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科研調研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0-11-14 來源: 心得體會 點擊:
高層次科研調研報告 **醫(yī)科大學在“**”期間,學科人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科技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高等級科研成果產出上更是取得了比較輝煌的成績;仡檶W校“**”科教工作,我們認為,學校的快速發(fā)展得益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學科人才建設,從而為我校綜合科技實力的提升和高層次科技成果的不斷產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積極組織培訓,提高科技隊伍的綜合素質 現(xiàn)代科學技術正表現(xiàn)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的特點,因此,科技人員必須在掌握本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了解其他相關專業(yè)的知識,并掌握獲取最新知識的手段和方法。這就要求對科技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使之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進行信息技術培訓 我校多年來一直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的醫(yī)學情報知識和計算機知識的培訓,近年來,由于科技隊伍結構層次逐步提高,大多是碩士和博士,已初步了解醫(yī)學情報檢索知識和科技咨詢技術,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較高的外語水平,為此,我校請醫(yī)學情報和計算機專業(yè)人員分期分批地對他們進行更高一輪的培訓,提高了科技人員獲取和處理最新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便于他們了解本學科前沿,尋找新的突破口。
。ǘ┻M行技術交流與合作
我校從“八五”期間,就開始分批分期選送優(yōu)秀的中青年科技人員出國深造,目前已有新藥篩選**省重點實驗室主任、藥物研究所所長吳曙光教授,原全軍腎臟病醫(yī)學?浦行闹魅、腎臟病研究所所長侯凡凡教授,原全軍燒傷整形醫(yī)學專科中心負責人之一、整形外科主任高建華教授等一批學成歸來的學者成為了我校的科技骨干、學科帶頭人,在我校的 10 個原全軍重點實驗室中,有 5 個實驗室的學科帶頭人是我校選送出國深造的回國人員。而且這 10 個實驗室都與國外的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互派研究人員進行交流與合作。
二、不拘一格,培養(yǎng)和選拔學科帶頭人 學科帶頭人是構建一支優(yōu)秀的科技隊伍的關鍵所在。學科帶頭人不僅要掌握豐富的高層次的知識,能進行高水平的創(chuàng)造性科學研究活動,而且更要求其具有凝聚力,要善于團結、組織、帶領科研團隊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進取的科研活動。因此,培養(yǎng)、引進、選拔年富力強的、具有真才實學的、有組織管理能力的、有良好的科技道德的優(yōu)秀科技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最為重要。
。ㄒ唬┡囵B(yǎng)鍛煉中青年科技骨干 我校特別注重培養(yǎng)鍛煉中青年科技骨干,特別是留學回國人員。首先,學校專門為他們設立了“苗圃課題”專項經費,作為回國人員的研究啟動基金和高水平、高起點、有苗頭項目的前期研究資助,為他們申
請基金課題打好基礎。其次,積極組織他們申請國家、軍隊、省、市各類基金課題,特別注重組織他們牽頭申報多學科協(xié)作的重點、重大課題,通過具體科研實踐逐步鍛煉他們,培養(yǎng)他們,使他們盡快成為學科帶頭人。如,我校微循環(huán)全軍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姜勇教授;病毒性肝炎全軍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侯金林教授;神經信號轉導實驗室負責人、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高天明教授等一大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都是通過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在科研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ǘ┲贫ㄒ(guī)劃,引進高層次人才 我校根據(jù)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對急需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骨干的學科制定引進人才的規(guī)劃,有計劃地引進急需人才。特別是從留學人員中選擇研究方向與學科發(fā)展方向一致的高層次人才,以便促使發(fā)展受限學科盡快與國外科研水平接軌,推動學科的發(fā)展。
學校最早成功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是我校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舒斯云教授,我校在 1990 年引進了在美國田納西州大學進行了多年客座研究的舒教授,舒教授來校后一方面繼續(xù)與國外保持著親切的科研合作關系,保證研究水平與國外的接軌,一方面承擔了國家、軍隊、省級各類的課題研究,成立了神經科學研究所,項后獲得 1 項國家發(fā)明獎,3 項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 1 項中華醫(y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
我校利用地處廣州、給予較好科研環(huán)境、解決配偶及子女工作等辦法引進了大批國內高水平人才,目前已有一批人成為骨干人才。
。ㄈ┺D變觀念,靈活善用高層次人才 由于雙方用人單位、家庭、地域和環(huán)境等種種原因,在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難于克服的困難,我們轉變觀念,以“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方式靈活引進高層次人才,在不辦理完整的調動手續(xù)情況下,采用客座研究和兼職的方式由其本人靈活機動地安排來校工作時間,從而達到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成果的目的。
姚院士是我校引進的人才中層次最高、水平最高的一位。由于種種原因,姚院士不能完全調動,全職為我校工作,但我校采取了靈活的方式,請姚院士自己安排來校工作時間,達到了兩全齊美的效果。目前,姚院士不僅仍然領導著原來單位學科的研究工作,而且為我校主持著一個學科的研究工作,姚院士充分利用了當今通訊交通方便的條件,很好地組織著雙邊實驗室的科研工作。
三、知人善任,不斷完善落實人才管理機制 知人善任,任人為賢,才能調動科技隊伍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科技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才能不斷發(fā)展壯大。
。ㄒ唬┙“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
我校選拔研究所長、科室主任大多不論資排輩,注重德才表現(xiàn)和實際工作能力,使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人才能脫穎而出。并且制定研究所長、科室主任的任期目標責任制,定期進行業(yè)績評價。最近,我校試行了采用公選的形式選拔學科帶頭人,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參加競選的人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非本校的工作人員。要求參加競選的人公開演講、答辯,由專家和科技人員共同打分、投票進行選舉。此舉對我?萍既藛T起到了很大振奮和激勵作用。
。ǘ┙“論貢獻、比成績的公平競爭機制 在職稱評定,博士導師遴選、評功評獎、晉級晉職過程中,論貢獻、比成績,除制訂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外,還建立了公正、科學的科技干部職稱評定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了操作規(guī)程和辦法,盡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開,達到倡導奮發(fā)、拼搏、進取的精神的目的。
(三)建立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 建立激勵機制,對調動科技隊伍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整體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盡量完善激勵機制,使科技人員的福利待遇與學術水平和貢獻掛鉤,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科技獎勵規(guī)定,使科技人員的貢獻直接和收入、住房、晉職晉級相掛鉤,學校下屬單位有的還制訂了科研課題獎勵,優(yōu)秀論文獎勵和科技成果匹配獎勵辦法。全校從上到下建立起了一套體現(xiàn)知識價值的激勵機制。
四、以立項為起點,從源頭入手抓高水平成果培育
獲得高水平成果必須從立項開始抓高水平成果的產出。我校始終堅持對創(chuàng)新性強的科研項目,特別是重點重大項目實施全程的成果管理跟蹤,保證了大項目出大成果。以我校 2002 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的“嚴重特殊類型肢體創(chuàng)傷修復新技術應用研究”項目而言,該項目先后獲得國家 973 課題、省、市、軍隊科技計劃項目,資助金額共計百萬余元,通過對該項目的全程成果跟蹤管理,為高水平成果的產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加強科研協(xié)作,以組織管理促成果產出 隨著當代科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綜合越來越重要,在科研活動中,學科間的大協(xié)作已成為完成重大項目的重要組織形式。因此,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注重多學科之間科研協(xié)作的組織,發(fā)揮多個學科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跨學科、跨專業(yè)、跨部門、跨單位的協(xié)作研究和成果申報,成為現(xiàn)代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我校 2003 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的項目為例,其中“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的開發(fā)與拓展應用研究”項目是 80 年代初由我校珠江醫(yī)院燒傷科司徒卜教授提出并應用于臨床,后由鐘世鎮(zhèn)院士等進行臨床解剖學研究,又由我校**醫(yī)院整形科高建華教授等對其基礎進行細胞水平研究和擴展應用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雖古老但卻有深度、難度、水平和特色,且為原創(chuàng)性科研成果。另一項目“大腸癌發(fā)生與轉移的分子調控及早期診治的綜合研究”是由我;A部病理教研室丁彥青教授等的基礎研究和**醫(yī)院消化內科姜泊教授等的臨床研究相
結合的項目,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且有突破、有深度。這兩個項目的獲獎是我校積極地協(xié)調和合理地組織具有相關研究內容的成果聯(lián)合申報的成功嘗試,也是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結合滲透,相輔相成的結晶。
六、以過程管理為輔,注重組織科研技術資料的積累 我校在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中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科研項目在課題結題后存在技術資料的缺失和表達科研技術水平的載體不完善、不恰當?shù)膯栴},從而影響研究成果的評價、轉化和獎勵的評審。因此,我們認為科研人員在科研活動中,要主動地逐步獲取、積累相關資料。主要包括:
1.研究過程進展情況的記錄,數(shù)據(jù)、圖片、影像資料。要求系統(tǒng)積累各研究階段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圖片、影像資料等資料。
2.專利資料。強調加強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科研人員在研究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專利的申請。
3.高水平研究論文。論文的發(fā)表要遵循搶先發(fā)表的原則和高等級刊物的原則,根據(jù)研究論文的內容和水平選擇刊物的層次。
4.組織參加學術交流。擴大影響和增進同行的交流,獲得最新的信息。
5.組織舉辦技術培訓班、學習班推廣成果技術,逐步獲取推廣應用資料。
6.對新藥、醫(yī)療儀器、生物制品則要有計劃地組織科研人員按有關要求完成相應研究并準備好相關評審申報資料。
7.成果效益資料的積累。要求注意收集利于評價成果的各種資料,如:成果被同行引用、應用的資料等。要注意檢索收集成果論文被SCI、EI、IM、CA 等收錄的情況等。
以我校 2004 年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的“慢性腎衰及透析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機制與臨床防治研究”項目為例,該項目共發(fā)表論著 136 篇(國際期刊 41 篇,IF2.46-11.2 雜志 15 篇);被 SCI 收錄 54 篇,引用超過 425 次;5 次在國際學會獲獎(2001 年 ISN/ASN“最佳論文一等獎”,1996 年 ASN“藍綬帶獎”,1995 年 EDTA“杰出科學報告獎”,1998 年 ISPD“青年研究者獎”);原位修飾學說被寫入“Thekidney”和“TextbookofNephrology”等 6 部國際經典教科書;受邀為國內外核心期刊寫述評 12 次,國內外重要會議作專題報告 25 次。“ISNNEWS”刊專文介紹項目研究經歷。成果和建立的診療技術在全國 52 家醫(yī)院、7 家研究單位推廣應用。充分說明科研技術資料積累的重要性。
七、以經濟效益為目標,注重組織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
對于不同的研究項目,采取相應地推廣應用方式,組織課題組選擇好推廣應用單位,制定推廣應用措施,落實推廣應用計劃,協(xié)調相關事項,獲取推廣應用資料,并根據(jù)推廣應用中存在地問題,組織課題組不斷改進,完善成果,達到成果推廣應用地目的,為成果地鑒定、評價、成果地轉化與獎勵打好基礎。
以上是我校在“**”期間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點經驗體會,由于我校剛剛從軍隊轉制到地方,和省內許多高校相比,我們在科技管理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熱切希望各兄弟單位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使我校能夠更好的為**省衛(wèi)生科教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