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讀書》?:讀書的好處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6月下旬,老牌文化雜志《讀書》忽然成為媒體焦點,一則關于《讀書》可能更換主編的消息發(fā)布后,很快引發(fā)了討論和爭議。人事更迭,個中原因復雜,從一開始,我們就沒將重點放在這里,而是希望通過對歷任主編的訪問,為讀者展現(xiàn)一個雜志的生長和流變,希望通過《讀書》的三代舵手,呈現(xiàn)他們在不同時代背景和社會情境下的選擇;呈現(xiàn)他們源于共識以及各自的志向與趣味對《讀書》的影響;呈現(xiàn)這個無人可以對其重要性忽略不計的載體最終托舉出的時代圖景。
很遺憾,我們的許多打算都落了空。敏感時刻,汪暉、吳彬等關鍵人物,最終沒有接受訪問。汪暉先生看過采訪提綱后,原本已經(jīng)同意見面受訪,后來又改變主意,不愿意在這個時間接受采訪。
吳彬女士自《讀書》創(chuàng)刊效力至今,此次由編輯部主任升為執(zhí)行主編,在任命下來之前,同樣答應接受訪問,很快又推辭了。她在電話中希望我們體諒,“我沒想到會這么快下來一個任命,我原本想作為一個老的‘《讀書》人’談談是可以的,F(xiàn)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這個時候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出來說些什么!
我們當然尊重他們的考量和選擇。然而對《讀書》近30年,尤其是近10年的風云流轉(zhuǎn),我們?nèi)圆荒芊艞壓闷妫壕烤故鞘裁,使這本100多頁的、裝幀樸素的雜志,屢屢成為重要話題?
《讀書》早年的受到關注,首先是因為提供了一個公共平臺,這是一場溫暖的記憶,幾乎所有編者和讀者都念念不忘,以至于多年之后,即便“已經(jīng)讀不懂”《讀書》,范用先生還是保存了《讀書》的全部合訂本。當年,《讀書》營造了一種追求獨立思考、自由精神的氣場,尊重各方知識分子表達的自由;各人觀點可能不同,但精神上有默契和基本共識。它謙卑地面對“一般讀者”、“一般愛讀書的人”,同時又以極大的勇氣不斷在思想的禁區(qū)進行突破,一邊寫檢討,一邊得盡了人心。
1996年,汪暉先生來了。接著,很多人抱怨讀不懂《讀書》了。范用先生讀不懂了,沈昌文先生讀不懂了,很多(這個“很多”無人做過精確統(tǒng)計)讀者也讀不懂了。當事人回憶,延請汪暉、黃平擔任《讀書》執(zhí)行主編,最初只是想請他們“過來幫幫忙”。沒想到,這個忙一幫就是10多年。
汪暉先生不是沒有聽到過批評之聲。但他驚訝于“有關《讀書》的說法就兩句話:一是說不好讀,二是說‘新左派’。”對前者他是承認的,但對“好讀”不以為然!跋M主義文化創(chuàng)造了一種品位,它甚至會讓學者們也用什么‘好讀’或‘不好讀’這樣不是標準的標準對思想討論加以評斷!彼Mx者能夠欣賞富穿透力的理論思考中的美感。對他本人調(diào)度下開始的《讀書》向“社會問題”的全面轉(zhuǎn)向,他的辯護聽上去并無虛弱之感,“如果所有最重大最深刻的問題我們都不能去觸及,這叫什么人文精神?那不是在把《讀書》變成消費品嗎?”
幾年前,時任三聯(lián)書店總經(jīng)理的董秀玉接受采訪時承認,選擇學者擔任主編,一個原因是學界不少人認為當時《讀書》的學理根基差一些。此后學人們對于《讀書》的詬病不在于此,而是如汪暉所說,批評它失去了公共平臺的氣質(zhì),成了“左派論壇”。
如果說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論爭,導致了知識分子的分化,甚至形成了一些宗派,那么,正如查建英女士所說,“《讀書》作為一個公共平臺,如果對此有開放式呈現(xiàn)――論爭中哪些是真問題哪些是偽問題、哪些是誤會哪些是誤讀,每種聲音都說了些什么――呈現(xiàn)這樣一張分化的圖景,是極有價值的事。但是1996年以后的《讀書》沒有做到這一點!
然而即便做到了這點,呂叔湘先生、老一輩編輯心中的“一般讀者”或“一般讀書人”,就會很受用這些仍然難免晦澀的爭論嗎?范用先生希望《讀書》的讀者對象,回到“喜歡看書、不是做學問的普通人”,而這樣的讀者,顯然不可能顧及汪暉先生的“所有最重大最深刻的問題”。
《讀書》是誰的?《讀書》應該是誰的?讓人讀得懂的《讀書》,可以選擇回避一個時代的“所有最重大最深刻的問題”嗎?在人們抱怨《讀書》難讀的10年里,我們并沒有看到另一本眾望所歸的好讀而且有擔當?shù)摹八枷朐u論”雜志――原因的復雜也許超過我們的想象,所以我們無法將這個實際上令讀者大有損失的遺憾歸咎于任何個人――如果我們有更多好的選擇,或許就能容忍這一本從大眾的喜聞樂見向著精英化的塔尖一路狂奔。
相關熱詞搜索:誰的 讀書 誰的《讀書》? 讀書宜映雪 映雪讀書的意思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