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師“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論”教改教研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 要:高師院校作為教師人才培養(yǎng)搖籃,應該基于師范教育特色優(yōu)勢加強“大學課程教學論”研究。針對中文專業(yè)文學概論課程性質特點,構建“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論”體系模式,是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結合的結果,旨在探索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規(guī)律特征,有機整合教學資源、學理結構、知識譜系、理論體系、實踐應用等課程資源,提高課程教學自覺意識,發(fā)揮教師教改教研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提高教學水平及其人才培養(yǎng)質量,推動教學改革深化拓展。
關鍵詞:高師中文專業(yè);文學概論;大學課程教學論;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高師因其師范院校辦學定位及其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合格師資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設定,從而在課程體系、課程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見習和實習等一系列活動環(huán)節(jié)及其教育體制、制度、機制上都具有師范性優(yōu)勢和特點,由此形成不同于綜合性大學及其他類型大學的辦學特色。這通常以師范院校課程體系結構板塊中的教育類課程體現(xiàn),如教育學、心理學、中學學科教學論等;同時也通過注重師德教育、基本素質、技能技術、教學方法等以彰顯師范教育特點。當然,師范院校所開設專業(yè)課程盡管與綜合性大學及其一般院校同一專業(yè)課程沒有太大差別,但也會因師范性而形成專業(yè)課程的特色特點。人們通常將高師性質、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體系所設置的教育類課程視為辦學特色優(yōu)勢所在,而忽略高師專業(yè)課程教學的特點。因此,在高師專業(yè)課程教學實踐中不僅課程教學特點特色并不為人所重視,更缺乏對高師專業(yè)課程教學規(guī)律及其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討。
毋庸置疑,高師院校都十分重視學科教學論課程的教學和研究,但往往局限于中學學科教學論,諸如中學語文教學論、中學數(shù)學教學論、中學外語教學論等,而忽視對高師專業(yè)課程教學規(guī)律及其教學論研究。作為高師院校,應該在重視中學學科教學論研究的同時,也要重視高師課程教學論的研究。這一方面是為了使高師專業(yè)課程也應該具有師范性特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強大學專業(yè)課程本身的建設。因此,針對高師文學概論課程而言,提出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論是順理成章的。一門課程應該有這門課程性質特征及其教學規(guī)律,應該有這門課程的教學理論和知識系統(tǒng),應該有這門課程的教學法、教學論、教育學,這既是課程合理性、科學性、專業(yè)性的理論依據(jù),又是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基礎。作為高師專業(yè)課程教師,不僅應該知道教什么,而且還應懂得怎樣教、為什么教、如何教好,提高對“課程是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1]的認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因此,本文提出高師“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論”命題,以期推動大學課程教學論構建,達到深化拓展高校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的。
一、提升文學概論課程認識,探索課程教學規(guī)律與特點
文學概論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首先是從教材改革起步的,改革開放近40年涌現(xiàn)出上百部文學概論教材,脫穎而出被公認為更新?lián)Q代的是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2]。教材改革不僅揭開文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序幕,而且推動文學理論批評創(chuàng)新發(fā)展及其觀念變革。童慶炳提出文學理論“雙向拓展”觀念:“雙向拓展是指向宏觀和微觀兩方面拓展。從宏觀方面拓展,就是讓學生始終關注學術前沿,關注當前正在興起的文化研究的思潮,我們試圖把文化研究中國化,叫作‘文化詩學’;從微觀方向拓展,就是強調文本的分析,讓學生有對作品的分析能力!盵3]即從宏觀的文化詩學與微觀的文學批評進行文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雙向拓展。對于文學概論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而言也是如此,首先必須面對這一課程的基本認識問題。
關于文學概論課程性質特征及其定位,涉及觀念、思維、認識、態(tài)度、方法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確立高師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論研究思路,必須首先端正和提高對文學概論課程認識,以便進一步厘清課程性質特征,找準它在中文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為其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奠定基礎。
其一,文學概論課程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定位。雖然誰都反對將理論視為教條或空頭理論,誰都會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但一方面是因其將文學概論課程定位為理論性課程而產生出只講理論的誤解,從而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另一方面是在教學實踐中,使文學理論與實踐結合有一定難度,教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其教學內容理論化、概念化、抽象化。當然,力圖將理論體系化、知識化、系統(tǒng)化作為大學教育而言是必要的,但如果理論既無法體現(xiàn)出實踐性品格,又無法更好地讓學生接受,這就必然產生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從而導致理論抽象化、概念化、教條化的誤區(qū)。因此,只有對文學理論的實踐性品格有足夠認識,才能對文學理論有正確的認識。文學理論的實踐性品格是決定文學理論的合理性、合法性的依據(jù),而且也是決定文學理論的正確性、有效性、實用性的根據(jù)。文學理論立足于實踐,從實踐中來,回到實踐中去,理論之所以正確,就在于它能運用和適用于實踐,因而實踐性品格是檢驗和決定理論正確與否及其有否價值的重要尺度。從這個意義而言,文學理論是具有實踐性品格的理論,文學概論課程也應是具有實踐性品格的課程。作為教學內容的具有實踐性品格的文學理論在教學中就更應該體現(xiàn)出課程的實踐性品格,體現(xiàn)出理論教學的實踐性風格和特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上文學理論課程受到學生歡迎的、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老師,往往是從文學實踐出發(fā)和教學實踐出發(fā)而逐步推向理論,從而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地進行理論教學,將抽象、枯燥、教條式的理論轉化為鮮活、生動、具體可感的理論,使“灰色的理論”轉化為“綠色的理論”。
其二,文學概論課程的基礎性與應用性定位。教學要講效果,文學理論也要講效果,文學理論教學必須堅持實效性原則才能在教學中使理論與實踐結合,注重教學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教學實效性并非僅僅是指教師上課受到學生歡迎,有一個良好的接受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指所教授的理論、知識切實可行、可用。這一方面要充分考慮作為教學內容的文學理論本身是否正確,是否合時、合用,是否能解決現(xiàn)實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文學理論教學方法也是否正確、合時、合用,能否解決學生學習的問題和面向現(xiàn)實解決問題。因此,文學概論教學的實效性和文學理論的實效性同等重要,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文學理論實效性,而且還要考慮文學概論教學的實效性。具體而言,文學概論教學的實效性原則體現(xiàn)在:一是善于聯(lián)系文學實踐來討論文學理論;二是善于聯(lián)系當前的文學實際來討論文學理論;三是善于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實際來討論文學理論;四是善于聯(lián)系文學理論發(fā)展的前沿成果來討論文學理論;五是善于聯(lián)系教師的科研成果來討論文學理論。如果只埋頭播種,而不考慮收獲,這樣的教學是無效勞動、是無用功的作為,所教授的文學理論無疑也是空洞的理論、教條的理論、沒有實效的理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