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海嘯的教訓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在海嘯救援的具體工作中,世界顯得像一個地球村;
但要使得受災地區(qū)真正恢復和長遠發(fā)展,并避免此后類似災難的重演,全世界還亟待建立更完備的協(xié)作機制
從那場給亞洲造成巨大破壞和生命損失的海嘯中,我們可以汲取很多教訓。
全世界通過電視看到這場災難的驚心動魄的畫面,也同時感受到了全球化的威力。的確,就是在這樣的時刻,世界才真正顯得如同一個“地球村”。
有關災害破壞程度的新聞傳到布什總統(tǒng)在得克薩斯州克勞福德的農場,所用的時間似乎長了一點。不管怎樣,最后他還是決定取消休假,并向災區(qū)人民提供一定金額的援助。隨后,當世界各國競相為渴望救援的災民提供援助時,美國捐助的價碼也不斷水漲船高。
不過,與眾多物質財富遠不及美國的國家相比,美國的援助仍顯得十分吝嗇。
人口稀少的澳大利亞提供了兩倍于美國的援助額;
日本的承諾比美國高出50%;
而歐洲承諾的金額則達到了美國的五倍。
這再次提醒人們這樣一個事實: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在對外援助方面一般來說也是最吝嗇的——與它花在戰(zhàn)爭和國防上面的經費相比,就更是如此。
這場災害是國際性的,因此由聯合國牽頭協(xié)調救災行動再恰當不過。
令人遺憾的是,美國起初無視受災地區(qū)和聯合國已經在進行的救災努力,試圖牽頭組織一個“核心集團”,另起爐灶開展援助活動。這一計劃被普遍認為是削弱多邊主義的又一次圖謀。
不過,無論美國動機如何,它后來還是明智地選擇加入聯合國的救災框架。布什政府稱自己是在其他行動尚未開始的倉促情況下試圖成立“核心集團”。這種保全臉面的托詞勉強得到了認可。
受災地區(qū)一些國家的反應的確感人至深,同時顯示出他們在建立高效政府方面已取得了相當成就。
泰國讓各國使節(jié)乘飛機到災區(qū),救助各自國家的公民,幫那些丟失錢款和護照的人回國,為傷者提供醫(yī)療救助,展開遺體辨認工作,并努力解決尸袋和冷藏設備短缺的問題以及其他種種困難。
像泰國這樣認為能解決自身經濟問題的國家,主動要求把援助分配給其他國家;
但他們提出了另一個要求:削減關稅壁壘和放松國外市場的準入限制。要知道,他們要的并不是援助,而是增加收入的機會?上У氖,至少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仍是應者寥寥。
另一方面,西方七國在減免債務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這些幫助對印度尼西亞尤為重要,因為它有1320億美元的債務需要償付(其中700億美元是欠公共債權人,或有政府機構的擔保)。即便沒有這次海嘯,這樣的債務負擔也足以對該國的發(fā)展造成巨大障礙,影響它從1997年金融危機的后遺癥中恢復過來。
無論如何,印度尼西亞債務負擔的減免都需要提上議程,因為許多債務都是腐敗的蘇哈托政府欠下的。債主們清楚,或是應該清楚,并非所有借款都用在了印尼的發(fā)展上面。何況有些債務是在1997年-1998年金融危機中欠下的,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下采取的政策,更加劇了印尼的債務負擔。
沒人幻想能夠阻止或改變自然的力量。相反,我們知道必須學會如何去應對,F在人們呼吁改善海嘯的早期預警系統(tǒng)。但在一些已經建立早期預警的領域,似乎情況也并不樂觀。
比如全球變暖問題這個領域,我們已經收到了預警信號,多數國家對此都表示了認可,并在里約和京都的國際會議上共同做出了努力。
但這還遠遠不夠,《京都議定書》也不過是個開始?杀氖,全球變暖仍舊有可能再次重創(chuàng)這次海嘯的部分受災國。像馬爾代夫這樣地勢低洼的島國將會被淹沒。
實際上,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世界還遠未成為一個“地球村”。
在全球變暖的問題上,美國先是質疑全球變暖問題的科學依據,然后,這個全球最大的污染制造國又拒絕采取任何行動(它僅僅宣揚自發(fā)節(jié)制污染,但至少在美國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人這樣做了);
對這樣一位不愿承擔自己作為地球公民義務的成員,國際社會至今束手無策。
樂觀者認為技術能解決問題。但現實主義者看到,在環(huán)境與科技的漫長較量中,到目前為止后者都沒有勝算。這次海嘯告訴我們,大自然有它自身的時間表。除非我們學會如何尊敬自然,否則就會錯過那條救命的方舟。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為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財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