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談2009年中國經濟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關鍵還是解決就業(yè),這是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的大問題。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就業(yè)上面,而不是單純地追求GDP的增長。就業(yè)問題能夠舒緩,這才是老百姓所關心的問題,也是啟動內需的前提。
約訪茅于軾不是什么難事,只是需要點運氣,因為他太忙了。電話打到他家里,夫人總是溫和地說:他辦事還沒回來,他在見客人……1月14日清晨6點多,他回信確認采訪時間――這天是他的八十大壽。
無論是在媒體還是在各種論壇、會議上露面,他的形象都比較一致,頭發(fā)紋路清晰,碎花領帶打得圓潤飽滿,筆直的褲線下啞光黑皮鞋一塵不染。即使不贊成他的觀點,跟他打過交道的人都同意,這位高挑清瘦的老者是位溫良如玉的謙謙君子。
在那場裹挾了13億人口的改革浪潮中,茅于軾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主要是因為他對西方經濟學的普及,以及對經濟改革的推動。在成為經濟學家之前,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畢業(yè)的茅于軾,當過火車司機和工程師,他對經濟學最初的摸索,便是試圖通過數學來規(guī)劃火車行程。
1993年,離開了社科院美國所的茅于軾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民間學術機構――天則經濟研究所。這位老知識分子更愿意用自己的道德熱情來造福社會,他在山西的一個小村莊開始了小額貸款試驗,開辦了保姆學校,還動員吳敬璉、柳傳志和任志強等社會名流建立了慈善基金會。
平時,茅于軾也是“精算生活”的身體力行者。他盡量不打車,經常有人看到他騎著自行車去參加會議,在一群裘馬輕肥的經濟學家中頗為扎眼,還有一次是在北京西站,有人看到老人挺直了身軀,手推自行車穿過滾滾人群。
這是一個充滿悖論的人。奇怪的是,作為一個道德好人,并且是一個幫助窮人的道德實踐者,他并不受到群眾的待見。近一兩年來,每次他在媒體上露面,都會招致大量的諷刺和嘲弄。最近一次遭到網民圍攻,是因為在《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的報告里,他質疑了18億畝耕地紅線。除了發(fā)郵件,網友們也喜歡給他打電話,罵罵這個“漢奸”、“老王八”,這位市場經濟的代言人儼然成了“利益集團的走狗”。
作為改革的推動者和見證人,茅于軾由衷地對自己在這段歷史中的作用感到自信。30年來,年輕的中國經濟走上了一條成功之路,物質財富奇跡般地堆積,一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2009年,中國的又迎來新的命運之年。新年伊始,茅于軾先生接受了《新民周刊》的采訪,談圍繞自己的爭議,也評價了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樣看問題,讓我悲哀”
《新民周刊》:怎么看待您在18億畝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上遭到的非議?
茅于軾:我的觀點是,任何紅線都用不著。要紅線就是不要市場,市場要占用這塊地,但是紅線不讓你占用。你是相信市場還是相信紅線,或者說,相信計劃還是相信市場?市場能夠提供糧食、住房,提供一切服務。很多人還在留戀計劃經濟,這個幾句話講不清楚,有理性的人,你就不難發(fā)現計劃的毛病和市場的優(yōu)點。
《新民周刊》:很多人還是擔心糧食安全會受國際政治左右。
茅于軾:既然有市場,就不存在安全問題。不管是糧食、能源還是水,只要有市場,你總能拿錢買得到。但是如果你破壞了市場,搞計劃那套,那就完了,那你可能就要挨餓。
至于禁運,我的觀點是,全世界的政治家,都要把保護市場看成是最首要的任務,沒有任何事可以破壞市場。有的人他就愛干預市場,這個時候政治家應該把這樣的人趕走。
《新民周刊》:您個人感受,您的哪些觀點異議最大?
茅于軾:爭議最大的還是那句“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不少年輕人還打電話來罵我這個“老不死”的。這些話遭了一些人的恨,主要是沒有經過那些時代的年輕人。他們不明白打倒富人的結果是什么――富人變窮了,窮人并沒有變富,反而更窮了,結果創(chuàng)造了一個窮人國。
為任志強說話那次,我沒說“任志強其實是真正關心群眾”,我說任志強說的是大實話,房子是本來就是賣給有錢人的,這是事實,現在別說房子,喝口水都要錢。
“讓高校漲學費才有錢補貼窮人上學”是我的本意,F在高等教育占的經費比例又特別高,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能上大學的多數都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對窮困大學生,可以提高對他們的補貼。強調大學中的貧困問題,容易發(fā)生富人搭窮人便車的問題。名義上是為了窮人,可事實上受惠的大多數不是真正的窮人。
《新民周刊》:您料到那些觀點反響那么大嗎,為什么還要說出口?
茅于軾:沒想到。我覺得我的道理是對的,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說的都是真話,用不著討好輿論。一個學者要要有良知,要對社會負責任,而不是只想著自己的得失名利,迎合時髦。
《新民周刊》:有人說,您跟那些企業(yè)家關系不錯,還從福特基金會拿錢,所以幫人說話?
茅于軾:這樣看問題的人,是很可悲的。跟外國人打交道就是里通外國,這是開放以前的觀點,這些人這30年等于白過了。天則很窮,我們只能從國內外各個基金會拿研究資金,但是我們的研究是獨立的,學術觀點是中性的。18億畝耕地紅線不要保護,那是我們的意見。
這次我是覺得非常悲哀的。英國培養(yǎng)學生成為紳士,中國人是不是應該培養(yǎng)學生成為君子?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培養(yǎng)一些沒有頭腦的戰(zhàn)士,那我們的教育是徹底失敗的。
《新民周刊》:您怎么看待那些謾罵?
茅于軾:這就暴露了我們教育的問題,“鐵達尼號”男人讓女人先上救生船,中國人不可能有這樣的事。為什么讓女人上救生船?他是紳士,把名聲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才是一個好社會。中國也有類似的傳統(tǒng),現在我們把這個傳統(tǒng)全部破壞了。
群眾往往不明白誰是真正維護他們利益的人,以為便宜就是好,這個很難怪,因為利益是比較復雜的。比如說春運車票不漲價,老百姓以為是好事,其實是壞事,這個老百姓看不懂不奇怪,中國人看不懂,英國人也看不懂。但是這樣沒有禮貌,不懂得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這就不是什么看不懂利益的問題了,這是沒有教養(yǎng)。
《新民周刊》:春運車票不漲價為什么是壞事?
茅于軾:你買個便宜票,首先就是供不應求,你費好大的勁,費那么大勁已經比漲價的差額都大了;而且上車后擠得不得了,廁所都是人,服務大大下降,你還是沒撿到便宜。
你要相信市場能最優(yōu)配置資源,說來說去都是那句話,破壞市場就倒霉了。
“改革的方向絕對正確”
《新民周刊》:您主張發(fā)現富人的價值,老讓群眾覺得您忽視了窮人。
茅于軾:我一點也沒忽視窮人。我跟窮人和富人一樣交朋友,我的窮人朋友更多。從地位上講,窮人和富人是平等的,從經濟上講,要幫助窮人。現在大家光為窮人說話,這樣對富人是不平等的。
但是我們要為窮人做事,誰為他們做事?富人。一般人能力有限,所以我的慈善基金會就是發(fā)動富人為窮人做事。
《新民周刊》:對您的謾罵,更多是一種情緒宣泄,根源于貧富階層的分化,您覺得呢?
茅于軾:大概是。這種罵人的行為,也可能出于一種對社會的不滿。
《新民周刊》:有人認為,改革開放帶來了貧富分化和腐敗。
茅于軾:市場和特權都帶來了貧富分化。非特權的、市場的貧富分化作用有好有壞,對這部分貧富差距,我們采取控制的辦法,不能徹底否定。但是特權帶來的貧富分化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我也同樣痛恨腐敗,腐敗完全是特權造成的。但是在發(fā)展中國家,腐敗是毫不例外的,發(fā)達國家基本不腐敗。中國現在是個發(fā)展中國家,必然有一個腐敗階段,而且跟其他國家相比,比如說印度,也不見得更糟糕。印度跟中國是難兄難弟,情況可能稍微好一點,但是好得很有限。
《新民周刊》:您曾經大力宣揚“應該保護人的私心”,現在又寫文章重新審視道德,您為這個社會的道德狀況擔憂嗎?
茅于軾:擔憂。邪惡滲透到了非商業(yè)范圍,官可以買賣,文憑可以買賣,評獎也可以買賣,這些不是商品,你怎么可以買賣呢?錢把這個世界給腐蝕了。
《新民周刊》:您怎么看待效率和公平?
茅于軾:你得把蛋糕做大,才能談分配,做不大的話,大家只能混戰(zhàn)。不過現在我們的蛋糕已經相當大了,如果對公平有利,可以犧牲一點效率,比如說,對富人征稅,我早就提這個意見了。
《新民周刊》:您覺得應該如何幫助窮人?
茅于軾:因為我們的財力有限,只能先解決最困難的人,然后才能幫助中等收入的人。
政府的政策太偏向富人,經濟適用房就是一個問題。經濟適用房對窮人有幫助嗎?我是堅決反對的,經濟適用房不公平而且沒有效率,破壞市場。經濟適用房用了大片的土地,對農民是一點好處也沒有,根本就是照顧城里人。
最困難的人根本買不起房,因為他們的收入遠遠夠不上。他們幾個人擠一個小屋,如果政府有些財力能夠處理社會上的平等問題,首先要關注的就是這部分人,而不是要關注買經濟適用房的人,所以我贊成發(fā)展廉租房。
《新民周刊》:您的核心觀點,是認為市場能夠自動優(yōu)化資源配置,反對政府管制?
茅于軾:可以這么說。根本問題在于,政府不一定管得對,可能管錯了,歷史上政府的錯誤不計其數。市場的危害是比較小的,政府的危害是比較大的。
《新民周刊》:您怎么評價過去的30年,以及您在這場改革中的作用?
茅于軾:我對自己很自信。改革開放當然是很好的,市場化的方向絕對正確,別以為我們走錯方向了。雖然官員腐敗、特權階層和壟斷集團擠兌公共空間,但我反對因此而否定改革。
既得利益者里有改革的動力,大部分是阻力,這是我的估計,沒有調查。也有人說要讓大家回到改革開放前的那個狀態(tài),這個絕對不行。
《新民周刊》:您的觀點是既反權貴,又反民粹?
茅于軾:對。
“服務業(yè)才能解決就業(yè)”
《新民周刊》:2009年是個充滿了不確定的年頭,關鍵詞還是“危機”,您覺得解決危機的關鍵取決于什么?危機大概會持續(xù)多久?
茅于軾:關鍵還是解決就業(yè),這是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的大問題。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就業(yè)上面,而不是單純地追求GDP的增長。就業(yè)問題能夠舒緩,這才是老百姓所關心的問題,也是啟動內需的前提。
如果措施得當,我認為這場危機持續(xù)一年至一年半。不得當的話,就不好說了。
《新民周刊》:您怎么看待現在的政府投資?
茅于軾:2009年的就業(yè)狀況與政府的投向有關,現在看并不太樂觀,F在如果我們僅僅是通過投資拉GDP,而不是直接有效拉動就業(yè),這個政策方向要進一步商榷。
雖然大的項目會增加一些就業(yè),但這種就業(yè)是臨時性的,而不是長遠性的,但是項目結束之后,還是會出現失業(yè)。一條數百億的鐵路建設,能夠提供幾萬人的就業(yè)就已經不錯了。一個就業(yè)崗位需要靠上百萬元的成本來提供,效率太低。服務業(yè)的發(fā)展才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因為服務業(yè)擁有大量的就業(yè)機會。
《新民周刊》:面對危機,老百姓天然選擇精打細算過日子,您覺得現在該如何啟動內需和消費?
茅于軾:我建議大家像平常一樣生活,不要太受影響,不要造成驚慌。大家也可以考慮投資,往服務業(yè)的方向投。
《新民周刊》:如何看待房地產的“過冬”情況?
茅于軾:這個冬天恐怕還很長。隨著房地產新開工數的減少,會加劇失業(yè)問題,房地產的關聯產業(yè)也會受影響。
消除樓市泡沫是個長期痛苦的過程,哪個國家或地區(qū)都是一樣的,日本、臺灣、香港都經歷有過樓市泡沫刺破之后的房價大跌,這是個非常不好辦的事情。海南海口、三亞,廣東惠州等地其實都曾發(fā)生過類似事情,曾出現過大量的爛尾樓,直到今天才得以消化。
泡沫是需要消化的,我們對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判斷,是以空房率來判斷,這個比例要下降到10%才較為合理,而現在這個比例大大超過了。
《新民周刊》:這場危機會有什么影響?
茅于軾:主要是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中國經濟依賴于出口拉動已經不行了,我們大量的外貿盈余造成了國家貿易的失衡,調匯率是一種長期的趨勢,如果人民幣的升值是必然無疑的,這會對外貿造成越來越多的困難。
我覺得服務業(yè)的發(fā)展是未來轉型的方向,目前服務業(yè)市場是供不應求的,最明顯的是醫(yī)療和教育,國家辦教育之外的教育產品都非常昂貴,貴的原因就是供不應求。而這就需要政府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yè)領域,降低準入門檻。
相關熱詞搜索:年中 經濟 茅于軾:談2009年中國經濟 郎咸平談中國經濟 王國慶談去年中國經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