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打翻的調色盤 [五彩灘:上帝打翻的調色盤閱讀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8-12-1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五彩灘:上帝打翻的調色盤
張永祿
①在中國內陸有一種奇特的地理景觀,其地貌特征表現(xiàn)為斷續(xù)延伸的土墩,間隔分布的地貌組合,被稱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風環(huán)境下形成的一種風蝕地貌類型。
②五彩灘又稱五彩河岸,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也格孜托別鄉(xiāng)境內,地處額爾齊斯河北岸,海拔大約480米,在布爾津至哈巴河縣之間距布爾津縣城24公里處,北距喀納斯景區(qū)200余公里。
③五彩河岸由于長期受風蝕水蝕以及淋溶等自然作用的影響而形成的。在階地斜坡上溝壑縱橫,溝谷與小土梁相間發(fā)育,間寬5-10米,土梁高一般為5-15米,最大高度約25米,高低錯落,分布面積3平方公里左右。這里地處干旱多風地帶,由于河岸巖層間抗風化能力的強弱程度不一,形成參差不齊的輪廓,巖層以紅色、土紅色、淺黃和淺綠色砂巖、泥巖及砂礫巖組成,巖石色澤各異,五彩繽紛,狀如彩色古堡、怪獸、峰叢等奇特造型的風蝕地形,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大風起時,會發(fā)出怪異的聲音,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④五彩灘一河兩岸,南北各異。南岸,有綠洲、沙漠與藍色的天際相合,風光盡收眼底。北岸,是懸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勢起伏。這里的巖石顏色多變,在日出日落時分的陽光照射下,五彩隨光線的變化而變化,巖石的色彩以紅色為主,間以綠、黃、白、黑及過渡色彩,色彩斑斕、嬌艷嫵媚,因此被稱作“五彩灘”,并號稱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尤其夕陽西下時這里變得更為柔和絢麗,在“城池”與“山谷”之間,幻化出不同的色彩來:從金黃,褐黃,土黃,到柔順的一抹淺黃,還有玫瑰紅,棕紅,層層疊疊,波浪般相擁而來。
⑤夕陽西下又恰是牧歸時,而在不遠處的阿克吐別克吊橋上會時不時有哈薩克牧民騎著高大的駿馬趕著羊群從吊橋上走過,給安靜的五彩河谷平添些許生氣。
⑥額爾齊斯河是我們國家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東南向西北流入哈薩克斯坦。是僅次于伊犁河的新疆第二大河。河水平緩開闊,有一座吊橋,即著名的“阿克吐別克鋼索橋”,將對岸的綠色河灘谷地和雅丹地貌連接起來。
⑦在額爾齊斯河的兩岸,一邊是茂密的楊樹林,一邊就是經(jīng)過風蝕雨剝色彩斑斕的火山熔巖,楊樹林和五彩灘遙遙相望。這里的楊樹林據(jù)說除了有非常珍貴的黑楊外還有青楊、白楊、苦楊、胡楊等四大楊樹種群。秋色中的楊樹林,色彩是絢爛的,還有那平緩而開闊的額爾齊斯河宛若一條藍色的飄帶嵌在金色的五彩灘和綠色的楊樹林中間,河上的吊橋連接兩岸,增添了幾分浪漫。五彩灘除了有色彩絢麗,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有巨礫重迭,銀波翻騰的額爾齊斯河,還有璀璨的,令人驚艷心醉的楊樹林,敢問還有什么地方能和五彩灘相媲美呢?
⑧一般的雅丹地貌周圍都是戈壁荒漠,但五彩灘卻無比奇妙地襯托著對岸的綠色河谷。截然不同的地貌一河隔兩岸,儼然兩重天,對比強烈又渾然天成,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這就是布爾津額爾齊斯河的五彩灘。
(取材于“新疆旅游網(wǎng)”,略有改動)
15.根據(jù)原文回答,雅丹地貌是怎樣形成的有何地貌特征?(用一句話概括)(5分)
16.第③段劃線部分列舉了一系列數(shù)字,有何表達作用,請概括回答。(5分)
17.第⑦段中加點詞“據(jù)說”可否刪除?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體現(xiàn)了說明文什么特點。(4分)
18.文章介紹美麗的五彩灘怎樣一幅獨特的畫面美?請結合原文簡要概括。(5分)
(一)(共19分)
15.(5分)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風風蝕下形成的,斷續(xù)延伸的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的組合地貌。(答出形成原因及地貌特征,并用一句表達,無語病可得滿分。)
16.(5分)這一組數(shù)字說明了五彩河岸的雅丹地貌溝谷(凹地溝槽)與小梁(土墩)之間的寬度(或兩個小土梁之間的寬度)以及小土梁的高度和這種地貌的分布面積,(2分)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同時能通過這些數(shù)字感受到長期風蝕水蝕使地貌發(fā)生變化的程度。(3分)(要求結合說明對象的特點說出列數(shù)字說明方法的作用。)
17.(4分)不能刪。(1分)因為這里的楊樹林有中在楊樹種群的說法是未經(jīng)作者實地考證的,不是確切的。如果刪去“據(jù)說”一詞,該說法與實際就不相符合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3分)
18.五彩灘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一河兩岸,南北各異。南岸是茂密的楊樹林,構成綠洲、沙漠與藍天相接的無限風光;北岸是懸崖式的色彩斑斕的雅丹地貌。二者之間有一條額爾齊斯河相隔,河上一座吊橋連接兩岸。儼然兩重天,對比強烈又渾然天成。(答案要點:南岸、北岸不同的特點以及由額爾齊斯河隔開,構成一輻對比強烈的畫面。)
相關熱詞搜索:五彩灘:上帝打翻的調色盤閱讀答案 被上帝打翻的調色盤 上帝的禮物閱讀答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