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閻連科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0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閻連科的散文篇一:著名散文作家

著名散文作家

社會主義初期

巴金(1904-2005)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筆名巴金,四川成都人,1928年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后來又寫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說,1982年曾獲“國際但丁文學獎”,巴金先后擔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

丁玲(1904-1986)現(xiàn)代女作家,原名蔣偉,又名蔣冰之,湖南臨澧人。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太陽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二等獎。

趙樹理(1906-1970)現(xiàn)代小說家,山西沁水縣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短篇小說《小二黑結(jié)婚》《登記》等。他的作品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被譽為“山藥蛋派”。

周立波(1908-1979)現(xiàn)代作家,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曾榮獲斯大林文學獎。解放后,他參加《解放了的中國》彩色影片攝制工作,再次榮獲斯大林文學獎。另有長篇《鐵水奔流》《山鄉(xiāng)巨變》。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獲1979年短篇小說一等獎。

艾青(1910-1996)現(xiàn)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

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shù)聯(lián)盟”,同年被捕。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大堰河》,其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戰(zhàn)爭期間,寫了長詩《向太陽》《火把》。解放后寫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贊歌》等。

楊朔(1913-1968)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山東蓬萊人。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反映抗美援朝的《三千里江山》,他的散文《荔枝蜜》《茶花賦》《海市》《香山紅葉》等都是優(yōu)秀散文佳作。

孫犁(1913-2002 )現(xiàn)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省安平縣人。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荷花淀》;小說散文結(jié)集《白洋淀紀事》。他的小說充滿詩情有“詩體小說”之稱。

徐遲(1914-1996)現(xiàn)代詩人、報告文學作家。原名徐高壽;浙江省吳興人。他前期作品有詩集《二十歲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又寫了特寫集《我們這時代的人》《慶功宴》。1978年寫的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獻給全國科學大會的厚禮。

賀敬之(1924- )現(xiàn)作詩人、劇作家,山東嶧縣人。1942年,他和丁毅執(zhí)筆集體創(chuàng)作的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金。建國后,寫了《回延安》《放聲歌唱》《西去列車的窗口》等有名的詩篇。

新時期作家

王蒙(1934- )當代作家,北京人。其處女作是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影響很大,從1976-1981年發(fā)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寶貴的》《悠悠寸草心》《春之聲》分獲1978、1979、1980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

張賢亮當代著名作家,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等為代表作。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通縣人。十三歲就開始創(chuàng)作,十七歲就發(fā)表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青枝綠葉》,1979年以后寫的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短篇小說《峨眉》分別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

蔣子龍(1941- )當代作家,河北滄縣人。其成名作是《機電局長的一天》。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榮獲1979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一等獎,《開拓者》榮獲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

劉心武(1942- )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其短篇小說《班主任》榮獲1978年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長篇小說《鐘鼓樓》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1938- )當代女作家。其處女作《從森林里來的孩子》和后來寫的《誰生活得更美麗》分別獲1978、1979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高曉聲(1928- 1999)當代作家,江蘇武進縣人。代表作《李

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分別獲1979、1980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李存葆當代作家,山東五蓮縣人。其報告文學《將門虎子》榮獲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全軍征文一等獎,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huán)》《山中,那十九座墳塋》都是優(yōu)秀作品。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生于陜北清澗縣一個世代農(nóng)民家庭,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風格樸素、現(xiàn)實主義;《平凡的世界》深刻描寫社會底層,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賈平凹(1952-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作品《廢都》、《病相報告》等,中國鄉(xiāng)土作家代表。

莫言代表作《紅高粱家族》、《生死疲勞》、《檀香刑》、《豐乳肥臀》、《蛙》等,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 得者。

鐵凝 《哦,香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多次獲國內(nèi)文學獎。中共中央委員,并任命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

中國先鋒作家

殘雪:《山上的小屋》、《蒼老的浮云》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馬原《岡底斯的誘惑》

格非《格非文集》

劉文韜《情系大地》、《醬業(yè)大王》、《劉文韜全集》[1-3] 。

中國自由作家

高行健 長篇小說《靈山》、《一個人的圣經(jīng)》,世界首位華人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劉賓雁 紀實文學《人妖之間》,中國官場首位揭露文學作家。 蘇曉康 長篇紀實文學《河殤》,改革開放后中國大陸首位具有獨立思想的作家。

葉文福 詩歌《將軍,你不能這樣做》、《舉起森林般的手,制止》、《我是飛蛾》,大陸新時期首位具有獨 立 思想的著名詩人。

王土 小說《歡樂之河》、《大城市之小孩玩火》、《拘留十五日》中國首位長期堅持于城市大貧民窟描述 社會底層真實生活的作家。

余華 小說《兄弟》、《活著》、《在細雨中呼喊》,中國當代文學首位堅持以批判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并注重作 品思想性的作家。

閻連科 小說《為人民服務(wù)》,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堅持以批判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并注重作品思想性的作家。

通俗流行作家

閻連科的散文篇二:美文三篇

父親的樹

閻連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來乍到時,萬物恍恍惚惚蘇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藍得唐突和猛烈——忽然,農(nóng)民分地了。農(nóng)民們也就一邊站在田頭燦爛地笑;另一邊,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樹木都給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樹自然也該是我家的財產(chǎn)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變了臉,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冊賬和手里,至少家里還留有一棵、幾棵樹。幾天間,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檁可梁的樹木就都不在了。

和別家田頭都有樹一樣,我家的地頭也有一棵越過碗粗的箭楊樹,筆直著,在春天,楊葉的掌聲嘩脆脆地響。當別家田頭的樹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樹樁時,那棵楊樹還孤零零地立著,像一個單位廣場上的旗桿樣。父親幾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樹的粗細和身高,知道把樹伐下來,蓋房做檁是絕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終,父親沒有砍那樹。鄰居說:“不砍呀?”父親說:“它還沒真正長成呢! 就沒砍。就讓那原是路邊田頭長長一排中的一棵箭楊樹,孤傲挺拔地豎在路邊上、田野間,仿佛是豎著的鄉(xiāng)村人心的一桿旗,望著這世界,讀著世界的變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鄉(xiāng)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變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調(diào)整和更換,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別家田地了,那棵已經(jīng)遠比盆粗的楊樹也成了人家的樹。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親從那田頭上過,忽然發(fā)現(xiàn)那遠比盆粗的樹已經(jīng)不在了,路邊只有緊隨地面白著的樹樁。樹樁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著的一片雪。父親沒說話,只看了一會兒那樹樁,就朝遠處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親離開人世后,我總是念念想起那棵屬于父親的樹。再后來,他的墳頭因為幡枝生成,又長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彎柳樹。樹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細,到了碗的狀。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與水足,那棵樹竟也能在歲月中堅韌地長。鄉(xiāng)村的人多有迷信,以為幡枝發(fā)芽長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樁事。那是因為人生在世有許多厚德時

閻連科的散文

,上天才讓你的荒野墳前長起一棵樹。以此說,那墳前的柳樹也正是父親生前做人的延續(xù)和回報。每年上墳,家人都會把那彎樹修整一下枝,讓它雖然彎,但卻一樣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葉升旗一樣揚起來。就這么過了20年,那樹竟然原來弓彎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長拉得直起來,和20多年前我家田頭的楊樹一樣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墳上有許多樹,父親的那一棵,卻是最大最粗的。鄉(xiāng)村倫理中的人品與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對墳地和樹木給以給養(yǎng)的。今年正月間,80歲的三叔下世時,我忽然看父親墳前的樹沒了,被人砍去了。樹樁呈著歲月的灰黑色,顯出無盡的沉默和蔑視。再看別的墳頭的樹,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來一片林似的密和綠,現(xiàn)在也都蕩蕩無存、光光禿禿了。想到今天鄉(xiāng)村世界的繁華和鬧亂;想到路邊一年四季豎著的收購木材的華麗的廣告牌;想到我?guī)啄昵盎丶揖涂吹酱孱^路邊早已沒了樹木的蕩蕩潔凈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親墳頭被人砍樹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時代與人心從田頭伐起最終就砍到了墳頭上。

只是想,父親終于在生前死后都沒了他的樹,和人心中最終沒了旗一樣。

只是想,父親墳前的老樁在春醒之后一定會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幾時才可長成樹。成了樹,又有幾年可以安穩(wěn)無礙地豎在墳頭和田野上。

(選自《散文選刊》2010年第3期,有刪改)

【賞析】

田頭與地頭,生前與死后,樹,是父親的精神天空,也是我心靈的廣場上敬仰與懷念的道德塑像。

懷念是抽象的動詞,要想讓這個動詞有洞穿時光的力度,從而走進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那就必須有所憑借,這個憑借可以是一個事件,也可以是一個物件(事物)。本文就是選取了“樹”這一事物,題目為《父親的樹》,其實作者想表達的是父親如樹。那么,在寫作中到底選取何種事物與人物建立聯(lián)系呢,我們在寫作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困惑,其實選取何種事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發(fā)掘所選事物的象征意蘊,從而以物喻人。對于本文,樹有澤被的價值,父親有厚重的德行,所以在精神層面父親與樹之間能建立聯(lián)系。

文章如果僅僅寫到這個層面,已經(jīng)不失為一篇好文,但是作者在此基礎(chǔ)再次發(fā)力,將情感指向時代與人心,“父親終于在生前死后都沒了他的樹,和人心中最終沒了旗一樣,”文章因此而有了濟世的情懷,有了悲憫的高度。

月光下的蛙鳴

查一路

十幾年前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地準備參加這一年的高考。

在那樣一個年代,高考直接決定著一個青年一生的命運。而我的情況更特殊,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是母親含辛茹苦地把我?guī)Т?嚯y中的母親,眼巴巴地盼著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這一年如愿以償,正是對母親最好的報答,能減輕母親經(jīng)濟上和精神上的壓力。

但競爭是殘酷的,同學們懸梁刺股、焚膏繼晷地苦戰(zhàn),在學習成績上你追我趕。高考一個月前的預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慘敗。我很清楚,巨大的精神壓力起了很大的負面作用。母親見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離校不遠,她就跟老師說情,說寢室里吵鬧,讓我回家住宿,好早晚料理我的生活,給我增加營養(yǎng)。

那段時間里,她殺光了家中三十幾只仔雞,想盡一切辦法,想讓我恢復以前的體質(zhì)。然而,母親的一切努力收效甚微,我還是日復一日地消瘦下去。房間的后窗正對著屋后的一方池塘,時值燥熱的六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唧唧呱呱,呼朋引伴,發(fā)音格外響亮悠遠。一池的蛙聲就這樣緊緊纏住我一雙不幸的耳朵,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將我驚醒。母親去了一趟學校;貋砗,高興地告訴我,即使考不上,班主任已答應(yīng)讓我復讀一年。老師說,第二年,他保證我能考上。

漸漸地,蛙聲不再吵鬧了,每夜都有香甜的夢。但是,母親卻變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一天,隔壁的大媽偷偷地拉住我,跟我說,你母親為了讓你睡好覺,夜夜替你趕青蛙呢。

我將信將疑。但是,第二天夜里,月光下塘埂上,我真的看見了我的母親。

母親手拿一根長長的竹竿。她用竹竿輕輕地敲打池塘邊的每一處草叢,做得認真又虔誠。她繞著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著,一遍遍用竹竿仔細地敲打著每一處草叢。有時她停下來,站一會兒,輕輕地咳嗽幾聲,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發(fā)漂得很白。“母親!母親!”我大聲喊。母親聽不見。她全神貫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遺漏一處蛙聲??

一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堅信,有一種愛,能喚起一個人內(nèi)心潛在的力量,幫助你去戰(zhàn)勝一切困難。這一年高考,我以高分被大學錄取了。很多年已經(jīng)過去,蛙聲也一點點遠逝。

可是,我又覺得它時時都在我的枕邊,一聲聲,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誨,給我許多的人生激勵。

【寫作意蘊點撥】

母愛是文學的一個永恒主題,以何種方式去呈現(xiàn)和表達,本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路徑,歸納起來,我認為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

在困境中彰顯。母愛,不管是深沉還是含蓄,他都是一種有質(zhì)地、充滿光澤的感情,要想讓充滿的光澤的物體愈發(fā)明亮,如果給他們選擇一個背景,這個背景應(yīng)該是暗淡的。這個“暗淡的背景”在本文被具化為“枕戈待旦地準備參加這一年的高考” (2003年以前高考是7月),這里的“暗淡”顯然是一種生活的艱難和困境,作者用很多的筆墨敘說自己的生活困境。

如“苦難中的母親,眼巴巴地盼著我能高考得中。

高考一個月前的預考中,意外地遭到慘敗。

母親的一切努力收效甚微,我還是日復一日地消瘦下去。

一池的蛙聲就這樣緊緊纏住我一雙不幸的耳朵,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將我驚醒。” 在困境中突圍,以最大的可能幫助兒子完成高考,成了母親生活的主題,所以才有了“月光下趕青蛙”的舉動,而偉大的母愛也正是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彰顯。

于常規(guī)外凸現(xiàn)。在對母愛的理解中我們經(jīng)常有這樣的認識,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為人母的應(yīng)該做的,所以我們的母親在走進我們的作文里的時候,變得與其他人的母親無異,原因是我們沒有從常規(guī)中發(fā)現(xiàn)非常規(guī)。從本文來看,顯然是母親“月光下趕青蛙”的這一非常規(guī)的舉動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喚起了他內(nèi)心潛在的力量,給了他許多的人生激勵。帶給我們感動的地方也在這里。這是非常規(guī),那哪些是常規(guī)?

“母親見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離校不遠,她就跟老師說情,說寢室里吵鬧,讓我回家住宿,好早晚料理我的生活,給我增加營養(yǎng)。那段時間里,她殺光了家中三十幾只仔雞,想盡一切辦法,想讓我恢復以前的體質(zhì)!边@些事情都是常規(guī),所以作者寫作時沒有在此用力。

對司空見慣的東西,我們總是難以發(fā)現(xiàn)他的美,所以風景永遠在遠方。因此在寫作中,在選取事件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用心去探尋那個非常規(guī)的“遠”。發(fā)現(xiàn)了這個“遠”,你的作文也將因此而“美”。

另外不要忘記給偉大而純美的母愛一個澄明的空間,“月光下的蛙鳴”,這里的月光不單純指時間,閱讀之后,她會讓你久久凝望、無限遐想。(袁野)

皮囊

蔡崇達

我那個活到99歲的阿太(我外婆的母親),是個很牛的人。外婆50多歲突然撒手,阿太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親戚怕她想不開,輪流看著。她卻不知道哪里來的一股憤怒,嘴里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掀開棺材看看外婆的樣子,一會到廚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廳聽見有人殺一只雞沒割中動脈,那只雞灑著血到處跳,阿太小跑出來,一把抓住那只雞,狠狠往地上一摔。

雞的腳掙扎了一下,終于停歇了!斑@不結(jié)了——別讓這肉體在折騰它的魂靈”。阿太不是個文化人,但是個神婆。所以講話總偶爾文縐縐。

眾人皆喑啞。

那場葬禮,阿太一聲都沒哭。即使看著外婆的軀體要進入焚化爐,她也只是斜乜著眼,像是對其他嚎哭的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靜的打盹。

那年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無情。幾次走過去問她,阿太你怎么不難過。阿太滿是壽斑的臉,竟輕微舒展開,那是笑——“因為我很舍得”。

這句話在后來的生活中很經(jīng)常聽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經(jīng)常到我家來住,她說,外婆臨死前交待,黑狗達沒爺爺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幫著照顧。我因而更能感受她所謂的“舍得”。

阿太是個很狠的人,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她在廚房很冷靜地喊哎呀一聲,在廳里的我大聲問,阿太怎么了?“沒事,就是手指頭切斷了”。接下來,慌亂的是我們一家人,她自始至終,都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

病房里正在幫阿太縫合手指頭,母親在病房外的長椅上和我講阿太的故事。她曾經(jīng)把不會游泳的、還年幼舅公扔到海里,讓他學游泳,舅公差點溺死,鄰居看不過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來。沒過幾天鄰居又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鄰居都罵她沒良心,她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終于還是沒忍住問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說:“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闭f實話,我當時沒聽懂。

我因此總覺得阿太像塊石頭,堅硬到什么都傷不了。她甚至是我們小鎮(zhèn)出了名的硬骨頭,即使九十多歲了,依然堅持用她那纏過的小腳,自己從村里走到鎮(zhèn)上我老家。每回要雇車送她回去,她總是異常生氣:“就兩個選擇,要嘛你扶著我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也因此,老家那條石板路,總可以看到一個少年扶著一個老人慢慢地往鎮(zhèn)外挪。

然而我還是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92歲的時候,一次她攀到屋頂要補一個窟窿,一不小心她摔下來了,躺在家里動不了。我去探望她,她遠遠就聽到了,還沒進門,她就哭著喊,我的乖曾孫,阿太動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雖然第二周她就倔強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沒走幾步又摔倒了。她哭著叮囑我說,要我常過來看她,從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撐,慢慢挪到門口,坐在那,等一整天我的身影。我也時常往阿太家跑,特別遇到事情的時候,總覺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種說不出的安寧和踏實。

后來我上大學了、再后來到外地工作,見她分外少了。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總是請假往老家跑——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個下午,雖然我說的苦惱,她不一定聽得懂,甚至不一定聽得到(她已經(jīng)耳背了),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開那歲月雕刻出的層層疊疊的皺紋,我就莫名其妙地釋然了許多。

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個早上。母親打電話給我,說你阿太走了。然后兩邊的人抱著電話一起哭。母親說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話給我:“黑狗達不準哭。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嗎,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來看你。因為從此之后,我已經(jīng)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經(jīng)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阿太,我記住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闭堃欢▉砜赐摇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散文 閻連科 閻連科作品 閻連科圖片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