識快有20年了。1988年秋,柏楊離鄉(xiāng)近40年之后重返大陸,選擇取道上海,那是他40年前離開大陸的啟程點。那以后柏楊還在1993年、1998年兩次回到大陸。幾年前筆者還在香港見他。柏楊坐著輪椅來到客廳,此時,柏楊一眼就認出筆者。身體虛弱的柏楊說話也似乎很困難:"生活上,我不能自立了,全要靠人了,坐輪椅,體力不行,手不聽使喚了。記憶力也大不如前。"柏楊生于河南開封,1949年移居臺灣,雖鬢毛已衰,但鄉(xiāng)音未改,開腔便是河南口音,自稱到老都會做家鄉(xiāng)烙餅。
這次捐贈給大陸的物品里,有獄中手稿、校對稿,有剪報數(shù)據(jù),給讀者回信的復寫件,有藏書,還有他用過的眼鏡、筆、書桌等生活用品。最初陜西要成立柏楊研究中心,柏楊委托女兒將第一箱物品捎到西安,由于一時拿不到海關批文,其余56箱難以運抵西安。一次,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周明邂逅柏楊,他倆有20年友情。張香華說?"周明與我們夫婦相識20年,相當熟知柏楊的寫作歷程。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新開甫六年,硬件設備如溫室控制系統(tǒng)都非常新穎,值得信任,又有國家的全力支持,館藏與研究推廣條件符合國際水平,柏楊再三考慮后,才決定將這批文物交付舊識。"柏楊在大陸的女兒崔渝生多次到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考察,把情況及時向柏楊報告。
2006年12月15日,儉樸而隆重的捐贈儀式在柏楊寓所舉行,柏楊的一批朋友和學生出席了儀式。周明代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致詞,他說?"此舉乃柏楊先生的義舉和善舉,其意義重大而深遠。這些寶貴的數(shù)據(jù)雖然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所珍藏,但它將為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qū)所共享。"柏楊說?"這件事是一種緣分,我是不動搖的。希望大陸的同胞多來臺灣走走,能對臺灣增加好印象?希望臺灣人也多到大陸去看看,增加對大陸的好印象。這樣,情況就會慢慢好起來。等我病好了,我還想回大陸呢。"
張香華說:"當時臺灣沒有一個機構(gòu)說要這些東西,我們又不會硬要送到別人手里,誰要就給誰,隨緣啊。北京方面那么熱情,我們就給了。這無意中啟動了一個機制,那以后臺南大學要設立柏楊文物館,成為"柏楊研究"學術重鎮(zhèn)。"據(jù)悉,臺南大學正整修臺南市慶中街上的四棟教師宿舍,改建為柏楊文物館。已陸續(xù)送交的典藏品有手稿、校對稿、錄音和研究論文等相關各種資料,有柏楊來臺灣后的各種證書和政府給他的公函,還有柏楊版《資治通鑒》、《通鑒紀事本末》和雜文、小說、詩詞等其他史學著作,還有沙發(fā)、茶幾、書柜等生活用品。文物館將重建柏楊早期在臺北縣的住家、綠島牢房、出獄后所住的朋友的汽車房、臺北花園新城住家的客廳、書房、臥室等六個空間,還原柏楊的寫作情境,還會制作柏楊蠟像。
柏楊說話伴著氣喘,吐字不清。他說?"大陸可愛,臺灣可戀,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已經(jīng)封筆的柏楊,最近在散落的文稿中,找到兩篇早年的未完稿,其中有未寫完的《異域》續(xù)集。柏楊說,"五四精神"提出的任務,當年沒有全部完成,至今也沒有全部完成。今天這個時代經(jīng)濟突飛猛進,人們的文明度卻遠遠落在后面。
柏楊還說?"無論誰來訪問你,即使是乞丐,也是對你的尊重,他和你是完全平等的。""三年前……"話題剛開頭,他怎么也想不起來想說的,直搖頭。隔了好一陣,他說:"老和病往往是并列的。猛寫十年不富,一日不寫就窮。以我們中國來說,作家的負擔很沉重。寫作這一行,是不光彩的,是羞恥的。值得我慶幸的是,這個時代,很熱鬧。我還沒有窮到在馬路邊討飯吃。"
張香華有眼疾,怕見光,寓所的窗簾常常放下。當她卷起窗簾,客廳里漫山云霧透射著光亮。此時,柏楊緊閉雙眼,雙手捂臉,靠再輪椅背上。與柏楊結(jié)婚28年的張香華說?"這個時候看他,就覺得他像一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兵,臉上刻著風霜的痕跡,也刻著光榮的標志。"
相關熱詞搜索:是一種 捐贈 緣分 柏楊:捐贈是一種緣分 是一種緣分 有一種緣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