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的教育學期刊學術影響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要:選取17個期刊計量指標,分析2011年我國教育學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4個主成分因子。采用熵值法,計算得到2011年教育學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綜合類期刊學術影響力最高,高等教育類期刊第二,教育技術類期刊第三,遠成職繼類期刊第四,基礎教育類期刊第五!吨袊叩冉逃穼W術影響力最高。
關鍵詞:熵;主成分分析;教育學期刊;期刊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6)05-0030-04
教育學學術期刊是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發(fā)表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也是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傳播的重要載體。對教育學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的評價,是教育科研評價的重要命題。期刊評價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單一指標相對綜合指標而言在評價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時缺乏全面性。為了突破單一指標的不足,筆者擬選取綜合指標對教育學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以期深入了解我國教育類期刊出版狀況。
一、指標與方法
(一)指標與數(shù)據(jù)
1.期刊引用計量指標
期刊引用計量指標包括總被引頻次、擴散因子、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刊數(shù)、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被引半衰期、H指數(shù)。即年指標和被引半衰期兩項指標反映期刊時效性;影響因子反映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總被引頻次、他引率、引用刊數(shù)、H指數(shù)反映期刊被使用程度;學科影響指標、擴散因子、學科擴散指標衡量期刊擴散范圍。
2.來源期刊計量指標
來源期刊計量指標包括來源文獻量、平均引文數(shù)、平均作者數(shù)、地區(qū)分布數(shù)、機構分布數(shù)、基金論文比、引用半衰期。來源文獻量、平均引文數(shù)、平均作者數(shù)、地區(qū)分布數(shù)、機構分布數(shù)反映期刊數(shù)量和規(guī)模特征;基金論文比衡量期刊論文獲得資助情況;引用半衰期體現(xiàn)作者利用文獻的新穎度。
上述17項計量指標的具體解釋,詳見《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本文不再贅述。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2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選取37種CSSCI教育學期刊,詳見下頁表1。遠程教育、成人教育、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類期刊簡稱為遠成職繼類,包括4種;高等教育類包括10種,基礎教育類4種,教育技術類3種,教育綜合類16種。
(二)研究方法
1.主成分分析方法
從原始多個指標變量變換為少數(shù)幾個主成分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主要目的是進行數(shù)據(jù)的壓縮與解釋。通過線性變換選出較少個數(shù)的新變量代替原來較多的變量,并使這些少數(shù)變量盡可能多地保留原來較多變量所反映的信息。
計算步驟如下: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求出樣本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計算特征值、主成分的貢獻率及累積貢獻率;求出主成分荷載矩陣,選出能反映絕大部分信息(一般方差的累積貢獻率應大于80%)的前n個主成分。
2.熵
。1)計算第i種期刊在第j項因子占所有期刊因子和的比重:
。2)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
。3)計算各因子的權重:為統(tǒng)一化后的權重系數(shù)。
。4)計算各期刊的綜合得分:根據(jù)值大小對期刊進行排序。
二、教育學期刊學術影響力評價
為消除期刊計量指標量綱的不同,需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分別按公式(5)和(6)對來源類指標、被引類指標進行處理。
通過SPSS 22軟件進行分析,KMO值為0.739(大于0.7),意味著變量間的相關性較強,原有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筆者根據(jù)SPSS軟件計算結果進行整理,如表2、下頁表3所示。根據(jù)選取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 的成分數(shù)的原則,提取4個主成分進行分析,對原變量的累計解釋力達到80.523%。因此,提取的公因子對原始變量的解釋能力強,能夠充分描述學術期刊來源指標與被引指標。通過主成分分析,原來的17個指標被壓縮成4個指標。
總被引頻次、引用刊數(shù)、學科影響指標、擴散因子、H指標、來源文獻量、機構分布數(shù)、地區(qū)分布數(shù)、基金論文比,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較高載荷,相關系數(shù)高達0.7以上, 說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以上9項指標的信息。他引率、被引半衰期、平均作者數(shù)、引用半衰期,在第二主成分上相關系數(shù)高達0.6,說明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以上4項指標信息。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平均引文數(shù),在第三主成分上相關系數(shù)較高,說明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這3項指標信息。第四個主成分,主要衡量他引率、擴散因子、被引半衰期、學科擴散因子。前三個主成分基本反映了16項指標全部信息(貢獻率占74.1616%),加上第四個主成分更符合主成分提取的基本要求(大于80%)。
根據(jù)下頁表4可以得到主成分1的表達式,主成分F2、F3、F4計算方法同主成分F1。F1=0.137×總被引頻次+0.068×影響因子+0.009×即年指標+0.044×他引率+0.137×引用刊數(shù)+0.11×學科影響指標+0.054×學科擴散指標+0.017×被引半衰期-0.107×擴散因子+0.131×H指標-0.126×來源文獻量+0.083×平均引文數(shù)+0.064×平均作者數(shù)-0.091×地區(qū)分布數(shù)-0.119×機構分布數(shù)+0.089×基金論文比+0.022×引用半衰期。
將主成分F1~F4代入公式(1)-(3),計算得到四個主成分因子的權重系數(shù),如下頁表5所示。通過公式(4)計算得到37種期刊得分,如表6所示。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主成分因子權重最高,值為0.3102。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因子權重分別為0.2263、0.2297、0.1938,四個主成分因子權重依次降低。
從期刊分類來看,其平均得分,教育綜合類16種期刊為0.03,高等教育類10種期刊為0.029,教育技術類3種期刊為0.025,遠成職繼類4種期刊為0.021,基礎教育類4種期刊為0.020。教育綜合類期刊總體學術影響力最高,教育技術類期刊居中,基礎教育類期刊學術影響力最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