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東陸:科學的定義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關鍵詞:科學 現(xiàn)代科學 定義
摘要:近年來中國學術界對于科學的概念發(fā)生了許多激烈的討論。尤其對于科學范疇,科學定義,以及科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產生了許多根本性的疑問。本文從思想文化的角度,闡述科學的歷史發(fā)展,近代演變,以及現(xiàn)代定義;谶@些討論,本文得出結論:“科學” 是“現(xiàn)代科學” 的簡稱?茖W是西方在17世紀之后,由笛卡兒奠基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所以,科學是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社會里,科學已經有十分清楚的定義。只有那些被世界學術界接受,并且可以在世界學術界認可的雜志上發(fā)表的研究工作才屬于科學的范疇。
我們首先必須定義“科學”這個名詞。事實上“科學”一詞應該是“現(xiàn)代科學” (modern science) 的簡稱, 因為科學的定義是近代和現(xiàn)代才真正產生的。在現(xiàn)代科學產生之前,科學還沒有完整的定義,因而很難在沒有定義的前提下討論科學。所以,必須首先從歷史的角度討論科學的形成和定義。
現(xiàn)代科學的鼻祖——笛卡兒
在討論現(xiàn)代科學的時候,必須認識笛卡兒(R. Descartes) 的思想和他所創(chuàng)立的現(xiàn)代思維體系?梢哉J為,笛卡兒是現(xiàn)代科學的鼻祖。他是哲學家、數(shù)學家、作家,1596年生于法國都蘭的安德爾-盧瓦爾省(La Haye en Touraine)[1-3]。父親是最高法院的法官。1616年,笛卡兒畢業(yè)于普瓦捷大學(University of Poitiers),并獲得律師證書。但是他從來沒有做過律師的工作,畢業(yè)之后便出走各國,包括荷蘭等地。他在“探求科學真理的指導法則”(Discourse on the Method of Rightly Conducting One"s Reason and Seeking the Truth in the Sciences )一文中寫道:“我完全放棄了法學研究。在那些法學理論里學不到什么真正的知識。我可以在書本上隨意找到論據(jù),甚至我自己就有答案。我年輕的時候喜好周游世界,廣交朋友,豐富閱歷。我在多彩的生活實踐中鍛煉自己,尋找真理,實在受益匪淺!
在早期經歷里,荷蘭哲學家皮克曼(I.Beeckman)對笛卡兒起到了啟蒙性的引導。與皮克曼的相遇使他對數(shù)學和物理發(fā)生了極大的興趣。從此之后,他開始致力于運用數(shù)學揭開自然之謎。在一個夢里,他忽然發(fā)現(xiàn)了“奇妙科學的基石”。
笛卡兒從“我思故我在”的概念出發(fā),認為思維是人存在的基礎。但人是首先通過感覺才可以思維的。他進一步認為,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因為對于同一經歷或者事物,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盡管客觀的事件是唯一的。比如對一種化學物質蠟油的感覺,每個人都不一樣。既然無論誰的感覺和看法都是可疑的、不可靠的,那么僅僅對事物的感覺或看法決不可以作為知識系統(tǒng)的基礎。
笛卡兒由此提出,只有通過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并經過所謂的“邏輯推理”所得出的結論才是可靠的、唯一的、泛普的,才有可能成為知識的一部分。所以,邏輯推理是知識的基礎,一旦成為知識,便不可毀滅。但是,他同時指出知識的有限性,進而提出所謂的“質疑說”(Skepticism)。對未知真理的逼近,就是對現(xiàn)有知識的不斷質疑和對未知的探索。于是,質疑便成為從已知向未知推進的原動力。
17世紀的歐洲還是羅馬教皇統(tǒng)治的世界。在這之前,所有的“真理”都來自基督教的圣經,即所謂的“圣經真理(Biblical Truth)”。學術研究的論文里必須引用的文獻也都來自于圣經。這種文獻的傳統(tǒng)在西方一直流傳至今。今天的博士論文里引用文獻的名稱,許多正式的方法不是用“References”而是用“Bibliography”。Bibliography的意思就是沿襲古典學術文章中從圣經里引經據(jù)典的傳統(tǒng)。所以,在當時的世界除了圣經之外,沒有其他的真理。
笛卡兒的偉大就在于他首先挑戰(zhàn)了真理的權威——基督教。他認為:“人類的意愿就是上帝的意愿,所以人類完全可以獨立于上帝!睆乃恼軐W理論出發(fā),他認為真理的發(fā)現(xiàn)可以有其他的途徑,而不通過信仰。世界上有一種方法——即完全可以通過數(shù)學——而找到自然的真理,而數(shù)學方法的基礎就是邏輯推理。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在17世紀,這種認識完全是思維的革命、科學的開始。他的這種意識即便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可以看到。
比如,自然科學與其他領域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尋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對于自然科學,求解或尋找真理的途徑,完全依賴于假設、證明、推理和實驗。無論探索者來自于何種文化,運用某種語言,信仰什么宗教都與探索的途徑和方式無關。比如,探索者僅僅需要運用數(shù)學語言和科學的方法而達到求證的目的,而沒有必要向對方作任何其他的解釋,比如對數(shù)學命題的證明。無論任何人都必須接受正確的結論,因為真理是唯一的、可重復的、泛普的。
但是,在科學之外的“真理”卻需要通過辯論、爭論、說服甚至對抗才可以定論。比如政治、法律、宗教等等。這些領域會相當程度的受到文化、信仰、種族、地域的影響。比如政治理論若跨越文化和國界后便沒有統(tǒng)一的真理,信仰和宗教更是如此。因而,這些領域里的許多基本概念的定義就不是唯一的、普遍的。許多科學之外的“真理”是通過宣傳、說服、布道而實現(xiàn)的。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掌握某種“真理,” 他必需通過與持不同“真理”的人進行辯論和對眾人宣講自己的“真理”,從而說服別人接受他的“真理”。政治家的真理和成功完全在于他的雄辯和說服力,而科學絕對不需要這種“游說”和“辯論”。
所以,科學與信仰(Believe)無關,科學與感覺(Senses)無關,科學與看法(Perception)無關。因為信仰、感覺、看法是因人而異的,而科學是唯一的、客觀的。
現(xiàn)代科學的誕生
大約在笛卡兒去世前一個世紀,波蘭人(一說德國人) 哥白尼(1473—1543年) [4-6]于1543年發(fā)表了他關于“日心說”的名著《天體運行論》。在這之前十多年,他已經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得出了結論。事實上,在1536年,羅馬教皇就寫信給哥白尼,希望他能夠在教會宣講自己的理論和發(fā)現(xiàn),但他始終對發(fā)表自己的理論猶豫不決。很多學者認為是由于他擔心受到輿論尤其是教會的批判。
哥白尼的發(fā)現(xiàn),對人類歷史、文化、宗教尤其是科學的誕生發(fā)生了極為關鍵的影響。許多學者把他與達爾文并列,因為他們的理論在當時的社會非常富有爭議,而且受到社會尤其是宗教極力的批判和打擊。但是他們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使人類的進程和對自然的認識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當時社會的認識完全接受基督教對自然的解釋。世界萬物包括人類都可以從圣經得到詳細的描述。但是哥白尼理論的出現(xiàn)使得人們開始認為,自然的解釋可以從哥白尼理論中得到更為精確的解答,從而大大地沖擊了教會的影響和在思維上的統(tǒng)治地位。在哥白尼之前的時代,民間和社會對自然認知的主流方法是所謂的“玄學”(Metaphysics)。這種方法顯然不是科學,而是一些人們經驗中的感應術和寓言。許多學者認為,哥白尼對宇宙的解釋歷史性地打擊了這些玄學。于是,自哥白尼起科學開始萌芽。
如果說笛卡兒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科學的哲學體系,那么伽利略就是物理學之父。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薩,是與笛卡兒同時代的偉大科學家 [7-9]。他的貢獻分三個大部分:天文學、物理學和工程技術。在天文學里,他首先利用自己發(fā)明的天文望遠鏡觀察木星,并發(fā)現(xiàn)木星的四個最大的衛(wèi)星,以及它們圍繞木星的旋轉周期。這些發(fā)現(xiàn)更進一步地揭示了地心說 (Geocentric Model)的錯誤。之后,在1610年,伽利略研究了金星,并且發(fā)現(xiàn)金星的所有陰晴周期。他的發(fā)現(xiàn)直接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Heliocentric Model)。正是因為金星圍繞太陽旋轉,所以永遠可以被地球上的觀察者看見。而過去的地心說認為金星在太陽和地球之間,而金星圍繞地球旋轉。如果是這樣,金星就會有陰晴圓缺的現(xiàn)象。
伽利略是歐洲第一個發(fā)現(xiàn)太陽黑子、也是第一個觀察到月球上山脈和峽谷的科學家。他仔細觀察了銀河系,并指出那是一個完整的星系,不是過去被學術界認為的僅僅是一些星云。他于1612年首次發(fā)現(xiàn)海王星,但他沒有注意到這是一個大行星,是后人在他的實驗記錄里看到的。海王星是一些他觀察到的比較灰暗的天體之一。
對于科學研究而言,伽利略最為偉大的貢獻,在于他通過個人的實驗過程而建立的一套極為系統(tǒng)、嚴謹、精確而且現(xiàn)代的科學方法。事實上,伽利略是物理學的奠基人。他有許多物理界十分重大而且經典的發(fā)現(xiàn)。比如,他對自由落體已經有了精確的觀察和計算。他首先提出加速度的概念,并指出距離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他還研究過鐘擺的行為。通過測量得出鐘擺的時間與幅度無關。他甚至試圖測量光速,并認識了聲音頻率的概念。他的物理研究結果與笛卡兒、開普勒的科學發(fā)現(xiàn)并列,成為古典力學的先驅。
雖然他在天文學中的貢獻最為著名,但事實上,他的物理學發(fā)現(xiàn)甚至為牛頓的古典物理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伽利略是現(xiàn)代物理之父!睂τ诳茖W的產生,更為重要的是他系統(tǒng)性地建立了真正的科學實驗和科學方法。所以,從科學發(fā)展的意義上,伽利略的出現(xiàn)是劃時代的。他與笛卡兒相輔相成,起到了科學的奠基作用。正因為此,人們一般認為:科學的產生是17世紀以后的事情。而17世紀以來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被定義為“現(xiàn)代科學” (Modern Science) 。但是,這里的“現(xiàn)代”一詞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的所謂“現(xiàn)代主義” (Modernism) 中的“現(xiàn)代”又有含義上的區(qū)別。
十分有趣的是,許多當代科學家認為,如果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送交現(xiàn)在的學術雜志,完全可以由當代的科學標準檢驗而得以發(fā)表。這說明,伽利略當時的科學實驗和方法已經與今天的科學研究系統(tǒng)極為相似了。這意味著現(xiàn)代科學的誕生。必須指出的是,在伽利略和笛卡兒之前,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已經開始。比如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和笛卡兒之前的哥白尼。雖然他們所進行的探索具有深刻的科學含義,但是完整的科學系統(tǒng)還沒有形成。更為具體地講,許多科學的定義還沒有建立。
舉一個例子,“原子” 的概念是公元前460年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的。他認為物質無限可分,但是最小的單位是“原子”。原子在希臘文中有“不再可分” 的意思。雖然這個概念明顯地具有科學的含義,但這種認識還遠遠不是科學。原子的模型在現(xiàn)代科學里的概念和定義是20世紀初由丹麥物理學家玻爾建立的,并且要到量子力學產生之后在數(shù)學上才真正完善的。所以,原子以及所有其他科學概念的定義只能是在現(xiàn)代科學建立之后才有特定的意義。
在笛卡兒與伽利略之后,現(xiàn)代科學開始形成。1660年英國成立了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不久,法國組建了巴黎科學院 (Paris Academy of Science)。之后,類似的學術團體相繼在歐洲各地(比如意大利、德國)建立起來。應該指出的是,今天的學術研究與笛卡兒之前有了本質的區(qū)別。更進一步說,現(xiàn)代科學的研究方式與古典時期有明顯的不同。在古希臘、中世紀甚至在伽利略時期,對自然的探討是一種個人的行為。每個人實驗的方法、模型的建立以及理論的分析都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范。同時,哥白尼、伽利略的實驗風格和研究方法都不是社會主流的思維意識。前面提到過,在17世紀之前,社會思維主要由教會控制。對真理的探索僅僅限于基督教和圣經。在社會上流行巫術和寓言。人們,尤其教會和社會(事實上教會就是社會)對于科學的探索方法以及結論抱有極大的懷疑甚至猛烈的抨擊。
但是現(xiàn)代科學的研究方式是以學術機構和學術團體的形式進行的。當今社會的科學家,包括社會科學家必須歸屬于某一個學術機構,并且以所在學術機構的名義在學術團體的范圍內進行學術活動。比如物理學會、化學學會等等。今天的科學研究已經無法像古典時期那樣以個體的形式進行了。即便有人可以以個人的形式進行研究,也很難為學術界接受。這是因為,現(xiàn)代科學最為關鍵的也是最為明顯的標志之一是實驗方法上的規(guī)范和統(tǒng)一。正因為此,科學論文里首當其沖的是“實驗方法”。必須對采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進行嚴格的評判之后才有可能建立數(shù)據(jù)本身的可靠性。(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而個人的行為很難對這種實驗方法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范。
我們知道,在伽利略之后產生了偉大的牛頓古典物理體系和愛因斯坦的近代物理。在19世紀末又出現(xiàn)了生物學家達爾文。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的科學工作和方法已經不容置疑地歸屬于“現(xiàn)代科學”或“科學”的范疇。所以,稱笛卡兒和伽利略為“科學之父” 是名副其實的。
必須指出的是,現(xiàn)代科學的產生實際上是一種新型文化思維在西方的出現(xiàn)。科學的誕生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絕對重要的地位,F(xiàn)代科學產生之后,在思想界出現(xiàn)了對教會的批判。最有代表性的思潮是18世紀的“啟蒙運動”。歐洲的思想家和哲學家開始猛烈抨擊基督教的思想統(tǒng)治,并且提出“自由” 的概念和尊重個人思想的價值。還有人提出改革基督教而清除宗教迷信。啟蒙運動為后來的法國革命提供了思想的基礎,因而是“自由,民主” 的序曲。
18世紀啟蒙運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法國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 [10,11] 和蘇格蘭哲學家休謨(D.Hume) [12,13]。伏爾泰嚴厲批評基督教中的迷信成分,并且主張一種所謂的“自然信仰”。在他的思想影響下形成了Unitarian Church。許多著名人士,如物理學家牛頓以及后來的美國總統(tǒng)杰克遜、作家狄更斯、生物學家達爾文都是有名的Unitarian。休謨并不完全反對上帝的存在,但他極力批評教會里出現(xiàn)的那些所謂上帝“顯靈”的現(xiàn)象。他認為這是一種十分可笑的迷信。因為“顯靈”決不符合自然界的規(guī)律和法則。用這種方法來證明上帝的存在是不可信的。由于他們在思想界的深刻影響,歐洲隨后產生了“無神論”。無神論曾經風行一時,對整個社會的思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無神論意識最后導致后來與教會更為背道而馳的尼采“超人”論。尼采的哲學與后來的弗洛伊德心理學成為現(xiàn)代社會思維的基礎。
至此,經過300多年的努力,科學與宗教分庭抗禮,各分天下。因而我們說,科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術,它首先是一種思想。
許多評論家指出,17世紀以前的社會是由上帝主宰的。但是17世紀之后由于對宗教的質疑,人類開始自己決定一切。完全可以認為,人類的自我覺醒與現(xiàn)代科學的產生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科學的思想無論從思維到方法都與宗教信仰格格不入。但是,西方世界并沒有由于科學的誕生而放棄了宗教。有趣的是,西方社會到今天已經完全接受了科學,可對于科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發(fā)現(xiàn)“進化論”卻沒有被西方社會徹底認同?茖W在西方的出現(xiàn)既是思想進步的歷史,也是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因為文化的核心就是思維。西方文化有三大組成部分:希臘經典,基督教,科學與民主。事實上科學與民主就是17世紀之后作為一種新的思想而疊加在傳統(tǒng)宗教之上的新文化。
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科學是一種西方的現(xiàn)代文化;蛘哒f,科學是一種西方的現(xiàn)代思維意識。說穿了,科學是一種思想。這種思想與世界上任何思想都具有明顯的、本質的區(qū)別?茖W的基礎是數(shù)學,對象是宇宙,手段是假說、實驗、推理和質疑,特征是唯一,目的是解譯自然和社會?茖W里沒有權威,只有真理。
科學在嚴格意義上之定義
必須指出,自人類文明以來,產生了許多探索自然的方法,其中很多方法都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但是這些都不屬于科學。目前有許多對科學的誤解,認為只要能夠解決問題、達到目的的思維和方法都屬于科學。但事實上,對于真理的探索,人類歷史上曾經產生過許多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理論,科學僅僅是其中一種罷了,且有其十分嚴謹?shù)亩x。因而我們不能把所有人類的理論與方法都歸結于科學之中。
更應明確指出的是,我們無法把所有可探尋真理和自然的方法、理論都定義為科學。除了科學之外,其他的方法和理論也同樣可以達到認知自然的目的。比如有些方法可治愈人類的疾;
還有一些方法可以找到地理位置、礦藏,制造出有用的產品,比如燒制陶器、冶煉金屬、凈化水源、種植農作物。有些方法甚至可以建造宏偉的建筑,比如金字塔和長城。這些都是人類長期以來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方法,但它們都不屬于現(xiàn)代科學的范疇,因為這些方法和理論都沒有任何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定義。它們更確切的應該被定義為技術方法而不是科學方法。
從科學方法本身出發(fā),任何問題的討論必須建立在基本概念的嚴格定義的基礎之上。離開了這個基礎任何討論都沒有意義。假如爭論的雙方都各自有自己對某些概念的定義,那么討論仍然是沒有意義的。這里就會出現(xiàn)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定義的普遍性、嚴格性和唯一性。對于自然科學里面的定義,尤其是數(shù)學和物理,定義是唯一的、普遍的、嚴格的,所以是不容置疑的。
“科學概念” 特指那些在近代和現(xiàn)代科學中已經確立的、公認的、在教科書里準確定義的概念。比如在自然科學里的概念:原子、電子、電壓、重力、溫度、流體、能帶、導體等等。在社會科學和藝術理論里:市場、股票、階級、民主、自由、智商、心理、思維、審美、蒙太奇、文藝復興、歷史、批判、現(xiàn)代派、抽象派等等。所有以上概念都在現(xiàn)代科學的范圍里具有清楚的定義和公認的解釋,而學術研究必須基于這些概念。例如,在用科學的方法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時候,必須運用以上概念和定義。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可能的方式。
舉個例子,在討論物理問題時,描述一種現(xiàn)象所用語言的科學詞匯都具有明確的定義,F(xiàn)在用一段物理描述文字來說明這個道理 [14]:
“如果我們把一根金屬導線的兩端聯(lián)結在電池的正負極,那么在導線的任何一點就會建立電場。如果電池可以提供10伏特的電壓,導線有5米長,那么導線上每一個點的電場為每米2伏特。這個電場會作用于導線內的電子。電子帶有電荷,沿電場方向流動。由此,我們確定導線內產生了電流。”
這一段電學性質的描述由許多基本物理概念組成,比如電壓、電流、電子、電荷、導體等等。所有這些概念都有科學上精確的、唯一的、泛普的定義。離開這些定義便無法描述這個物理現(xiàn)象,因為所有這些定義都是在科學里建立的,這種描述屬于科學的范疇。
我們再來看其他方法的描述,比如中醫(yī)理論里的中藥學 [15]:
“每一味藥物都有性和味。寒涼與溫熱,是絕對不同的兩類藥性。寒與涼,溫與熱僅是程度上的差異。涼次于寒,溫次于熱。寒涼藥多具有清熱、泄火、解毒、滋陰等作用。用于熱癥,溫熱藥多具有散寒、溫里、助陽、救逆等作用!
在這一段中藥藥性的描述中有許多中醫(yī)的概念。比如寒、涼、溫、熱、清熱、解毒、滋陰、助陽。所有這些概念都是中醫(yī)理論里面的概念,但是這些概念在現(xiàn)代科學里沒有任何定義。說明它們不屬于科學的范疇。前面已經指出,任何科學的討論必須首先基于科學的定義,否則毫無科學意義。
另外,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人類已經發(fā)現(xiàn)、發(fā)展了許多解決自然和社會問題的理論和方法。這些理論雖然本質相異,但可能都可以達到實際的目的。但是我們說,并不是能夠達到目的、解決問題的理論和方法都是科學,因為科學從來沒有被認為是唯一的真理。例如,對于“甲狀腺素機能亢進” 這種疾病,過去被人們認識到可以服用海帶來有效地治療,而達到這個目的并不需要現(xiàn)代科學的解釋。因此,為解決同樣的問題,有兩種途徑:其一是通過自然觀察,比如對人體某些部位異常現(xiàn)象的認識。然后,根據(jù)經驗建議患者適當食用海帶,從而治愈疾病。其二是科學方法。首先進行儀器檢查,然后根據(jù)檢查結果運用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比如內分泌理論)對病灶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病人是患有“甲狀腺素機能亢進”。這種疾病的定義和分析完全是建立在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之上的。因為發(fā)現(xiàn)病人缺乏碘元素,所以可以通過服用一些相應藥物而治愈。
再舉一個金屬冶煉的例子。中世紀的鐵匠可以打制鋒利的長劍和堅硬的盔甲。他們通過給金屬加溫,并知道當溫度到達一定高度時(當時并沒有溫度的科學定義,也沒有溫度計。溫度是依靠對金屬顏色的觀察來確定的。) 金屬有延展性。當在某種溫度以上對金屬淬火時,可以把硬度成倍的提高。用此方法,鐵匠們可以制造精美的刀劍和工具。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么金屬淬火之后會提高硬度,更不知道馬氏體,奧氏體,以及碳元素在金屬中擴散的概念。因為這些概念是在現(xiàn)代科學中才有定義的。所以我們說古典的煉鐵術不是科學,只是技術。
由此事例我們發(fā)現(xiàn),人類找到了許多可行的方法。但是許多科學之外的途徑只能解決問題,但是沒有理論的分析,更沒有清楚的定義。而科學是一個嚴謹而完整的系統(tǒng)和思維方式,不僅有特定而嚴格規(guī)范的科學方法,而且有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對于中醫(yī)和西醫(yī)來說,問題會稍微復雜一些,因為中醫(yī)和西醫(yī)一樣既有方法,也有理論。但是無論是方法還是理論,中醫(yī)和西醫(yī)都有本質的區(qū)別。
舉一個中醫(yī)與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對于炎癥的治療,現(xiàn)代醫(yī)學首先引入病理學的概念:發(fā)炎。發(fā)炎的概念在現(xiàn)代醫(yī)學里有定性和定量的定義。比如對于組織紅腫范圍的顯微測定和對病毒或細菌的精確標識。這里,病毒和細菌既有實驗基礎,也有科學定義。在抗生素的研制過程中,有衛(wèi)生部門和學術界明確規(guī)定的系統(tǒng)方法。比如動物實驗,毒性和副作用的測量,以及最后臨床觀察都有嚴格、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這種方法即稱為科學方法。在發(fā)表實驗結果時,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必須按照公認的步驟詳細列出并解釋,在同行審評的基礎上才得以發(fā)表。公認的定義是在學術界統(tǒng)一的認可,無一例外。
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是建立在生物學、解剖學、病理學等現(xiàn)代科學的基礎上的,F(xiàn)代醫(yī)學里的概念比如細胞、胚胎、病毒、發(fā)炎、免疫、抗體等都有科學上嚴格的定義。而中醫(yī)是根據(jù)中國古典的經絡、陰陽、虛實、寒熱的病理來診斷和下藥的。所有這些概念都不是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的概念,因而不能屬于科學的范疇。正是因為中醫(yī)不屬于科學的范疇,所以中醫(yī)的臨床和理論都不被現(xiàn)代醫(yī)學界接受。比如所有中醫(yī)的結果都不可能在現(xiàn)代科學(西醫(yī))雜志上發(fā)表,也不可能在國際現(xiàn)代科學(西醫(yī))會議上宣講。
必須指出的是,中醫(yī)不過是與現(xiàn)代醫(yī)學有本質區(qū)別的一種疾病理論和實驗方法。中醫(yī)是否可以治愈疾病,不是本文探討的目的。本文也并不刻意來證明哪種方法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而僅僅指出它們的本質不同。事實上中醫(yī)和西醫(yī)的不同,不僅僅是理論與方法上的不同,更具有深刻意義的是思維意識的不同和文化的不同。中醫(yī)和西醫(yī)完全來自兩種截然有別的文化、社會、思想和哲學,盡管目的是一樣的。
在當今中文的概念里,“科學” 一詞已經被賦予“正確”的含義。一個事物是否正確,可以說是否“科學”。如果說中醫(yī)不是科學,很容易被理解為中醫(yī)不“正確”。顯然,這是一種字面上的誤解。
科學是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一部分
科學對于非西方的世界僅僅有很短的歷史。在科學傳播到西方世界以外的地方時,這些文化和國家還沒有對科學的認識和理解。所以事實上科學是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傳播也就是西方文化的傳播。
西方文明有三大組成部分[16]:(1) 希臘經典與羅馬政治;
(2) 基督教;
(3)民主與科學。西方文明的政治體制來源于希臘的“共和” (Republic) 和羅馬建立的“帝國”(Empire)。
同時,希臘還提供了“自由”的概念,而羅馬產生了“法律”。于是西方世界奠定了“法律下的自由”這樣一個奠基性的理念,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之一。美國早期的領袖人物,比如華盛頓和林肯在建國的理念中徹頭徹尾地貫徹了這樣一種典型的西方文明中的概念。即使在今天的西方世界,我們可以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感覺、意識的這種理念,即自由與法律。這是西方文明的基礎部分。
基督文明是極為重要的西方文化支柱。基督的理念決定了整個西方社會的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基礎、倫理標準。因而,基督文明是西方文化中人文主義的基礎;轿拿魈峁┥鐣罡叩木窬辰,并要求所有追隨者信服于至上的權威:耶穌。于是基督文明提供社會一種對尊嚴、道義、神圣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建立人類的宗教認同和精神世界。同時,所有西方文明的產物大多來自基督文明和教堂,比如音樂、藝術、繪畫、學術、天文、哲學等等。連近代的科學也與基督和教堂息息相關。所有最偉大的科學先輩,比如哥白尼、伽利略都是神學經典的學問家。正是由于他們嚴謹?shù)膶W術修養(yǎng)和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才漸漸走入科學的。經典的神學家都具有精湛的數(shù)學訓練、深奧的哲學功底、精練的語言能力 (希伯來文、拉丁文和希臘文) 和美學與音樂的熏陶。
第三個組成部分事實上是一種現(xiàn)代的西方理念。它包括自由、民主、科學,(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再加上市場經濟。西方的現(xiàn)代啟蒙運動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1688年英國的“輝煌革命”與1789年的“法國革命”。前者強調自由和憲法,而后者更要求民主與理性。但是對于“工業(yè)革命”,歐洲各國的反應卻有明顯的差別。對于英國和美國,現(xiàn)代啟蒙更傾向于自由、憲法和市場調制的經濟體制;
而其他社會卻產生了馬克思主義并采納了由政府主導的經濟發(fā)展。但是,這兩種理念都應該歸納于西方現(xiàn)代文明。
“西方文明” 這個詞的應用僅僅有一個世紀的歷史。對于歐洲而言,西方文明在歷史上被定義于“基督國家(Christendom)”。所有以基督教為核心的西方國家都被稱為“基督國家”,但是在“基督國家”內部,許多上層知識階層放棄宗教,從而產生了所謂的“世俗社會” (Secular Society)。加上現(xiàn)代啟蒙運動的發(fā)展,使得“基督國家”的概念顯得不再適用了。當歐洲人尋找到新大陸之后,“歐洲文明”顯然不能貼切地描述西方世界的文化。于是,“西方文明” 這個詞匯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定義和位置,并在世界廣泛地應用起來。
美國文化顯然是建立于西方文明之上的,從而毫無疑問的屬于西方文化。通俗意義上的“歐美文化”就是“西方文化”。盡管美國文化與歐洲文化又有地域上的差異,但它們相輔相成,前赴后繼,互為依托,融于一體,不可分割。由于早期的清教徒來自于基督教,這確定了美國文化在宗教上歸屬于“基督國家”。而大量的歐洲移民又決定了美國文化來自于歐洲文明,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所謂的“美國綱領”包括自由理念、個性主義、民主體制、自由經濟、政府憲法和法律系統(tǒng)。這種“美國綱領”與歐洲社會以及“西方文明” 同源同路,如出一轍。
但是,美國對于“西方文明”有其獨特的貢獻、參與和導向。正是由于美國文化對西方文明的影響,使得“西方文明”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代定義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美國對西方文明的巨大影響來自于上世紀百年中的三次世界大戰(zhàn)。而美國在這三次戰(zhàn)爭中向“西方文明” 注入新的概念和歷史性的圖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由于美國的參與,戰(zhàn)勝了德國帝國。這在理念上給予“西方文明”在世界社會中新的定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出兵打擊納粹德國,又為“西方文明”注入更新的“人性”、“自由”、“民主”的理念。事實上,由于二戰(zhàn)的勝利才在世界中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社會。第三次戰(zhàn)爭即與蘇聯(lián)的“冷戰(zhàn)”!袄鋺(zhàn)”的結束給世界新的格局和對民主社會更為清晰的圖解。在這三次世界范圍的戰(zhàn)爭中,美國不僅導致“西方文明”在20和21世紀的飛速發(fā)展,而且為西方文明尋找未來的方向。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科學是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西方文化中在近代和現(xiàn)代思維體系上發(fā)生革命性變革最為重要的關鍵。因為思維是文化的核心,科學即是思維的基礎,也是探索真理的方法。現(xiàn)代世界的思維已經把科學作為主流思維的方式。無論是對待自然還是社會的問題,科學的思想已經占有統(tǒng)治的地位。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西方現(xiàn)代文化中其他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和影響,比如基督教和希臘經典。因為它們是西方文明的經典和傳統(tǒng)。
與中華文明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十分有趣的對照。中國文化思維的組成顯然是儒、釋、道。而孔孟與老莊的哲學一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統(tǒng)治地位。這對等于西方的希臘哲學體系。但是一個文化除了思維體系還必須有方法論。對于西方文化,方法論就是科學,而中國的方法論即易經、陰陽說、中醫(yī)理論、古天象、等等。東西方社會在人類的歷史上走過了幾千年的時間,并且產生、發(fā)展了自己的思維體系與實驗方法。它們風格各異、目的相同,從而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人類文明。我們必須從思想文化的歷史出發(fā),認識不同思維的本質,找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
[1] Aiton E J. Descartes"s theory of the tides. Ann of Sci,1955,11:337-348.
[2] Alanen L. On Descartes" argument for dualism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beings, in The logic of being (Dordrecht), 1986, 223-248.
[3] Bartolozzi M,F(xiàn)ranci R. The rule of signs, from its statement by R Descartes (1637)
to its proof by C F Gauss (1828) (Italian), Arch. Hist. Exact Sci. 45 (4) (1993), 335-374.
[4] Barker P, Copernicus, the orbs, and the equant, Pierre Duhem : 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of science I, Synthese 83 (2) (1990), 317-323. 01A40.
[5] Barone F, The "modernity" of Nicolaus Copernicus (Italian), in Copernicus and the Copernican question in Italy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Florence, 1996), 1-28.
[6] Bausani A, Copernicus and the Arabs (Italian), Physis - Riv. Internaz. Storia Sci. 25 (2) (1983), 279-292.
[7] Agazzi E. Was Galileo a realist? Physis Riv Internaz Storia Sci (N.S.),1994,31 (1) :273-296.
[8] Akhutin A V.Galileo"s experiment. Scientia (Milano) ,1982:117 (5-8):287-311.
[9] Aquilecchia G, Galileo"s "Chief systems" and Bruno"s "Supper" (toward a thematical-structural comparison) (Italian), Nuncius Ann. Storia Sci,1995,10 (2):485-496.
[10] "Voltaire, Author and Philosopher." Lucidcafé. 8 October 2005, 25 November 2005 [4].
[11] "Voltaire", in Richard Shenkman, Legends, Lies, and Cherished Myths of World History (HarperCollins, 1993). 148-151.
[12] Hume D. Philosophical Works, ed. by T. H. Green,T. H. Grose (Longmans, Green, 1874-1875)
[13] Hume D.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ed. by Ernest C. Mossner (Viking, 1986)
[14]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David Halliday and Robert Resnick, 2nd edition, (john Wiley, New York, 1981) ,503.
[15] “中藥學,” 張恩勤主編,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上海,1988) ,5.
[16] Kurth J., Western Civilization, Our Tradition. The Intercollegiate Review, 2004, 39:5-13.
Definition of Science
Abstract: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extensive discussions on the definitions of Science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communities. In particular, challenging questions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are not well answered and adequately addressed regarding the identity of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hinese traditional methodologies.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by a historical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in the Western Society. Based on the 17th century development in Science by Descartes and Galileo, conclusions are made that Science is a vital par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long with another two important constituents: Greek Classics and Christianity. Science is a modern concept with clear definitions. It is distinctively and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other approaches in the study of nature, such as Chinese medicine. Only those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sults that can be accepted by international journals maybe regarded as Science.
發(fā)表于<<科學>>上海2007年5月刊,作者授權天益網絡首發(f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