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生成兩相宜,智慧課堂添活力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新課程改革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缎抡n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時,教師相機誘導,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面對靈動的課堂,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目前許多老師感到棘手的問題。我認為,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必須抓住預設與生成兩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預設不充分的課堂不可能是高效的課堂,怎樣才能在課前做好預設呢?
一、理解文本
我們要認識到,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課,更呼喚語文課要回歸文本,學生感受要立足于文本。若離開了文本,語文課堂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木之本,所以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情況下,才能超越文本、走出文本。
。ㄒ唬┭凶x課本
教師要認真讀懂讀透課標,才能弄清《課程標準》在各個閱讀階段所提出的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而明確教學目的,把握住教學方向,在語文課堂中去實現(xiàn)各個教學目標。
。ǘ┳x懂教材
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前要與文本對話,對文章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在一堂課中,對課文能領悟多少?收獲多少?取決于教師對文章的理解,教師理解得越深入越到位,學生就能理解得更深入。只有當自己被教材所打動,才能形成情感的碰撞,智慧的分享。如,我聽的一節(jié)課《畫家與牧童》,整節(jié)課學生只圍繞畫家進行閱讀和體驗,對牧童未做絲毫的理解和分析,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老師本身沒有讀懂教材,這樣不僅沒有引導好學生進行高效率的閱讀,反而是誤導了學生。
其次,讀懂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和意圖。新課程實驗教材學習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老師要正確理解各種呈現(xiàn)方式所傳達的信息和提供的教學提示。如新課程實驗教材出現(xiàn)了兩個學習小伙伴的“泡泡話”,其中有對課文和精彩詞語的理解,有學完課文后的感受,也有讀課文中產(chǎn)生的疑問等。這一設計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教材更加受到學生的青睞和喜愛,教材還巧妙地將學習方法和文章結構的提示知識點等內(nèi)容融合在小伙伴的泡泡話里,讀懂泡泡話的內(nèi)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提示老師把握引導的方向所在。
二、研究學生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學生心理、生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教學內(nèi)容也各有規(guī)律,應根據(jù)不同學段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三、設計預案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閱讀教學時不應該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體驗理解。教師在設計教案時,線型的教案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只有板塊化的設計,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靜心研讀文本,結合實際生活理解文本,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學習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如此活躍的課堂更需要老師很好地引導和把握,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多方面多角度的預設學生將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加以有針對性的指導,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應變自如。《畫家和牧童》在設計重點句子的理解時,教師會預設多種順序,或者學生無法深入理解詞句時,教師給予相應的方法支持,因學而導。
四、動態(tài)處理
怎樣處理課堂生成的問題呢?教師要把握好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學習資源。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敏銳地捕捉住生成的資源,機智地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形成觀點的交鋒,情感的內(nèi)化,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升華。
(一)把握精彩之處
在學生的閱讀理解具有個性色彩時,教師要把握住這一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如在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班上有個學生在理解“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時說:“我覺得作者把紅紅的楓葉比作郵票,確實很美麗,但我認為楓葉和郵票不像啊,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當時我直接告訴學生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課后細細想來,學生在理解這個比喻句把誰比作了誰,實際上提出了本體和喻體是否存在相似性的問題,這一理解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老師首先應該去欣賞他和為他喝彩,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楓葉和郵票確實從形狀上看不相像,那它們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帶著這個問題再去好好地讀讀這句話,談談你的理解!
。ǘ┲泵驽e誤之處
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理解時,教師可以追問其思維的過程,將學生引入到文本中通過更深入的閱讀,去判斷思考。如在執(zhí)教《畫家和牧童》時,有位學生突然說道:“我覺得這個畫家是個騙子,他故意畫錯了!碑敃r我只是簡單糾正道:“畫家沒有騙大家啊,他確實不知道牛尾巴到底是怎樣的!闭n后,老師們指出了以老師的觀點和判斷來代替學生的理解是不對的,提出了面對這樣理解有偏差的問題時不要慌張,細細思考,其實這個問題非常好,對學生把握住人物的特點有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把握住這個及時生成的問題,引導學生:“你們覺得呢?”孩子們便會各抒己見,教師再引導學生讀讀畫家準備作畫時和畫家聽到牧童說“畫錯啦”時的表情、語言等跟問題有關聯(lián)的句子段落,邊讀邊思考,然后讓其他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繼而形成激烈的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讀文本思考問題,更能引導學生讀懂文本,研究文本,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我想只要充分做好課前預設,課中機智應對生成的問題,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探究與積累,必定能實現(xiàn)預設與生成的高度統(tǒng)一,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