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林賢治:人類出版史上沉重的一頁

發(fā)布時間:2020-06-02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治療書報檢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辦法,就是廢除書報檢查制度,因為這種制度本身是毫無用處的……

  ——馬克思

  

  人類走出蒙昧,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一種創(chuàng)造物,那就是書籍。書籍不但記載史事,人物,各類知識,重要的還有不安分的思想。因此,歷代的權力者,只要意在維護酋長式統(tǒng)治,就必然因對思想的嫉恨而禁毀書籍。書報所以需要檢查,而且進一步制度化,就是建基于這樣一種意圖之上,而淪為反對人類成熟的最現(xiàn)實的工具的。

  近些年來,坊間出現(xiàn)過少數(shù)幾部介紹禁書的書,也有少數(shù)幾部關于文字獄的書,其中牽涉到禁書的命運;
但是,把禁書納入檢查制度,并且同政治文化制度聯(lián)系起來加以闡述的書,至今不多見。沈固朝先生的著作《歐洲書報檢查制度的興衰》,雖然略感單薄,畢竟填補了出版界的一塊空白。

  書報檢查的淵源,可以上溯至公元前古希臘時期,雅典當局頒布禁止諷刺他人的法令,從文字到諷刺喜劇,都包括在內。其實這是一個管理問題,而非控制。書籍控制及檢查,源自思想統(tǒng)治的需要;
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也未嘗不可以說是權力—信仰危機的產物。哪怕權傾一時,神經(jīng)過敏的統(tǒng)治者仍然意識到潛在的危機,及至面臨崩潰的末日,則從一般的控制發(fā)展到瘋狂的鎮(zhèn)壓,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權力者從本質上說是虛弱的。他們稱文字為“黑死病”,比子彈還厲害的“紙彈”。意大利那不勒斯當局針對一位被捕教授的起訴書說:“人類最可惡的三大敵人是:筆、墨水和紙!苯袒食闪恕皯謺摺(BIBLIOPHOBES)。當基督教成為“國教”,取得世俗社會的控制權以后,就開始打擊異端;
在漫長的中世紀,教權炙手可熱,對書籍的禁毀已經(jīng)擴大到了相當?shù)囊?guī)模。1309年,巴黎禁毀了三大車猶太教典籍;
西班牙于1490年焚毀了一座藏有六千卷書的藏書樓;
至1596年,意大利僅克雷莫納就焚毀了一萬二千冊書。焚書在中世紀十分常見,異端分子也動輒被燒死,如布魯諾。在此期間,教皇多次下詔禁書,然而畢竟沒有形成嚴密的組織。比較制度化以后的劫難,所有這些,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稓W洲書報檢查制度的興衰》一書認定,在十六世紀以前,歐洲并沒有近代意義上的書報檢查制度。查禁作為一種制度,是隨著書籍數(shù)目的劇增和思想的廣泛傳播而產生的。這時,大學建立起來了,知識和思想的需求量增大,印刷術的發(fā)明代替了手工抄書。擴大的圖書市場對權力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印刷商居然可以說:“只要有二十六個鉛字兵,我就可以征服世界!”為此,統(tǒng)治者必須建立專業(yè)性的書報檢查機構,并使之同所有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相協(xié)調,連結成嚴密的大網(wǎng),從而把具有危害性的思想文字悉數(shù)消滅于有形與無形之中。

  在中世紀,書報檢查由各地主教會的宗教裁判官組成的機構進行。在王權取代教權之后,這樣的檢查機構則由酷吏,一般官員,以及個別專業(yè)人士組成。尼古拉一世時,檢查機構竟多達十二個類型。這種機構的成員,絕大多數(shù)是權欲熏心,不學無術者,余下便是聽命惟謹?shù)呐牛虼,所謂檢查也就注定是無知、愚蠢、橫蠻透頂?shù)男袨椤K麄兎蠲贫ɑ蚬冀麜夸。這類目錄,有的是教皇親自制訂的;
1571年庇護五世還曾下令設立“禁書目錄部”,專司有關書目的編纂和禁例的制定。先是禁內容,后是禁作者,只要作者被確定為異端分子,他的所有著作都得被列入禁書之列。因人廢言,比比皆是,隨意性很大。對于各類禁書目錄,《歐洲書報檢查制度的興衰》一書所列甚詳。每公布一次禁書目錄,都意味著對圖書館的一次劫洗。書中援引作家拉蒂努斯1559年寫給他的朋友的信說:“在許多書離我們而去的年代里,為什么還要再考慮寫新書呢?在我看來,至少在未來的幾年里除了寫信,沒有人再膽敢動筆了。剛剛出版了一部目錄,列出不允許我們收藏的書,否則會遭來絕罰,它們的數(shù)量是如此之多,尤其是德國出版的,幾乎沒有什么可以留下來的了!奔{塔利•科姆斯寫道:“到處都是燒書的大火,這情景使人想起了特洛伊之焚,無論私人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無一幸免,有的館幾乎空了……!贝蠹s因為出版業(yè)的發(fā)達,焚不勝焚,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出版前檢查;
像托爾斯泰著名的小說《復活》,經(jīng)過五百多次修改才得以出版。對印刷的控制特別嚴厲。1542年,教廷恢復異端裁判所,翌年即規(guī)定所有圖書的書名貝須印有主教授予的“準印許可”,未經(jīng)教會同意,任何書籍不得印刷。英國查理二世于1662年頒布“信仰一致法”,同時頒行“制止出版誹謗、叛國和未經(jīng)許可之圖書和小冊子”法案,簡稱“許可證法”。其中,對于執(zhí)行辦法,也有著嚴密的規(guī)定。直至1695年“許可證法”廢除以前,都以出版前檢查為主,其他國家亦大抵如此。1695年以后,則改以出版后檢查為主,追懲制代替了預懲制。

  從實際運作方面看來,預懲制與追懲制其實很難分開,更多時候是彼此交相使用的。在取消出版前檢查后,一些國家便把這筆中世紀的遺產融人普通法中,大可以用“濫用出版自由”為借口,對需要禁毀的圖書及需要打擊的作者予以有效的懲罰,且使懲罰變得更為“合法”。在十九世紀,出版后檢查最嚴厲的歐洲國家有俄國、奧地利、匈牙利和德國。這些國家明文規(guī)定,“未審”報紙在印刷的同時須將副本送交當局,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即及時沒收銷毀出版物,關閉出版社。此外,還有銷售前檢查。有違禁令的印刷商,遭到檢查機關從酷刑,到革除教籍,罰款,乃至停業(yè)等各種不同的懲罰。檢查官和出版總監(jiān)常常帶人搜查住宅、店鋪、印刷所、倉庫等。作為警告制度,尼古拉時代還發(fā)明了“約談”。延綿數(shù)百年的檢查制度成績偉大。從1559年至1948年,教廷共出版禁書目錄五十四種,教廷禁書部記錄在案的宗教裁判所書籍禁令共九百多道,禁書總量為四千多種,遭到全禁的作者多達數(shù)十人。而這些作家,無一不是世界一流人物;
現(xiàn)在撰寫的世界文學史和文化史,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而閃耀光輝。僅瑞士蘇黎世地區(qū),從1500年至1700年因著書觸犯當局而被處死的作家就有七十四名,至于肉刑、監(jiān)刑和罰金者更不計其數(shù)。據(jù)介紹,十八世紀中期,幾乎沒有哪一個作者沒有在監(jiān)獄中蹲過二十四小時以上的。

  統(tǒng)治者以無所不在的檢查制度極力制造恐怖,從而促使書商和作者進行自我檢查。有一位叫薩伏林的俄國記者說:“自我檢查比政府檢查更苛刻,也更殘酷!眾W地利作家弗蘭克在日記中寫道:“那些本來自信的作者,情緒如此低落,他們不得不用自我審查來毀掉每一點天生的思考力。”詩人安東尼烏•費雷拉寫道:“我生活在恐懼之中,當我寫作和說話時,我害怕,甚至在我竊竊自語,在沉默或思考時,也感到恐懼!逼群Φ娘L氣搜索每個人的靈魂,剝奪思想,蹂躪心靈,肆意破壞生命的尊嚴,固有的意志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人類世界歸于死寂。書報檢查制度破壞之巨,不能僅僅以被禁毀的書目多少,或以此相關的懲罰的繁苛程度為依據(jù),還應當對精神的虐殺有足夠的估計。然而,精神的損傷難以量化,我們只能從一代人和數(shù)代人的普遍的生活風氣、精神狀態(tài)和整體的文化性格中,窺見統(tǒng)治者的手段的博大、細密,及其影響的深遠。

  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一直在進行。實際上,任何禁錮和壓迫都無法遏制人們對自由的渴望。這時,作家以寓言、反諷、影射等手法豐富了語言藝術;
畫家創(chuàng)作漫畫,政治漫畫是頗令當局感到頭疼的。他們以退為進,在逃避迫害的途中頑強地表達思想。在嚴厲的檢查、刪改、禁毀之下,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只能走向凋零,或以扭曲的風格出現(xiàn)。出版商發(fā)展了地下印刷業(yè),書商則使地下書業(yè)貿易變得活躍起來。禁錮愈厲害,地下活動愈頻繁;
或者可以倒過來說,哪里地下活動最頻繁,那里的禁錮便愈見厲害。

  突出的是盜版問題!稓W洲書報檢查制度的興衰》中以大量史實表明,盜版來源于出版特權,是對業(yè)已形成的商業(yè)壟斷的一種反動。如英國從亨利七世開始指定御用出版商到亨利八世授予一批所謂“負責的出版商”,讓它們具有專有權利,把所有法令法規(guī)、議會決議、文告和圣經(jīng)的印刷權授予他們;
還劃出部分領域授予專利,如出版語法書、法律書、歌本和贊美詩等的印刷權,指定授予對象,而使多數(shù)印刷商無從染指。這樣,沒有特權的商人只好盜印。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歷代的禁書最受歡迎,于是“禁書目錄”成了全歐洲最大的圖書免費廣告。圖書一旦被禁,即被全社會“推銷”,而盜版這類圖書則往往贏得巨大利潤。在專制時代,盜版書對于思想的傳播是起了積極作用的,可謂功不可沒。姑不論動機如何,它打擊了特許制,使各種檢查法規(guī)在這匹隱藏的“木馬”面前統(tǒng)統(tǒng)失效。不妨說,這是出版界的另一場“特洛伊戰(zhàn)爭”。

  要廢除出版特權,廢除書報檢查制度以及與此相應的罪惡的懲罰措施,除非實行革命。期待一個專制政權自行完善是徒勞的。書中列舉的幾個歐洲國家,其中英國和法國廢除檢查制度——從終止許可證法到廢除印花稅——都較為徹底,原因是它們先后進行過血與火的革命。整個廢除過程,英國用了二百多年,法國只用九十年。法國的革命方式是更為激進的。歐洲各國君主都十分害怕法國大革命,為此,書報檢查也特別嚴格;
一些國家規(guī)定,報紙只要提及法國的事情就要查封。奧地利曾一度下令關閉圖書館,其檢查目標后來甚至擴大到扇子、鼻煙盒和玩具上的箴言和題詞;
從法國運來的器物,只要繪有“自由”字樣都要清除掉。在1793年雅各賓專政時期,俄國焚毀了一萬九千種有關書籍,卡特琳娜還禁止了一切來自法國的物品。這些專制政體的頭面人物,對革命的恐懼已經(jīng)到了神經(jīng)質的地步。然而可笑的是,一些自命為客觀、中立的學者,或是以“民間立場”相標榜的知識分子,居然也抱持當年這些君主的態(tài)度:否定革命、嘲笑革命、畏懼革命、詛咒革命!他們應當知道,沒有近代革命的發(fā)生,人類在中世紀的巨大的陰影下不知還要匍匐多少個世紀!從書中可以看到,在歐洲,書報檢查特別野蠻和持久的國度,就是德國和俄國;
它們未曾有過大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清洗,因此更多地保留了封建王國的封閉與專橫。自然,革命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且革命本身也可能不只一次地背叛自己。法國在“舊制度的死亡證書”——《人權宣言》中宣稱,“思想和意見的自由傳播是人類最可寶貴的權利之一”。兩年后,這一原則,即廢除出版檢查制度和維護出版自由被寫入第一部憲法,成為法國政府必須恪守的基本原則。然而,拿破侖登臺之后,隨即背棄憲法有關的承諾,于1810年成立出版管理署,設立新聞檢查官,正式恢復書報檢查制度,大力砍殺對立的報紙,積極扶植發(fā)行官報。他認為,“四家有敵意的報紙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他對警察總監(jiān)富歇說,“大革命時代已經(jīng)結束,在法國只能存在惟一的黨派,我決不容忍報紙說出或做出有損于國家利益的事情!痹诜▏,為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前前后后有過多次反復,其激烈程度是世界罕見的。但是,應當看到,這種復辟倒退的現(xiàn)象,并非由革命引起,恰恰相反,乃是舊制度的遺產。從漫長的中世紀到民族國家的建立,專制主義根深蒂固。書報檢查作為一種制度即使被廢除以后,在歐洲各國,對思想文字的控制,仍然得以以各種變異的、零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仍然進行書報檢查。這項工作開始時是由國家政治保安總局進行的,黨通常不加干預;
1923年以后,鼓動宣傳部的官員就已開始密切注意文學團體的活動,通過行政手段,進行作家登記,審讀文學報刊,嚴格控制出版社。1925年中央委員會還曾介入文學界的爭論,發(fā)布過有關的決議。即使在比較寬松的時期,倘要禁止某個作家出版作品,一樣是十分堅決的。在斯大林當政時期,書報檢查猶如一道巨大的閘門,把“反對派”的著作統(tǒng)統(tǒng)封死了。這些書籍可以在一個早上悄然消失,而這一天,往往是在接到上面最新指示的一天。消滅異己的行動特別迅速。與此同時,新的歷史書、教科書、回憶錄乃至“百科全書”,也都以篡改過的、不誠實的內容出現(xiàn),代替砍伐所留下的出版真空。著名作家札米亞京在一封給斯大林的信中寫道,1920年以前,他已幾乎無法在國內出版任何著作了;
后來,通過高爾基的關系終于遷居國外。其他一些作家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左琴科、阿赫瑪托娃等被公開革出“作協(xié)”,茨維塔耶娃在找不到工作的窘迫中自縊身亡,古米廖夫、曼德爾施塔姆等遭到鎮(zhèn)壓,再后來則有索爾仁尼琴、布羅茨基等的流亡。工業(yè)現(xiàn)代化與政治民主化未必是同步的,或者說是必然一致的,F(xiàn)代化的道路不是只為新生事物敞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仍保有合適的空間,供專制主義的幽靈舞蹈!稓W洲書報檢查制度的興衰》一書總結說,專制主義是“書報檢查制度生存的土壤”,(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是命中要害的。要徹底廢除檢查制度,除非徹底鏟除專制主義。

  從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開始,書報檢查制度便不斷遭到來自思想知識界的理性批判。馬克思指出,把思想方式置于法律追究的范圍之內,是專制主義檢查制度的特征。言論出版自由是人類最基本的自由權利,只要出版受到控制,一切關于思想解放和社會正義一類宣言都將成為偉大的空話。所以,爭取出版自由,自然成了被壓迫階級的斗爭的首要目標。人類的理性和智慧,將因此而集中起來,以謀求共同的福祉。正因為如此,夏多布里昂說:“出版自由是當今的全部憲法。”對于出版自由的趨勢,書中用了一位演說家在1840年的一段話進行描述,說:“現(xiàn)在,印刷機的有力的滾筒每日每夜印出的成千上萬張紙,正渡過河流、穿過森林、穿過海關的封鎖,越過高山峻嶺,用它那智慧的炮彈,在未來的戰(zhàn)場上奮勇直前,靠思想的宣傳機器和出版自由,你們將無往不勝!”出于人性的基本要求和生存的實際需要,事情確如全書最后部分的題目所宣示的,“廢除檢查制度是歷史的必然”。但是,通往自由的道路是漫長的,曲折的;
許多時候充滿風險,出現(xiàn)反復,這也是無疑的。

  沈先生的著作把書報檢查從出版史上特意抽離出來加以放大闡述,具有特別的意義,超出歷史學一般的實證主義的學術范圍。其實,出版史的主要線索,不是科學技術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而是環(huán)繞出版物展開的更為廣泛而深入的文化斗爭!稓W洲書報檢查制度的興衰》把書報檢查同政治文化制度,同權力和權力者聯(lián)系起來,的確捉住了問題的要害。但是,對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不同文化形態(tài)之間的影響等,書中缺乏適當?shù)恼疹。其中,把歐洲廢除檢查制度定在十九世紀中期,這個界限也不是不可以商榷的。至少,延至二十世紀,希特勒的德國和斯大林的蘇聯(lián),對于書報的審查是嚴厲的。用魯迅的話說是“代代跨灶”,許多地方超越了前人,甚至史無前例。我們是看重文牘的考究,譬如廣告稅、印花稅的廢除等等,還是重在實質的考察?這是一個問題。在歷史研究方面,我們如何消化和運用類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概念,如何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時間的間離,則是另外的一個牽涉更廣的問題。最近有一本新書,是一個叫J·D·亨特的人寫的,名為《文化戰(zhàn)爭:定義美國的一場奮斗》,其中有一節(jié)就是“審查制度”。歷史的前后比照是饒有意味的。同為審查,今日的歐美社會,無論內容或形式,都畢竟大不同于往昔了。

  至于東方社會的書報檢查制度的變遷,也當有人進行書面系統(tǒng)的清理了。與西方相比較而言,對于東方,從亞里士多德到黑格爾到馬克思,都是視之為“野蠻”、“停滯”,更帶專制主義性質的。所謂“東方?jīng)]有歷史”,所指大約就是這層意思罷。

  

  2000年6月,時值酷暑

相關熱詞搜索:史上 沉重 人類 出版 林賢治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