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現(xiàn)狀和中國精英的態(tài)度:當代中國的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非常感謝能有機會與在座的諸位交流。第一次來美國,從華盛頓、紐約到波士頓,再到密歇根、麥迪遜,走馬觀花,只是看,沒想說什么話。但趙教授盛情邀請我,讓我來到丹佛,并希望我能利用這一機會跟諸位聊聊。誠惶誠恐,又卻之不恭。我在中國生活,感受,思考,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研究者,也確實沒有什么研究心得。一路上我都會想起這個問題,我能跟你們談些什么。想到最多的是宋人的一句詞,憶昔洛陽橋上飲,座中多是豪英。今天與會的也多是精英。因此想到,也許我們可以在這遠離中國大陸的地方,天高皇帝遠,我們可以談論一下中國的現(xiàn)狀和中國精英們的態(tài)度。
一、中國目前的發(fā)展現(xiàn)狀
中國的轉型,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是一個痛苦的、浮躁的過程。極權主義,那種管制極大多數(shù)人,并能使其不覺不自由的“好地獄“是失去了。在好地獄里,人們一度真誠地相信自己應該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但是,人性的要求一直在嘲弄著極權帝國,并要求有所改變。(人要吃飯而不是吃草,這是最基本的,最不可抗拒的生命權利)。極權的解體是出于壓力,改革開放是被迫的。說中國的轉型是極為痛苦的,因為轉型本身是對統(tǒng)治者(哪怕他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折辱,也是對被統(tǒng)治者,對民眾們的人性要求,其生命意識和生命權利的考驗。
必須承認轉型初的理想精神。極權的悲喜劇使統(tǒng)治階層也對國家權力的性質有所反思,民眾們更是希望社會能充滿自由和機會。故改革開放前期,一切似乎是在試驗、探索,摸著石頭過河;
全面滯后,各方面都要沖破極權的束縛。農會、工會、商品經(jīng)濟、市場經(jīng)濟、公民社會、中產(chǎn)階級、政治體制改革等問題都有過考慮。目的是要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仍為小平南方講話感動,他在深圳時說,要快,窮了幾千年了,要快干啊。
除了部分人,如左派的力量哀嘆他們失去的好地獄外,絕大多數(shù)人都對中國的轉型充滿期待,理想主義者們希望能向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回歸,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們,政府、民眾和知識分子們一度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不多的最好的充滿希望的時期,他們以為這一次可能真的是拔亂反正,中國將會邁進真正的好社會了。當時的事實也是,社會出現(xiàn)了繁榮的景象,民眾們有了過好日子的盼頭,改革、轉型的政策性措施出現(xiàn)了一改就靈,一轉全民受益的現(xiàn)象。
但是,人們對轉型的目標和手段的認識并不相同。也許只有統(tǒng)治者們才會對轉型的本質有切膚之痛,他們是在用經(jīng)濟行賄的手段解答統(tǒng)治的合法性,解決只能帶來災難的極權統(tǒng)治。發(fā)獎金使工人們受益,財政補貼使農民們受益。先富并共同富裕起來的實用主義號召一呼百應,似乎抓住了全民的心思。黑貓也可以是好貓,發(fā)展是硬道理。但也許只有統(tǒng)治者們才會對極權積累的財富資源有清楚的理解,資源轉化成他們自己的資本、資產(chǎn)、資金的魔術和重要性。利益的爭奪,以權搶錢,對資源的分光吃凈。
到九十年代,與開明專制分享權力的理想主義道路失敗,中國社會走上了更為世俗化的道路,潛隱的規(guī)則浮上水面。理想主義者們、知識分子們與政府和民眾的蜜月期結束了,小平南方講話后,轉型、改革的受益者們完全縮小到權貴和精英們那里。極權之后的專制暴露了真面。中國的現(xiàn)代化和民主進程遭受了挫折。但在當時,人們并沒有覺悟到這一點。原始資本積累的神話,消費主義時代降臨的神話,下海,開辟第二職業(yè)等,對全體人產(chǎn)生了很大的誘惑。盡管是出于逐利的動機,但人們同樣承認的是這些有利于市場的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空間的擴大,公民社會的形成。人們一度認為這是在八九悲劇之后更扎實地往一個好的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決定論。
似乎也有很多的現(xiàn)象在說明中國社會的進步。這個意識形態(tài)嚴控的國家在力保穩(wěn)定的前提下和平地進行社會轉型。比如中國的開放度越來越大,對國際政治經(jīng)濟體系的參與越來越加強,標志性的事件如申奧和入世成功就像考托福成功一樣。在國內,私營經(jīng)濟的成份越來越大,社會生活從政治化轉向越來越世俗的消費娛樂化,共產(chǎn)黨也從意識形態(tài)的革命黨轉向政府功能性的執(zhí)政黨。
但是我個人完全不這么看。我個人認為,中國的轉型已經(jīng)結束,接下來的事情僅僅是適應和調整。就像考托成功后適應新的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一樣。
參與國際事務并不必然地提升本國國力,尤其是并不必然地改變本國的政治統(tǒng)治文化的本質。私營經(jīng)濟的成份擴大,民間社會的活躍也不能說明市場精神的深入人心,更不能說明社會力量的強大和有效。要知道,在中國歷朝歷代,士、農、工、商的四民社會里,私人經(jīng)濟較之今天還要發(fā)達,大眾社會生活還要繁榮活躍,中國的朝代社會仍是走向對立崩潰而不是和解合作進步。共產(chǎn)黨的德治、三個代表等內容,在尋求統(tǒng)治的合法性方面,雖然比單純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即行賄在說辭上更進一步,但是,政治統(tǒng)治的合法性是由統(tǒng)治的性質而不是歸屬(代表)來說明的(在古代統(tǒng)治者自稱真命天子),極為關鍵的共產(chǎn)黨黨內的組織法和選舉法等問題也根本沒有改變,它僅僅是強化了各類體制,如學術體制、行政體制等,它使精英的利益意識得到了強化。
中國的轉型,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發(fā)生了某種和平演變,不是平穩(wěn)地向好的方面轉化,而是西方文明精神在中國的一個終結(盡管馬克思主義只是西方文明的一個支流)。不是沿著八九十年代的理想主義道路擴大了社會的健康力量,而是在收縮一切良性發(fā)展的可能。
為什么說轉型沒有往好的方面發(fā)展?從農村來講,上億的農民工在十多年的流浪里沒有在城市里找到歸宿,九億的農民無望轉化成城市居民;
農村農民農業(yè)不斷地向城市輸血,從人力資源到各種物質產(chǎn)品,較之古代王朝這只是單向地輸血,得不到什么回流,因此鄉(xiāng)土不再是詩意的樂園,而是凋落,并為土豪劣紳占據(jù)。從城市上講,八九十年代的開放心態(tài)已經(jīng)過去,浙江村、河南村、新疆村等等在城市居民的默許下被驅散,城市打工子弟學校也多被歧視,單位的破產(chǎn)使城市居民對國家政府的依賴大大加強。從社會價值上講,八九十年代人們對官位的淡漠,對官本化的批判也成為過去,人們對官位、職務、身份、地位越來越看重,這說明在社會層面,一種集體意識,主流生活價值已經(jīng)形成。八九十代,市場、社會對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個人創(chuàng)業(yè)的空間極窄,政府給教授、公務員漲工資,讓資本家入黨營造了一個常人難以逃避的利益集團磁場。在國家,社會對個人的爭奪中,社會不僅喪失誘惑力而且急劇萎縮,主流生活價值向官本位或精英本位復歸。從大眾文化上講,轉型初期一度以為要從極權、巨人陰影里走出做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人,做一個中國公民的理想落空,大眾仍是臣民,所謂的新新人類們也可以把入黨當作時尚,把“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一類的噫語唱得深情無限,而這些中國的民眾們,無能影響政府的政策,更不愿介入公共事務和公共生活,這樣所謂的個人主義只是原子個人主義,這樣所謂的自由主義只是栽臟自由主義聲名的虛無主義。從精英文化教育文化上講,知識分子也不以教授、成果示人,驕人的是主任、顧問、江湖地位;
回歸常識和文明理性的新的史學、文學、哲學等當代漢語知識的演進更新沒有出現(xiàn),從經(jīng)濟關系上講,私人經(jīng)濟雖有很大的發(fā)展,但它仍不脫權力經(jīng)濟的陰影,甚至沒有恢復到歷代王朝的水平;
像不斷暴出的基金黑幕一樣,經(jīng)濟生活中的信息一不公開,二不真實。從政治統(tǒng)治上講,共產(chǎn)主義極權意識形態(tài)向中國歷史的政治統(tǒng)治文化回歸,政治統(tǒng)治向黨派利益、集團利益轉化。
還有很多角度,例如農村問題、教育問題、城市建設問題等等方面都可以解釋。我們理想的現(xiàn)代社會應有國家、社會、個人等多層結構支撐,但現(xiàn)在國家和個人仍是中國社會的兩大主體結構,社會上除了戲子娛樂領域外,基本上是被抽空了。
二、中國精英們的態(tài)度
關于中國的精英,我最近兩年寫過的一些文章,<關于九十年代的漢語思想――應文化中國網(wǎng)站學術委員會之請而作>、<八九一代是丑陋的:我的一點意見>,等等基本上表達了我對精英們復雜的心態(tài)。在<關于九十年代的漢語思想>一文中,出于某種策略的考慮,我基本上在盛贊知識精英們的努力,他們完成了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破題這一歷史性任務。我希望邏輯的歷史能成為現(xiàn)實,即八十年代中國的時代精神乃是精英們與民眾結盟以人道主義消解極權主義,九十年代雖有背叛、分裂,但基本上知識精英中的一部分努力在以自由主義消解專制主義,那么,在新的世紀,應推進自由主義對中國民眾和政府的專制的社會文化生活的消解,并努力用個人主義來消解中國人的依附型集體主義。
很遺憾,這一邏輯在展開的歷史里遇到了強有力的反動。更大規(guī)模的精神流亡,更大規(guī)模的分裂,尤其是世界知識演進里的政治哲學、社會學、后現(xiàn)代思潮和反全球化思潮的影響,發(fā)生了,用魯迅的話,理想消失了,熱情消失了,只見得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沉淪。所以我在<八九一代是丑陋的>一文里表達了一個文人式的感受:我為中國痛惜。在那篇文章里,我批評了四五一代人,同時也反省我歸屬的八九一代人。
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代際問題非常明顯。因為中國文明應對危機和自新的事件、際遇和思路層出不窮,相應地產(chǎn)生了代際的疏離和交替?盗簩O黃們一代,然后是陳胡魯蔡等五四一代,然后是顧準李慎之等一二九一代,然后是消失為極權主義螺絲釘?shù)乃木乓淮臀迤咭淮缓笫乔貢熽愖用鞯戎嗷蛩奈逡淮缓笫前司乓淮。目前,在中國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四五一代和八九一代。四五一代MANAGE即管理這個國家,八九一代RULE即塑造這個社會。
但四五一代基本上在做“善終考“的工夫,也就是磨洋工、混日子。他們最有朝氣最有創(chuàng)造意愿的年代在七八十年代,F(xiàn)在,他們中的平民基本上已經(jīng)下崗,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較為艱難;
因為年輕時上山下鄉(xiāng),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現(xiàn)在經(jīng)濟體制改革,國企改革,沒有知識和技能,很難中年創(chuàng)業(yè),“從頭再來“,獲得新的謀生就業(yè)機會。精英們利用時代給他們的便利獲得了現(xiàn)代社會的每一物質果實。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社會轉型中形成的每一熱點都讓他們抓住了,進城熱、參軍熱、上大學熱、出國熱、辦公司熱、進大學回爐熱、進體制提干熱等等。社會學家孫立平等人稱精英群體的這類階層為“不落空“階級。這些四五一代的精英們在中國的國家體制和利益集團里占據(jù)著很好的位置。但是從創(chuàng)造性而言,他們也已經(jīng)下崗。他們和五七一代一樣,不再創(chuàng)造性地貢獻思想、資本、社會建設,而是按步就班地工作,接受了體制的標準。他們是消費資源而非開發(fā)資源。他們意識到中國社會存在嚴重的問題,但最廉正的政治家也只有近憂而無遠圖。最有責任心的官員和商人們也最終為中國社會的惰性所迷,用他們的話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蛘,年年難過年年過,而且過得還不錯。最有責任心的知識精英則寫了大量的文章,但最好的只是提供外人研究的材料,更多的是文字垃圾,是無政見的持不同政見者,是無建設性策略的反體制者。例如,中學教育問題,按現(xiàn)代社會思想庫的操作辦法,是需要在家長、教育當局、學校、師生之間進行大量的調查分析,才有望實證地影響公共輿論和公共決策的;
但中國的知識精英們動言成論,往深里說多是個人意見驚人驚世而已。
八九一代人則在搶占地盤,加入體制和利益集團的陣營。在網(wǎng)絡熱、媒體熱的興風作浪里,在虛擬經(jīng)濟、知識經(jīng)濟、知本家的鼓吹里,可以看到他們是如何理解生命和社會的。我們說過,中國的轉型是對統(tǒng)治者的羞辱,也是對普通人的生命權利意識的考驗,F(xiàn)在答案出來了,八九一代人加入了統(tǒng)治階層,雖然還只是地位較低的合伙人。
總體上看,無論哪一代人,精英們都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除了四五、八九兩代精英還可以掌握技術、資本、知識的應用外,(遠沒能發(fā)明技術、創(chuàng)造知識、積累資本),整個精英群體都在消耗著中國不多的資源。從財政轉移支付上可以看出來,這兩年政府政策是大量地向精英群體傾斜,并擴大利益階層范圍。精英們也確實從理想出發(fā),落于實利。他們在中國社會邁向新生的險惡旅途中,熱衷于幫忙、幫閑,現(xiàn)在在社會結構分化的過程中,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扮演了幫兇的角色。官腐民敗,這個專制的社會機器由中國的精英們主導。因為這種幫兇,上海交大的教授們殺害了邊緣弱勢孩子們的教育生命,廣西的官員殺害了礦井工人們的生命,北京的文化人殺害了農民工的移居城市的權利。
因而,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的精英們完成了向中國歷史的回歸。在中國普遍奴隸制和等級奴隸制的社會關系里,(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他們坐穩(wěn)了上等奴隸的位置。社會重新回到上下層結構中去。權力沒有分解,盡管中央政府有些軟政權化,但權力并未由社會來分享。在國家和個人兩層關系中,國家用暴力在看管個人。對中國的現(xiàn)狀,不需要繞那么多彎子,說什么中國正和平地發(fā)展,中國正成為一枝獨秀的經(jīng)濟大國,中國的國力正在上升,中國會成為世界大國,中國將要為萬世開太平,等等,中國目前只有坐穩(wěn)了奴隸位置的階層和求做奴隸的階層,如此而已。
三、中國文明的一個特點
這里需要涉及中國文明的特點。
我非常同情、理解中國的精英,因為我也曾想求做奴隸。描述他們的態(tài)度也不是批評他們有什么不對,應該說他們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方面還是做得很出色的。因為中國太大,五千年的歷史太沉重,我們的力量包括一代人的力量過于弱小。很多人懷抱理想,但當他們走進國家體制里,他們發(fā)現(xiàn),要做一個人,成本太高,高得個人難以隨承受。
我在美國更多地感到的是一種荒漠恐怖,在中國感到的是一種幽閉恐懼。對付幽閉恐懼有很多辦法,其中,窩里斗,不用生產(chǎn)創(chuàng)造而直接搶占他人資源是一條捷徑。由此形成了依附型人格,合群自大的身份認同,形成了專制的政治統(tǒng)治文化和社會生活方式,形成了普遍奴隸制和等級奴隸制的做人方式。例如,一個底層的人穿上制服,給某個機構作門衛(wèi),他見你向你問話,不是出于敬業(yè),而是使用享受權力。他不是客氣地問你,而是頤指氣使,“哪兒去“?
為什么中國人會有幽閉恐懼?這來源于中國人口與資源比的壓力。資源硬約束。美國人的幸運在于自然資源的豐富,并因此打開了開發(fā)人力資源的廣闊道路。東方的文明、民族受制于此。為解決這一問題,日本民族選擇過軍事侵略、明治維新之類的政治改革、貿易立國、技術的摹仿等道路。到今天略有成就,但其政治文化上雖然轉型為民主體制,社會層面上仍存在多種問題。相比之下,中國文明和民族的新生道路更為艱難曲折。到清朝數(shù)千多年的王朝周朝里,可以看到中國的勤勞聰明發(fā)明創(chuàng)造沒有能夠沖破資源硬約束,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于專制文化的制約。因此,中國文明不得不選擇一次次地自殺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所謂王朝治亂循環(huán)。從個體而言,中國人的人力資源不僅無法得到開發(fā),而且個體生命的展開是以去勢、自宮自律為表現(xiàn)形態(tài)的。中國人在做人成本極高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另外的道路,寧做太平犬,不作亂離人。中國人的生命意識就是以數(shù)量來戰(zhàn)勝質量,其存在狀態(tài)就是以無思無識的氣功態(tài)修養(yǎng)心性、以平安長壽來戰(zhàn)勝生命力的原創(chuàng)要求和普遍波動。雖然文明死而復生之際,仍得以文明的自殺,以人的犧牲的數(shù)量為代價。
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一直在尋找救亡之道,從孫中山、蔣介石到毛澤東、鄧小平都作出了回答,總的說來,這些作為都多少與西方文明的影響有關。無論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還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都為了解決中國歷史的王朝周期。確實,中國人在西方文明的成就示范下,是希望自己能借助于其文明精神,例如產(chǎn)權制度、分配制度、憲政民主制度,等等,來完成文明的更新重建工作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更多地是一種向專制歷史文化的回歸。
特定含義上的西方文明精神的影響在中國大陸已經(jīng)結束。我們可以說它是以鬧劇結束的,因為中特理論、德治、三個代表、民族主義者、民粹主義者和左派思潮已將他們劫掠而去,甚至鴉片戰(zhàn)爭以來無數(shù)的中國災難都據(jù)說是歸結于他們。中國近年流行的自由主義和新左派之爭已經(jīng)落幕,用西方的概念看中國,也可以知道概念的游戲和游戲的概念是如何毒害中國的:由這些概念可以得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結論,例如中國社會空間的擴大,大眾文化的繁榮,自由主義對社會有支配力,至少是民眾、政府和自由派知識分子們“復雜的共識“,中國的個人主義現(xiàn)象很普遍,甚至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歷史久遠,等等。
因此,我個人以為,中國的轉型告一段落,這個轉型沒有完成中國的現(xiàn)代化,而是完成了中國的拉美化印度化或向歷史文化的回歸。
四、問難
很抱歉我說了這么多也許是不著邊際的話。但請不要以為這話題過于沉重,或以為中國社會馬上有什么災難。我僅僅在作描述。實際上,在中國,作一個精英,置身于體制或利益集團內,生活是相當優(yōu)越的。律師、教師、醫(yī)生、記者、政府公務員、財經(jīng)官僚等等,都有自己領域內的山水可以享用。社會是根據(jù)其貪污腐化的權力來排列的,社會產(chǎn)品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種類,分別對應不同精英們的勢力范圍:這個精英是管開刀的,那個精英是帶博導的,另一個精英管告狀的,等等。你們也看到拉美和印度的上層階級生活的舒適,中國更是如此。在中國,即使做一個研究者,如知識精英、文化人,做一個看客是相當輕松的,因為生活無憂,而且有那么多的熱鬧可看。我僅僅是說,中國的改革,所謂的一場革命,無論是階級革命或國民革命,無論是經(jīng)濟革命或社會革命,都已經(jīng)結束;
社會回到了上下兩層結構,主流文化價值已經(jīng)形成。在上層,可以發(fā)達得后后現(xiàn)代,而下層民眾則世代無能享受現(xiàn)代化的果實。
我的意見在中國有多少人同意?我也只是在這里說說,我想沒有多少人同意我的意見。我的一些文章在國內多受到攻擊,因此,我表達的只是我個人的觀念。
我自己如何定位?這個問題很尖銳。我知道在國內有一些人批評我的攻擊放過了自己,是的,我自己如何?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孤魂野鬼,光明不屬于我,黑暗又把我吞沒。宋人詞還說,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八九一代人應如何行動?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八九一代人,我認識到這些,今天我就把這些話講給你們聽,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在國內寫了一些文章,做過一些嘗試或努力,但很艱難。
中國以后會如何發(fā)展?我的想法是,一種是受中國歷史的制約,即仍走興盛衰亡的道路,至少這一次轉型大大加強了這一可能的機會。目前中國的上層社會表面上相安無事,但也如歷史上一樣,他們正各自想拳經(jīng),他們并無建立在尊重生命基礎上的理想,對共產(chǎn)黨的第三代第四代沒有理想只有實用的指責同樣適用于他們,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鬧哄哄來好登場,有槍便是草頭王。一種就是被鎖定的拉美印度化道路,即前面說過的,人們在這種社會里是按其貪污腐化的權力來排列的。目前的跡象似乎顯示出中國相當大的程度上走上了這條道路,只是有一點不同的是,在拉美印度,社會有某種程度的自由,但中國社會只有利益壟斷,還沒有言論自由。還有一條道路,中國人在臺灣地區(qū)的實踐證明中國文明是可以獲得新生的,雖然臺灣地區(qū)的民主實踐仍有待成熟,但是,我在中國大陸還沒有看到向這一方向努力的因素。我想,我們可以做的,或者有意義的事情,不是來描述中國,而是介入中國社會的發(fā)展。
外人如何幫助中國?應該盡力促使中國社會空間的真正壯大。我這次考察美國的思想庫,知道在美國有近百萬的思想庫,有更多的非政府的非營利組織,這些東西在中國幾乎沒有,已有的與中國社會多不相干,如環(huán)保一類的組織、女權一類的組織。我也知道,中國的精英和外人多不滿意中國的現(xiàn)狀,但他們多把共產(chǎn)黨當作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變量,他們經(jīng)常表揚中國政府的作為,好像哄孩子一樣,希望那孩子會成為一個好孩子;
他們甚至說,中央政府權威不夠,等等。這種從孔、墨時代開始的有求于“人主“的辦法早已證明是不通的,不僅如此,指望仁慈的權威來施仁政,其思路本身也有著某種權謀和流氓本性。我這次最深的感受之一,就是美國大大小小的思想庫或研究機構們,多年來幫了中國不少的忙,但所有這些幫忙都是幫助了中國的上層社會。如他們動輒與清華大學、國家計委之類的機構合作,好像那些地方的專家、學者、教授代表中國的公民社會。他們明明知道是在與一個前現(xiàn)代社會的機構和個人打交道,但他們仍要求著對方有著現(xiàn)代社會的地位、身份、職務,于是,中國體制和利益集團里的偽身份就大派用場,這無意中加強了中國社會體制和利益集團的主流地位和主流價值。我在華盛頓和林肯的祖國看到的是這樣一種勢利,我能夠理解,但也實在有些無奈和絕望。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當代中國 現(xiàn)狀 態(tài)度 精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