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儉的悖論] 節(jié)儉悖論名詞解釋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在18世紀的歐洲,曾經流行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群蜜蜂為了追求奢華的生活而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居然很快興旺發(fā)達起來。后來,由于換了蜂王,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轉而崇尚節(jié)儉,結果卻導致了整個蜜蜂社會的衰敗,最終淪落到被敵人打敗而逃散的命運。
這個故事所說的是“節(jié)儉的邏輯”,在經濟學上被稱為“節(jié)儉悖論”。它所宣揚的“浪費有功”的潮流風氣,在當時受到了嚴厲的指責,被認為是敗壞社會風氣的肇始。然而在200多年之后,這一備受批評的理論,卻被經濟學家重新定義,認為其刺激消費和增加總需求的行為,對經濟發(fā)展造成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當我們沉迷于“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的觀念時,社會上突然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潮流理財奇才。他們的理論是,在新經濟條件下,古老的節(jié)儉美德,可能是現(xiàn)代的罪惡!
我們知道的事實是,節(jié)儉是一種被人稱道的美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社會的主潮流,而從理論上講,節(jié)儉是個人積累財富最常用的方式。那么,古老的美德如何成為新時代的罪惡?主潮流何以被新潮流所替代了呢?
在解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要了解兩點。
一是在經濟學領域,我們必須避免邏輯上的合成錯誤。
這也就是說,對個人有益的事情,并不一定就對全體有益;在很多情況下,個人的精明,很可能導致社會的愚鈍。
二是解開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經濟是否處于蕭條狀態(tài)。
在已經過去的古老時代中,我們總是處于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崗位。因此,我們把國民產品用于當前消費越多,可用于資本形成的產品就越少,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時代不同了。
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節(jié)儉的社會潮流對社會發(fā)展與經濟增長并沒有什么好處。當公眾越節(jié)約,越是降低消費,提高儲蓄,社會收入就會越少。因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總是呈反方向變動的,當消費增加,儲蓄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以,儲蓄便與國民收入呈現(xiàn)出反方向變動。按照這樣的思路,儲蓄增加,國民收入就減少,儲蓄減少國民收入就增加。那么,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加,就會促進經濟繁榮;反過來,就會導致經濟蕭條。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一條結論:控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這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于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社會蕭條,對整個國民經濟卻是件壞事。
相關熱詞搜索:悖論 節(jié)儉 節(jié)儉的悖論 節(jié)儉悖論名詞解釋 凱恩斯節(jié)儉悖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