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消費品_金麗紅,書是精神消費品
發(fā)布時間:2020-04-0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編輯在報選題時,首先要分析市場,為什么選這個人,給誰看,這類的圖書在市場上有沒有,如果有,過去市場銷量有多少……這些都要回答” “2009年我們36個人干了3.6個億,人均銷售額肯定是全國同行業(yè)第一!”62歲的金麗紅,是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出版界一個響當當?shù)娜宋铩?
一本書發(fā)行超過5萬冊就可以稱為暢銷書了,但在她這里,二三十萬都只能算個“起步價”。經(jīng)她之手策劃出版的暢銷書,可以開列出一張長長的單子:王朔的《王朔文集》、崔永元的《不過如此》發(fā)行量都在一百萬冊以上;余秋雨的《行者無疆》、白巖松的《痛并快樂著》、曾子墨的《墨跡》等都突破了50萬冊。
6年前,金麗紅與黎波這對圖書出版市場上的黃金搭檔加盟長江出版社,出版社投了50萬成立北京圖書中心,由他倆牽頭專做暢銷書,中心4月掛牌,當年年底銷售額就達到2000多萬。
此后北京圖書中心連年放衛(wèi)星,2009年公司的純利潤是2960萬,比上年增長了95.4%。名人傳記、名作家小說、勵志親子讀物,是他們的三大拳頭產(chǎn)品,2005年與郭敬明合作之后,青春文學成為新的增長點,2009年郭敬明的團隊為公司貢獻了1個億的銷售額。
軍人出身的她直率豪爽:“現(xiàn)在非常多的投資者在買民營出版團隊,但花錢你必須花對了,首先要買一個龍頭人物,抓不到龍頭人物的時候,你要買一個好的團隊。長江出版社當年買我們,就是買對了!”
第一次聽說“版稅”這個詞
按照金麗紅的說法,自己能在出版市場上先行一步,完全是被逼出來的。1988年,她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到華藝出版社,“我們那個社既沒經(jīng)費,也不像人家還有點政策,可以出點教材或者領(lǐng)導(dǎo)人文選什么的,沒有別的靠山門路,只能走市場,整天就是琢磨什么書老百姓愛看。”
“做書不是為了給自己看的,也不是準備壓庫的,不是僅僅給那些領(lǐng)導(dǎo)看的。就是要把它當做精神消費品,讓讀者花錢去買!
金麗紅當年朦朧的市場意識,現(xiàn)在看來似乎僅是一個常識,年輕一代的出版人已經(jīng)高喊著要把書“當豬肉賣”、“當牙膏賣”了。但在20多年前就能把圖書當做商品看,絕對超前,那時中國出版界連版稅概念都沒有建立。金麗紅說,她第一次聽說“版稅”這個詞還是從王朔嘴里。
“那時候就是文學熱,什么實用類書,什么名人書,這些種類都沒有,主要在文學這一大塊。”金麗紅到出版社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議社里抓一批作家在手,成名已久的輪不到他們,就劍走偏鋒地抓了一批有爭議的,王朔就是其中一位。
他們先是給王朔出了一個《過把癮就死》的單行本,火得不行!馬上有其他出版社來搶資源,為了抓住這個大紅人,金麗紅說服華藝出版社給他出文集。
“我們沒什么經(jīng)驗,也沒什么框框,人民文學出版社說你們瞎來啊,怎么能給一個這么年輕的作者出全集呢,那都得是蓋棺定論的時候才能出的!
簽合同前,王朔提出不按慣例拿固定稿費,要求出版社賣一本書就得給他一本的錢,“他當時提出走‘碼洋’(印數(shù)和定價相乘)的10%,后來業(yè)內(nèi)就基本沿襲這種版稅比例了。”
蕭乾后來說,作家們以前都不好意思跟出版社談價錢,王朔算是給大家松了綁。
什么叫暢銷書,《王朔文集》讓金麗紅開了眼。金麗紅帶著王朔在宣武門一個書店搞簽售,書店8點開門,早上6點讀者就開始排隊了,瓢潑大雨都擋不住。“他一上午簽了4000多本,要不是下雨還接著往下簽。那錢嘩嘩就進來了,感覺真是來得太容易了,就像開著印鈔機一樣。”
用賣《王朔文集》掙的錢,華藝出版社買了第一輛奧迪。華藝吃王朔整整吃了10年,“先是文集,后來又給他出自選集,還有單行本什么的……一出讀者就狂搶。從那個時候開始累積了一些經(jīng)驗和感覺,這書太好賣了,你會去研究它為什么火,有意識地延續(xù)這種生產(chǎn)線。”
抓明星作者,抓貼近社會心理的作品,一條貼近市場的圖書生產(chǎn)線隱約呈現(xiàn)。
剛找到點感覺,想主動出擊的金麗紅轉(zhuǎn)年就吃了一記教訓(xùn)。1996年她策劃出版了姜文的《一部電影的誕生》。這本書記錄了姜文執(zhí)導(dǎo)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誕生全過程,從王朔原著到文學劇本,以及電影的完成臺本都在里面。
當時她的第一判斷是王朔的作品流傳夠廣,姜文的名氣夠大,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影響力也不錯,“就把它定成暢銷書,首印10萬冊,其實這本書相對專業(yè),只有一些影視制作機構(gòu),或者電影愛好者才會有興趣買。但那時的市場意識還不太清楚,后來實際發(fā)了7萬!
對讀者興趣和市場定位的多年精研,如今的她練就一雙慧眼,一本書題材能不能火,能火到什么程度,首印多少最佳,何時加印補貨,她的估算判斷甚為精準,江湖人稱“金大仙”。
精準的市場預(yù)判,極大地降低了損耗,據(jù)說,北京圖書中心成立6年來,他們一直沒有設(shè)立倉庫。做暢銷書能做到款到發(fā)貨的,他們是頭一家,2009年回款率高達92%,令業(yè)界嘖嘖稱道。
玩的就是名人
1996年,似乎是一夜之間,名人出書風行一時,從趙忠祥的《歲月隨想》開始,楊瀾、倪萍等電視界名人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隨筆、自傳。金麗紅在這一輪熱門題材上并沒占得先機,但在這類題材書籍的市場表現(xiàn)疲軟之后,她卻忽然發(fā)力,其后竟成為名人傳記策劃出版的行業(yè)標桿,并形成一條成熟長青的暢銷書產(chǎn)業(yè)鏈。
2000年,她推出白巖松的《痛并快樂著》,這本書發(fā)行了61萬冊。其后,她推出了崔永元的《不過如此》,首印30萬冊,3天后便脫銷,40天之內(nèi)印到80萬,累計狂售104萬冊。
在那之后,她又接連推出了馮小剛的《我把青春獻給你》、宋丹丹的《幸福深處》、陳魯豫的《心相約》等,本本暢銷,發(fā)行量都在30萬以上。
她操作“名人書”有自己的制勝套路――不炒隱私,不要名人自說自話,而是聚焦“名人成功學”!坝袝r我們會主觀判斷讀者熱衷于了解名人的趣聞軼事,其實不然,恰恰低俗內(nèi)容并不好賣。暢銷的‘名人書’在于其人的‘成功之道’、‘成才之路’,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愿意以他們?yōu)榘駱雍蛥⒄?以此為鑒,少走彎路。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定要選擇行業(yè)中的頂級人才為作者,因為他們的成功,更具說服力和號召力。”
“一書一議”是她一再強調(diào)的立項準則,名人的書稿不能拿來就上,而要針對每一個人設(shè)計看點賣點,“圍繞市場規(guī)律走,始終要研究你的東西賣給什么樣人群,你怎么賣給他。編輯在報選題時,首先要分析市場,為什么選這個人,給誰看,這類的圖書在市場上有沒有,如果有,過去市場銷量有多少……這些都要回答!
已經(jīng)熱銷60多萬冊的《墨跡》,是鳳凰衛(wèi)視曾子墨的隨筆傳記,金麗紅說曾子墨算不得鳳凰的一線主持,但是她品學兼優(yōu),是很多學生家長為孩子設(shè)定的成功典范,“我們約稿子的時候,就跟她說,在鳳凰怎么工作這段是次要的,你主要介紹怎么考托福,怎么在美國留學、工作的……果然這書很成功!
李詠的《詠遠有李》發(fā)了30多萬冊,金麗紅頗為遺憾,她說如果李詠能充分尊重他們的市場經(jīng)驗,規(guī)避掉過于娛樂化的內(nèi)容,“上50萬肯定沒問題的!
按照她的“5分鐘理論”,讀者在書店選書首先看書名,然后是作者、封面設(shè)計,然后是內(nèi)容簡介和目錄,最后是封底和定價,這個過程總共只需要5分鐘。因此,她特別重視如何利用書名、封面、內(nèi)容精要,打動讀者。
與各行業(yè)的翹楚合作并不容易,這些強勢作者往往個性十足,如何說服他們把個性表達與市場需要結(jié)合起來,始終是金麗紅要面對的一道難題。當年崔永元堅持要首印30萬冊,她覺得數(shù)目太大,擔憂得睡不著覺。去年她婉拒了湖南衛(wèi)視一位著名主持人的書稿,因為雙方差異實在太大。
約稿她使的是笨功夫,崔永元她等了5年,李詠她等了7年,每年到時節(jié)就例行問候,約吃飯、約喝茶或咖啡。
操作的時候她拿出的是專業(yè)精神,“當你在行業(yè)里做出幾個像樣的,專業(yè)的東西,人家就會主動來找你了!标愻斣ピ诮拥剿麄兊募s稿電話時,脫口而出:“你們終于找我了!”
常有人將她和三聯(lián)出版社的董秀玉女士相比,兩位都是出版界的鐵娘子,一個稱霸市場,一個引領(lǐng)品味。甚至有年輕的出版人公開說:“別看金麗紅出了那么多暢銷書,都是速食品,沒一本‘長銷書’!
她的回應(yīng)強硬直接:“真正的長銷書,只有《紅樓夢》等經(jīng)典之作。全國平均一年出18萬種書,平均每天新上架的書有300種。新華書店的下架頻率由原來的3個月縮短為半個月。全國每年圖書庫存量300個億!這個時候你追求‘長銷書’,那是自我安慰!”
“我們只做紅花,不做綠葉!”這是她強悍的市場宣言,“每個行業(yè)都有二八效應(yīng),圖書市場上5%到15%的暢銷品種占據(jù)了85%的碼洋。一本書讀者多,并不是恥辱。我們尊重所有的作者,但這些作者的作品能否出版,還得由市場說了算!
金麗紅今年已經(jīng)62歲了,暢銷書的讀者群在18歲到25歲之間,如何與讀者趣味保持同步是個問題。她自己覺得,自己的心理年齡還比較年輕,看的是各種小年輕的電視節(jié)目。
“但有一點必須承認,想深入到年輕人的趣味里,還真是深入不進去。所以我總開玩笑說我要關(guān)燈走人了,徹底退休,回家打麻將去!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消費品 精神 金麗紅 金麗紅 書是精神消費品 金麗紅 金麗紅講述出版的故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