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直:中國農村癌癥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國家憲政體制與農民負擔有關
英國人洛克說:\"人們聯合成為國家和置身于政府下的最大和主要目的,是保護他們的財產。\"(87。洛克著,葉啟芳等譯:《政府論·下篇》,第77頁,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中國的政府可不這樣想,他們也不這樣作。
在國家層面上,確定農民財產義務的\"法\"主要包括195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稅條例》(人大常委會)、1993年《農業(yè)法》(人大常委會)、1991的《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管理條例》(國務院)以及1983年《關于對農林特產收入征收農業(yè)稅的若干規(guī)定》(國務院)、1994年《關于對農業(yè)特產收入征收農業(yè)稅的規(guī)定》(國務院),如果把規(guī)定農民\"完成國家農產品定購\"這一義務的\"法\"---1998年的國務院制定的《糧食征購條例》也加進去,可以說,中國農民的法定財產義務主要不是國家立法機關決定的,而是國家行政機關決定的。這種體制是政府花錢,政府收錢,在這種體制下,沒有政府不多吃多占的道理。
在中國憲法中,找不到國家稅收權力的明確歸屬,這一點在當代立憲國家是罕見的。由于缺乏在國家立法機構與執(zhí)行機構劃分國家稅收權力的憲法基礎,在徵稅主體權力的分配上,人大與國務院都享有稅收立法權。加之中國從上到下建立的國務院、財產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等徵稅主體,中國基本上建立的是以行政權為主體的稅收管理體系。以致于中國的財政法教科書說:\"稅收政策的改變、稅法的頒布和實施,稅種的開征與停征、稅目的增減和稅率的調整,都屬中央管理的權限,一律由國務院統(tǒng)一規(guī)定\"。(羅玉珍主編:《財政法教程》,第125頁,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按照現代國家的分權理論來講,上述說法不符合常識,但不符合常識的事情在中國卻是現實。這有下列統(tǒng)計數字為證:在目前中國的稅收體系中,\"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委會通過的稅法只有三個,即:《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和《稅收征收管理法》,其他多數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委會授權的立法或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等\"(黃景鈞:《依法治費與完善稅收》,《人民日報》,1999年4月2日2版。)
中國政府不應當忘記的一件事情是,如果說要讓老百姓知道依法納稅是天經地義的話,那么,中國政府必須首先明白讓老百姓納稅要也有天經地義的兩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不出人民代表不納稅,第二個前提是,不依據人民代表制定的法律不納稅。
在英國,國王與議會斗得死去活來的結果就是徵稅權從屬于國王變成了屬于議會的專屬權,在斗爭過程中,\"不出代議士(代表)不交稅\"、\"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徵稅\"也成為人類政治文明史的兩個偉大成果。相應的國家制度安排是:徵稅的權力是代表國民的國家議會的專有權力,政府休想染指。翻翻世界上民主自由國家的憲法,又有哪個國家的政府能夠象中國政府這樣行使徵稅權?在這種體制下,有中國農民這樣的負擔問題嗎?
在一個分權的憲政體制之下,政府靠增加稅種或者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的斂錢的行為都是受到憲政制度的約束?墒牵谥袊,可以說幾乎沒有抑制政府斂財的制度。這是農民負擔重最深層的制度性根源。
法律不公,農民到哪里講理去?
法律與公平為伍,這是判斷好法與惡法的原則。中國的法律(在此只討論中國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農業(yè)法》對農民設定的法定財產義務)對農民公平嗎?
研究農民負擔的李茂嵐等人批評政府的立法造成了農業(yè)地區(qū)之間的不平等。他們說:80年代中后期出臺的農業(yè)特產稅稅負計算辦法就不公平。它是按照糧食常年產量征收的,這使種植糧食的傳統(tǒng)農業(yè)地區(qū)負擔偏重,而將土地用于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其他經濟效益較好的厚利產業(yè),反而只承擔較輕的法定農業(yè)稅。(李茂嵐主編:《中國農民負擔問題研究》,第153-155頁,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年7月版。)
在安徽,曾經與萬里一道領導包產到戶的原安徽滁縣地位書記王郁昭直接了當地批評中國政府的\"農民負擔控制規(guī)定\"是在搞\"劫貧濟富\"。\"控制在上年以鄉(xiāng)為單位農民人均純收入5%以內計算\"(1996年13號文件改為以村為單位)……它掩蓋了農村貧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劫富濟貧\"的負效應,特別是加重了低收入農民的負擔。甚至不斷引發(fā)一些惡性事件發(fā)生。據中紀委調查,江蘇灌南縣某村,1993年富裕戶人均收入6500元,貧困戶200元,該村人均收入700元。按5%計算,人均負擔35元,占富裕戶人均收入的0。5%,占貧困戶的17。5%。如果按照實際收入計算,富裕戶少交290元,貧困戶多交25元!鼉赡耆珖幸淮笈霓r戶負擔超過了5%,而且收入越低越重。\"(王郁昭:《應當正視\"農民負擔控制規(guī)定\"所存在的弊病》,《了望》,1997年2月17日第7期,第30頁。)
立法的最大不公,是將農民當作二等公平對待。這種立法與文明無涉,處處體現原始和野蠻。為什么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市民負擔\"?這是因為中國法律設定公民財產義務時,經常與農民過不去,它不僅不講道理地給了城市市民許多專有好處,而且還向農民施加了許多城市市民并不承擔的法定財產義務。這些義務包括農民應當繳納的農業(yè)稅等稅金、不超過上年純收入5%的村提留款和鄉(xiāng)統(tǒng)籌費以用于鄉(xiāng)、村的公用公益事業(yè)。一般來說每年農民應當繳納的所有稅費大約占農民純收入的10%左右。香港明報記者援引農業(yè)部官員的話說,目前有些地區(qū)如中國中部和東北地區(qū)的一些省份各種稅費總額甚至超過農民純收入的20%以上。(《明報》,1998年8月20日。)1992年的一項測算表明:僅農民3項法定負擔比例就高達人均收入的35%以上,(李茂嵐主編:《中國農民負擔問題研究》,第266頁,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年7月版。)這等于說,無論農民收入如何,都必須承擔相當于上年收入總額的10-35%之間的法定財產義務。相比之下,城市市民的月收入只要不超過800元人民幣,便不用對國家承擔任何法定財產義務。法律對農民的不公,在此可以一目了然。
農業(yè)稅實際上是基于農民的身份而繳納的稅種,這即是說只要你當農民,就必須納稅,這實際上是一種\"農民稅\"。中國有市民稅嗎?干部稅、知識分子稅嗎?
在法定的\"三提\"之外,農民的法定財產義務還有\(zhòng)"鄉(xiāng)五統(tǒng)\",即農民對鄉(xiāng)村兩級辦學、計劃生育、優(yōu)撫、民兵訓練、修建鄉(xiāng)村道路等公助事業(yè)承擔的法定財產義務。在中國的城市里的市民要承擔\"統(tǒng)籌\"嗎?
鄉(xiāng)統(tǒng)籌實質上\"體現了城鄉(xiāng)居民在負擔上的不平等。鄉(xiāng)鎮(zhèn)政府是政權組織,它的開支應當由國家財政來承擔,而現在實際上是通過鄉(xiāng)統(tǒng)籌讓農民負擔。1992年,城市居民收入高于農村村民2。33倍,但是,他們不承擔任何統(tǒng)籌費。\"(李茂嵐主編:《中國農民負擔問題研究》,第91頁,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年7月版。)
地方修路,許多地方財政不出錢,主要靠農民出資、出工、出力,但向機動車戶主征收的養(yǎng)路費上繳國家,而道路的日常維修養(yǎng)護卻從農民繳納的鄉(xiāng)村統(tǒng)籌費中列支,優(yōu)撫、辦學、計劃生育都涉及全民利益的全局性問題,應當全體社會成員一視同仁,人人有份,不應當由收入最低的農民來負擔。在農民負擔中,國家以\"教育附加費\"名義,讓農民承擔了龐大的教育費用,僅這一項,便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5%,全國一年從農民手中拿走上百億,而1985年以前的30年,國家每年平均才投資38。5億元。而且,相當的多的部門從農民哪兒收取的費用遠遠超這個數字。河南這些年來全省教育集資多達百億,平均每個農民交100多元。(李茂嵐主編:《中國農民負擔問題研究》第104-105頁。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6年版。)
作為農民法定財產義務一部份的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三項\"村提留\",(\"三提\")主要用于村社干部如村支書、村長、會計工資及補貼、民辦教師工資及補貼、五保戶及烈軍屬、村內其他行政費用開支、村小學校舍建設投資及其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除了水利屬于社區(qū)性質外,都是實質性的稅收形式。
在城市,市民們既不用為城市市政建設承擔任何法定財產義務,也不用為下崗女工、軍屬、靠撿菜葉過日子的困難戶承擔一分錢的法定財產義務,更不用為街道官員、居委會\"官員\"的工資和管理費承擔任何法定財產義務。當農民的為什么要負擔這些費用?
在上述農民承擔的\"三提五統(tǒng)\"法定財產義務之外,農民的法定財產義務還包括約30個標準日的勞務負擔。(\"兩\"工,即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這也是農民專有的法定財產義務。這種負擔也是城市市民沒有的。農民為什么要承擔?如果按照一個勞力每年300個有效勞動日計算,勞務負擔占勞動力創(chuàng)收時間的10%。如果按照每個勞動日5元計算,是150元,按照1993年農民負擔監(jiān)督管理部門提供的數據,相當于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的21。36%。(李茂嵐主編:《中國農民負擔問題研究》,第97頁,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年7月版。)
民主體制與農民負擔有關
中國的事情有些奇怪的是:既然中國農村的當代黃世任有這樣那樣一肚子的苦水,但為什么他們不象湖北竹溪縣兵營鄉(xiāng)曬金坪村的黨支部、村委會的干部們那樣集體撂挑子?在中國,人們只聽說跑官、賣官的故事,有官不當自然是新聞,即使連七品芝麻官也不是的村支書辭職也是大新聞。1998年10月15日,曬金坪村的村干部們因為忍受不了鄉(xiāng)政府強制按人頭征收生豬屠宰稅和農業(yè)特產稅一起向鄉(xiāng)黨委、鄉(xiāng)政府遞交了辭職書。(應奎:《為什么村干部辭職抗稅》,《半月談》,1998年第22期。)
當官有好處,這是傻瓜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事情。一些農民在回答\"如果讓你當村干部,你干不干?\"這個問題時,他們爽快地說\"干!\"有的農民更為坦誠:\"干,即使用錢買也行。\"原因是什么呢?當干部地位高、關系多、辦事方便、說話算數、收入多。(98。王曉毅等著:《中國村莊的經濟增長與社會轉型》, 第118頁,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6年版。)
在當官有好處之外,中國的官僚體制還有一套上下控制的獨特方法。榮敬本、崔之元等人研究中國縣鄉(xiāng)政治體制問題時,提出了一個\"壓力形體制\"的概念。這個概念有助于啟發(fā)理解目前農村管理體制上的問題。他們認為,目前中國農村是在一個壓力型體制下進行運作的。農村縣、鄉(xiāng)(鎮(zhèn))、村各級組織將經濟趕超作為硬指標逐層分解下達,讓農村各級干部簽訂責任狀,搞\"政治承包責任制\",并輔之以激勵和懲罰機制。(有的地方是將責任與工資獎金掛鉤。)例如鄉(xiāng)鎮(zhèn)干部表現優(yōu)秀者可以提級、提資、得到獎金,卓越的鄉(xiāng)鎮(zhèn)黨政領導人更可以享有\(zhòng)"副縣\"待遇。懲罰包括限期調離、不予提拔、在物質條件差的部門工作、不能進城、不給家屬解決工作,讓孩子上學有麻煩等、最嚴厲之制裁是\"一票否決\"制。一旦某項指標,例如計劃生育、社會治安沒有達標,全年工作成績?yōu)榱,不得給予各種先進稱號和獎勵。由于鄉(xiāng)鎮(zhèn)一級黨政領導不具有提級、提資的權力,他們的管理手段更多采取了經濟手段。例如,讓村干部繳納抵押金,如果沒有完成,抵押金不歸還,完成了則主要有獎金和通報表揚等。(榮敬本等:《從壓力型體制向民主合作體制的轉換--縣鄉(xiāng)兩級政治體制改革》,第28-34頁,中央編譯局出版社1998版。)
通過農村的這種壓力型政治體制,農村農村從上到下建立了一種\"農村政治承包制\"。這種政治承包制實際上是縣委(縣政府)-鄉(xiāng)鎮(zhèn)黨委(鄉(xiāng)鎮(zhèn)政府)--村黨支書(村長)連坐制。以鄉(xiāng)村關系為例,即使一個小鄉(xiāng)也有數萬人,而編制只有20-30人,在增加編制外人員的情況之外,鄉(xiāng)鎮(zhèn)干部便得依托村干部了,什么事都找村干部是鄉(xiāng)村工作的常態(tài),這使上下級之間有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默契\",一些農民眼中的黃世仁反而成了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大紅人。因此,在壓力型體制下,政府系統(tǒng)首尾一致,上下是一種依附性的關系,不是對下負責而是對上負責,齊心協(xié)力壓榨農民。
由于壓力型體制的存在,使農村中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幾乎沒有。這些年來,因為農民負擔問題死了那么多人,又有誰聽說過對逼死人命的縣鄉(xiāng)(鎮(zhèn))干部從重從快,(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嚴厲打擊呢?《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說:\"如同其他一些社會\"頑疾\"難以治愈一樣,農民負擔減不下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懲處不力。一次次地檢查,檢查完了通報批評,待要處理時,往往就沒有了下文,有的即使處理了,也是象征性的。如此重檢查輕處理的結果,使某些農村干部恣意加重農民負擔而無所顧忌。(劉建華:《農民負擔何時減下來?--對廣水市部份鄉(xiāng)村農民負擔情況的調查》!度嗣袢請蟆,1998年9月23日第10版。)
1995年,湖北農民蔡守國因農民負擔過重服毒自殺。在這個事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位農民告誡余萬新的清收兌現組說:如果跟農民\"硬結帳\",干群關系也就徹底破裂了。而有人卻回答:\"破裂了,去球。\"(劉向東等:《農民負擔減下去了嗎?》,《了望》,1996年第12期,第14-16頁。)一篇文章說:\"一些基層干部不免感嘆\"現在的工作不求群眾理解,只求經得起上級檢查驗收\"(蘇北:《解放鄉(xiāng)干部》,《半月談》,1998年21期。)
為了享受目前的官僚體制帶來的好處,為了對得起上級,寧愿逼死農民,只有首先存在一種荒謬的制度安排,才會有這種荒誕不經的抉擇。湖北農民蔡守國家里除了一臺破舊的小黑白電視,再也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如何要他交清1349。19元這個天文數字\"欠款\"?這個簡單常識對逼死農民蔡守國的黨總支副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這些人說想必是清楚的。但為了他們的烏紗帽、責任狀,這些人不僅沒有了常識,連悲天憐人的人之常情都沒有了。從這一案例中,可以發(fā)現農村制度安排存在著一種完全不把農民當人看的制度性因素。
1998年末,四川步云鄉(xiāng)產生了共產黨統(tǒng)治時代以來的第一位全民直選鄉(xiāng)長。1999年1月4日民選鄉(xiāng)長,原任鄉(xiāng)黨委副書記譚曉秋正式宣誓就職。在競選中,譚曉秋有一段話發(fā)人深思的:\"我要真誠地向你們承諾,我譚曉秋絕不把政績建立在你們的負擔和抱怨之上,如果我頭上的官帽與你們的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請相信,我將毫不猶豫地放棄官帽而選擇你們。\"(唐建光:\"直選鄉(xiāng)長\"《南方周末》,1999年1月15日第2 版。)
為什么有的農村干部為了\"官帽\"不惜將農民逼死,而譚曉秋卻可以說為了農民的利益可以將\"官帽\"丟掉?這里面的事情是再簡單不過:譚曉秋的當選需要農民的同意,因此,他要對農民負責。這個意義上,農民是老板,譚曉秋是幫農民打工的\"公仆\"。而對那些不是由農民選出來的官員們,盡管他們如何宣稱為農民服務,但是農民并是他們的老板。他們便永遠不會對農民負責。在這個意義上,農民如果能夠多有一份選舉這樣的民主權利,農民的負擔便能減少一分,財產權便多了一份保障。
財產權何日得安全?
在農民財產權的意義上,迄今為止的農村改革,或者說從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個農村改革第一步,至多可以說只是完成了農民財產權制度建設的最初一步。透過農民負擔反映出來的問題是:農民的有保障的財產權仍然沒有建立起來。
安徽鳳陽縣黃灣鄉(xiāng)興漢貿易公司經理訴說到:\"目前我的資產共70萬元,但跟領導不敢講那么多,一般講是30萬。……現在我最擔驚受怕的就是這些財產,鄉(xiāng)里的干部向我借錢,我沒有按數給他,他就以大清查為名搜我家。\"(鄭杭生等著:《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研究》,第292頁,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年版。)
原國務院研究室農村經濟組組長余國耀披露說:以\"大包干\"聞名全國的安徽鳳陽小崗的農民1989年11月24日給江澤民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天安門事件后,我們農民心理不安哪!我們農民最怕又要搞\"一大二公\"那一套!一位農村婦女很激動地說:\"打夏天來心理就一直打鼓,怕剛過了幾天好日子再退回去\"。村長嚴俊昌說:\"農
民都擔心江澤民再搞毛澤東的一大二公那一套\"。(余國耀:《一九八九年的中國農村》,《中國農村改革決策紀事》,第193-201頁,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9年版。)
一些學者從經驗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既然國家承認了私有制,那么其主要職能就變成對財產權和契約提供保障性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必須公平地、以契約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出現,并根據這一定位來設計各種制度安排。\"(季衛(wèi)東:\"中國憲法改革的途徑與財產權問題\",《當代中國研究), 1999年,第三期,第48頁。)
中國政府承認農民的\"私有制\"是從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開始。但是,學者希望的政府為\"財產權和契約提供保障性服務\"并沒有實現。在農村,人們經?吹降氖牵涸谵r民的財產權被不斷侵犯的同時,履行財產保障職能的政府、法院、警察在袖手旁觀,大批的農民被迫拖家?guī)Э、或者成群涌入省市、甚至北京上訪告狀,想想四川遂寧、陜西西安未央區(qū)、山西絳縣那樣的\"人民法院\",當農民財產權被政府侵犯,它們都干了些什么?更可悲的是,中國的各級政府,不僅是地方各級政府,還包括中央政府,不僅沒有履行保障農民財產安全的職能,反而成為掠奪農民財產的主體。
如果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國農民帶來的財產權利的話,那么,今天農民的財產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財產權的安全問題。盡管\"最神圣\"的中國憲法也承認了家庭聯產承包制,但是,沒有多少人認為,憲法規(guī)定比共產黨的保證更加權威。這等于說:今天農民的財產權歸根到底取決于共產黨的口頭保證以及共產黨的自律。如果中國農民的財產權處于這樣一種情形之下,可以斷定這種\"財產權\"不是一種法律上有保障的財產權,而是一種道德意義的\"財產權\"。這種非嚴格法律意義上的農民的財產權正是當今農民財產權的最大痛苦。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雖始于農民的創(chuàng)造,但這個制度能否堅持下去是不取決于農民的。迄今為止,這個給農民帶來最大財產利益的制度是通過什么措施來保障的呢?是江澤民代表共產黨政權向農民作出的諾言。1989年12月1日,江澤民在農業(yè)工作會議上說:\"今天我在這里宣布,我主張8億農民要穩(wěn)定,11屆3中全會以來的有關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不會變,農村承包責任制不能變。\"(余國耀:\"一九八九年的中國農村\",《中國農村改革決策紀事》,第193-201頁,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9年版。)
不安全的最大因素無疑來自政府,這一點早已被敏銳的學者覺察。\"政府部門擁有普通農民所不具有的信息資源、組織資源,如果它得不到來自農民方面的有效制約,它的利益就會膨脹,它就會單方面制定與農民的交易規(guī)則,使交易變成一種強制性剝奪。農民負擔問題的根源正在這里。\"(黨國印,\"與農民公平交易\",《南方周末》1999年1月29日13版。)
有沒有辦法去防止政府對農民的財產權實行\(zhòng)"強制性剝奪\"呢?歷史上,英國議會取得租稅承諾權并不是因為英國國王宣告了這一原則,而是因為納稅人的代表能夠對國王為代表的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進行控制。同樣,在中國,農民依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想要獲得可以期待的和可以實現的權利的話,也不能僅靠江澤民代表共產黨作出口頭承諾。在今天的中國,要使農民的財產權成為一項有保障的財產權,不僅取決于有《民法》、《憲法》這樣的法律,更重要的是農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