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2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先秦時期的散文篇一:先秦說理散文
先秦說理散文
諸子散文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諸子散文語言的發(fā)展
?《論語》多為口語記錄,樸實簡明,“略無華飾,取足達意而已。”《孟子》明白曉暢,長于辯論,“漸有繁辭,而敘述時特精妙!遍_始向書面語轉(zhuǎn)化!肚f子》散文氣勢宏大,文辭富麗,描寫傳神,舒卷自如,極富情感性。文學色彩更濃!盾髯印贰ⅰ俄n非子》重視語言的修飾和錘煉,準確生動,富于變化要,文辭豐美,含義深刻,已是純熟的書面語。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春秋末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左傳》
孔子的生平
?身世 ?志于學 ?創(chuàng)辦私學 ?仕途 ?周游列國 ?整理文獻
孔子的身世
?宋國貴族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保ā妒酚洝た鬃邮兰摇罚 ?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赘讣紊窘鸶,木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防叔畏華氏之逼,奔魯! (《孔子家語》)
志 于 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志 于 學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述而)
志 于 學
(論語·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
? (《史記·孔子世家》)
志 于 學
?學詩習禮,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委吏、乘田、會計當 ?27歲,師郯子; ?34歲,拜見老子;
?通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述而)
創(chuàng) 辦 私 學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
后,?-?-吾聞圣人之后,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厘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 (《史記2孔子世家》)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
有二人。
? (《史記2孔子世家》)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
(論語·雍也)
?子謂顏回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論語?¤述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論語·述而)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論語·先進)
顏淵死,子哭之慟。 從者曰:??子慟矣!?ˉ
曰:??有慟乎?非夫人為慟而誰為??ˉ 從者曰:??子慟矣!?ˉ?±
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ˉ?±
?論語·先進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論語·先進)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 (論語·雍也)
?顏淵喟然嘆曰: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
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
末由也已!
?論語·子罕
?叔孫武叔毀仲尼。
?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
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
?陳子禽謂子貢曰:
?“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 ?子貢曰:
?“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論語·子張
仕 途
仕 途
?51歲 中都宰
?52歲 小司空大司(來自:m.newchangjing.com 蒲公 英文 摘:先秦時期的散文)空大司寇攝相事
夾谷之會
?53-55 大司寇
墮(隳huī )三都
?55歲-68歲 ?周游七個諸侯國:
衛(wèi)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
整 理 文 獻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先秦時期的散文篇二:先秦兩漢散文 筆記
第一章 先秦散文概說
第一節(jié) 我國散文的起源
1、散文的概念
與韻文相對(不押韻即散文),出現(xiàn)較晚
概念:山谷詩騷妙天下,而散文頗覺瑣碎局促——宋《鶴林玉露》
2、散文的產(chǎn)生
從文字記事開始(比詩歌出現(xiàn)晚,詩歌在文字產(chǎn)生前已經(jīng)以口頭流傳的形式存在) 文字產(chǎn)生前,兩種記事方式
A結(jié)繩記事
B刻劃符號記事
甲骨文
甲骨占卜:序辭、命辭、占辭、驗辭
鐘鼎彝器
周易(接近規(guī)范的散文)
卦:卦畫、標題、卦辭、爻辭
內(nèi)容:
1、表現(xiàn)行旅生活
2、反映戰(zhàn)爭
3、反映尖銳社會矛盾
4、反映原始風俗
第二節(jié) 先秦散文的特點
中國古代散文總體的特征
1、強調(diào)實用
2、濃郁的政治色彩(實用是為政治服務(wù),與官方緊密聯(lián)系,大部分散文都是官方文書)
3、散文的理論穩(wěn)定少變(文以載道、證道、喻道、明道)
先秦散文的特點
1、主要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
歷史散文的產(chǎn)生,源于史官傳統(tǒng)
諸子散文的產(chǎn)生則與周王朝統(tǒng)治權(quán)衰落、士階層興起有密切關(guān)系
2、文史哲不分
3、我國古代各種文體文章濫觴
第三節(jié) 先秦散文的發(fā)展階段
一、殷商西周 先秦散文的形式階段
甲骨卜辭、殷周的銅器銘文 《周易》中的《卦辭》、《爻辭》和《尚書》中的《商書》、《周書》
主要是占卜語錄和王公言辭政令的記錄
篇幅短小、文采不多,大都佶屈聱牙,艱澀難懂
二、春秋戰(zhàn)國之際,歷史散文空前繁榮,臻于成熟,諸子散文嶄露頭角
歷史散文:《春秋》、《國語》、《左傳》
諸子散文:《老子》、《論語》、《孫子兵法》
諸子散文以語錄體為主,文字簡練、篇幅短小,富有哲理性,但論述未充分展開
三、戰(zhàn)國中期,唱主角的是諸子散文
以《孟子》、《墨子》、《莊子》為代表,從語錄體逐步發(fā)展為對話論辯體,專題論文
四、戰(zhàn)國后期
歷史散文:《戰(zhàn)國策》、《晏子春秋》
諸子散文:《荀子》和《韓非子》,代表先秦論說文的最高水平
第二章 先秦歷史散文
第一節(jié) 《尚書》、《春秋》
一、《尚書》
1、《尚書》的成書與真?zhèn)螁栴}
現(xiàn)存最早的上古歷史文獻集
包括《虞書》、《夏書》、《商書》、《周書》
關(guān)于《今文尚書》與《古文尚書》
《今文尚書》——晁錯
《古文尚書》——孔安國
2、《尚書》在散文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中國古代散文形成的標志
《尚書》的文體:典、謨、訓、誥、誓、命
最早的議論文:《無逸》、《秦誓》
最早的敘事文:《顧命》、《堯典》
《尚書》文章特點
語言特點:文字古奧、佶屈聱牙
風格:質(zhì)直古樸
二、《春秋》
現(xiàn)存最早的歷史著作
現(xiàn)存《春秋》乃魯國編年史,相傳為孔子所撰,以魯國十二國君為序,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逐年記載這242年間魯國的歷史。
《春秋》記事簡約,如同大事記,但所載內(nèi)容多真實可信,可以定為信使。
《春秋》文字簡括、平實、含蓄、明白流暢。
《春秋》對后代歷史著作有重大影響,尤其在遣詞造句中寓褒貶義,被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第二節(jié) 《左傳》
一、《左傳》的作者及其成書
作者:左丘明
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
成書于春秋末至戰(zhàn)國初這個范圍
記事年限比《春秋》略長
二、《左傳》的內(nèi)容
1、通過對“春秋五霸”霸業(yè)興衰的敘寫,反映了當時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過程。
2、反映了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內(nèi)部的政治經(jīng)濟變革,特別是從領(lǐng)主貴族統(tǒng)治向新興地主階級統(tǒng)治轉(zhuǎn)化的過程。
3、熱情歌頌了一大批有作為的政治家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人物,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批判了統(tǒng)治者的荒淫殘暴,表現(xiàn)了愛憎分明的進步歷史觀。
◆三、《左傳》的藝術(shù)成就
1、敘事詳密完整,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生動,注意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
2、善于描寫戰(zhàn)爭。
3、文辭簡練含蓄、尤其是外交辭令應(yīng)對得體,委婉盡致。
四、《左傳》的影響
形成了我國優(yōu)良的史學傳統(tǒng)(作者有進步的歷史觀,有鮮明的是非觀、價值觀、有民本思想,直接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判)
成為中國古代散文的典范(長篇敘事、外交辭令)
《左傳》敘事注重細節(jié)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刻劃、注意通過任務(wù)語言舉止表現(xiàn)人物個性,講究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故事性、戲劇性,這些都對后代小說家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國語》
一、《國語》的成書
◆我國第一部國別史
《國語》的作者,司馬遷說乃《左傳》作者左丘明;全書21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把部分
記事起于周穆王,迄于魯?shù)抗,以記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各國貴族言論為主,通過人物言論反映春秋列國的政治、軍事和外交活動。
《國語》與《左傳》
《國語》:國別史,以記言為主;
《左傳》:編年史,以記事為主;
《國語》稱為《春秋外傳》;《左傳》稱為《春秋內(nèi)傳》——《漢書 律歷志》
二、《國語》的思想傾向:與《左傳》較為一致
◆三、《國語》的文學評價
1、人物描寫有長足進步
2、故事情節(jié)生動,在歷史真實的基礎(chǔ)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虛構(gòu)。
《尚書》多載訓誡之文,《春秋》多寓褒貶之言,《左傳》多敘列國之事,《國語》多記教誨之語。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策》
一、《戰(zhàn)國策》的成書
國別體史料匯編
◆劉向編定命名(西漢后期)
按東周、西周、秦、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共12國的次序
主要內(nèi)容:記述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時互相辯論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一部縱橫家的活動記錄
二、《戰(zhàn)國策》的思想傾向
記敘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的言論及其縱橫捭闔的斗爭,宣揚了縱橫家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崇尚計謀策略、尊奉機巧權(quán)變)
◆三、《戰(zhàn)國策》的文學價值
1、敘事生動形象,故事完整而富于戲劇性。
2、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有鮮明的個性。
3、說理論辯,言辭犀利,精辟。
4、善于用寓言故事來作比喻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第三章 先秦諸子散文
第一節(jié) 諸子和諸子的政治主張
諸子的三層意思:(1)對人的尊稱;(2)指有思想的思想家、理論家;(3)指那些思想家的著作
1、諸子散文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公元前500年
“軸心時代”——雅斯貝爾斯(德國)——《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2、“春秋戰(zhàn)國”軸心時代的背景
(1)禮崩樂壞的社會大裂變
(2)多因素的沖突、交織與滲透,提供了文化重組的機會
(3)學術(shù)環(huán)境寬松為道術(shù)“天下裂”提供了條件
(4)士的崛起,私家學者集團的興起
3、諸子百家及其理論主張
十家九流,百家爭鳴
儒、墨、道、法、名、雜、農(nóng)、縱橫、陰陽、小說
孔子的思想:禮、仁
孟子繼承:仁——仁政
荀子繼承:禮——禮治
第二節(jié) 諸子散文的文學成就
一、《論語》
1、孔子的生平
2、《論語》及其文學評價
A、《論語》的成書
(1)孔子及其弟子門人言行的記錄,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
(2)成書時間大體在戰(zhàn)國初年
◆B、《論語》文學評價
《論語》散文最大的特點是言簡意賅,語言精練含蓄,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幽默風趣,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
其次,通過對人物神情語態(tài)的生動描寫,刻畫出孔子等人物形象。
二、孟子和《孟子》
1、孟子的生平、《孟子》的成書
◆《孟子》的文學評價
首先,流暢善辯、辭鋒犀利,富于戰(zhàn)斗性和鼓動性,有縱橫家、雄辯家的氣概。 其次,善于運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寓言故事闡明道理。
第三,善于掌握對方心理,因勢利導進行論辯。
三、莊子和《莊子》
1、莊子生平
◆2、《莊子》文章的特色
A、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汪洋恣肆,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B、《莊子》長于描繪、善于形容,敘事狀物常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文之神妙,莫過于能飛,莊子之言鵬曰“怒而飛”,今觀其文,無端而來,無端而去,殆得“飛”之機者!獎⑽踺d《藝概 文概》
C、富于抒情意味,充滿感情色彩。
D、大量使用語言。
四、荀子和《荀子》
《荀子》的文學評價
A、說理縝密,風格醇厚
B、善用比喻、排比,以鋪列論據(jù)作論證,已開駢儷先河。
C、第一個以賦名篇,開創(chuàng)賦體文學之先河。
◆從荀子開始,論說文走向成熟。
五、韓非與《韓非子》
1、韓非的生平(先秦論說文的最高水平)
2、《韓非子》的文學評價
A、思想犀利,文字峭刻。
B、邏輯嚴密,理充辭暢。
C、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和歷史資料作論據(jù)來加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先秦時期的散文篇三:先秦諸子散文背誦內(nèi)容
《論語》要求背誦內(nèi)容:
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5、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 ,其何以行之哉?"
7、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淍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9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0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11、子曰:“”
12、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先秦 散文 時期 先秦諸子散文 先秦歷史散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