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影視設計人物造型 中國傳統(tǒng)戲劇人物造型圖案化特點淺析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 本文對中圓傳統(tǒng)戲劇人物造型圖案化的特點進行了分析。 關(guān)鍵詞 個性化夸張 行檔化規(guī)則 圖案化的特點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怎樣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了解和掌握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戲劇造型文化,這是筆者從事人物造型化妝教學工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課題。戲曲化妝作為人物化妝造型中的一部分,和話劇、電影、電視的化妝造型有著一定的差異。這是因為后者來自國外,他們的審美傾向大多是再現(xiàn)生活,重寫實。而我國的民族傳統(tǒng)戲劇,審美要求是表演生活,講究意到、神到、重寫意。這是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觀念,自然也有了不同的審美要求。
從人物造型遺跡上不難發(fā)現(xiàn),那千姿百態(tài)、斑駁陸離的人形物跡。為后人尋根訪祖,研究古代文化藝術(shù)發(fā)展史提供了豐富可靠的依據(jù)。根據(jù)迄今可考的物跡,中華古代人物造型藝術(shù)經(jīng)過了近萬年漫長歷程。從遠古彩陶人像的稚拙神奇,到商周青銅人像的怪異獰厲;從秦兵俑的雄渾壯闊,到漢畫石刻的古樸豪放;從魏晉文采的飄逸灑脫,到唐人豐姿的富貴華麗;從宋元各族的人情風土,到明清禮俗的繁富嚴謹;從佛國眾像的形態(tài)萬千,到世間帝王的威儀尊容……中國歷代人物造型伴隨著華夏古代文明綿長而多彩的脈絡發(fā)展演進,整個歷程貫穿著直系傳承、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而每件作品又顯現(xiàn)出各自鮮明的時代特征。民族之魂與時代之風,是人物造型作品的藝術(shù)生命。
傳統(tǒng)戲曲是在中國古代文化土壤中長期的培育成長起來的。詩詞、小說、繪畫、武術(shù)、說唱……甚至宗教,無不深深地影響戲曲藝術(shù)風格,使其具有了鮮明的民族性。宗教幻想的虛無縹緲,空靈意境,書法狂草的神韻,詩詞的比喻以及“白發(fā)三千丈”。還有小說中對人物造型的描寫眼似銅鈴、頭如巴斗、張口血盆大口……等在戲曲化妝造型中都可看到它們的蹤跡。
中國戲曲人物造型的創(chuàng)作手法(或濃墨重彩,或白描淡染,或繁富細膩,或簡潔粗獷)無論怎樣變化,總不離開個性化的夸張、行檔化的歸類、意象性的處理與所綜合呈現(xiàn)出的圖案化特點。這是先人對自身認識、理解、感悟最直接的表露;是藝術(shù)作品寫意傳神、氣韻豐沛的美學追求,這就是東方古典造型藝術(shù)的法寶。
一、個性化的夸張
戲曲化妝的臉譜之美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直觀、夸張、色彩。三者相互結(jié)合會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美感。直觀是從觀眾的審美需求出發(fā),讓觀眾看去就判斷是人的善惡!八庇兄鯓拥男愿?鋸埵且驗楝F(xiàn)實中沒有一個人的長相與臉譜一樣,要表現(xiàn)一種經(jīng)過高度概括提煉而又合理變形后的美。色彩是臉譜的語言,黑白紅紫不是隨意勾畫的,都有其自身的含義。任何藝術(shù)都經(jīng)歷過從粗糙、稚拙到精致、成熟的過程。臉譜更是如此,是經(jīng)過不同時期戲曲藝人的實踐與觀眾審美需要的結(jié)合而發(fā)展過來的。目的是為了讓觀眾一目了然,使戲曲人物的表演更加生動形象。
臉譜有獨特的表現(xiàn)美與欣賞美的效果。以臉譜的色彩為例:紅色象征忠勇,三國戲中的關(guān)羽、黃蓋都是忠勇之人,臉上紅得很,但二人略有區(qū)別。關(guān)羽是人們心目中轟轟烈烈的英雄,是忠義的化身,是人、神一體的人物。因此臉變紅了,胡子變得更長了,還覺得不夠又設計了臥蠶眉,丹鳳眼來增加神容、威嚴。臉紅與胡子長的度,絕對超過寫實戲劇化妝造型的極限。因為寫實戲劇的宗旨是再現(xiàn)生活,它只能因性格加以強調(diào),而不能不象生活中的人。戲曲則不然,它強調(diào)的是意到、神到,象不象生活中人無所謂,關(guān)帝廟中的關(guān)羽造型和普通人一樣那就沒神威了。這樣處理,客觀上是因為關(guān)羽的確生得“面如重棗”,主觀上中國觀眾早已把關(guān)羽與“忠勇仁義”畫上了一個很重的等號。相比之下,黃蓋忠則忠矣;馃啾诹⒘舜蠊。但其面部皮膚與他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都不如關(guān)羽“紅”。所以,黃蓋臉譜的紅色就比關(guān)羽臉譜的紅色少一些、淡一些。黑色象征剛烈正直,戲中的張飛、李逵、包青天、魯智深的臉譜都是以黑色為主。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其他地方可以施點別的顏色,但眼睛周圍一定是黑色。包公的臉最黑,但不是漆黑一團,明代勾出兩條直挺的白眉,強調(diào)的是他的剛正;清代勾出緊鎖的白眉,說明他為了給百姓撐腰、與邪惡權(quán)貴斗智斗勇,也常有愁眉難展的時候。大塊的白色象征奸邪。傳說曹操的皮膚挺糙,一點也不白,但到了戲里,他的臉自得嚇人,還是破相。屠岸賈、嚴嵩、賈似道之流,都是白臉奸臣。這就是臉譜色彩特有的美。
為了更加直觀地表現(xiàn)人物性格,臉譜上還會畫一些自然界的事物或是兵器什么的。包公的額頭上畫個月亮,主要是為了表明他心如明月。有的月亮的形狀像一股氣,說明他有浩然正氣。有的月亮上白色里摻有紅色,那是百姓在主觀上認為“包公可以晝斷陽、夜斷陰”的反映。水游人物秦明,從鼻子到額頭畫有一股烈焰,因為他的外號是“霹靂火”。魯智深有一對螳螂眉,螳螂是欹益蟲且好斗,借此突出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龐涓的額上畫了只蝎子,表明此人內(nèi)心歹毒。項羽臉上的戟,說明他勇武。當然,這里所說的臉譜不是千篇一律的。臉譜的樣式究竟有多少,沒有人能統(tǒng)計出準確的數(shù)字。同一內(nèi)容的戲里的同一人物,不同時代、不同劇種、不同流派,可能就有不同的臉譜。
生活中的人,處處有溫和與粗暴、細心與魯莽、內(nèi)斂與張揚,謹慎與豪爽的區(qū)別;再比如生活中人們偶然弄臟了臉:抹了一道黑,蹭上一片白總會引人發(fā)笑,古代如此,今天也是。這就給臉譜化妝帶來了靈感,臉譜定型前的種種手段,諸如涂紅嘴圈、白嘴圈,畫黑道、涂白粉等,都是生活中的啟示。臉譜的創(chuàng)造性正是體現(xiàn)在藝術(shù)家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與感悟。不論是丑角的滑稽式樣,還是凈角的濃眉密須式樣,都包含創(chuàng)造因素在內(nèi)。臉譜之美不僅在直觀,在夸張,在色彩。戲曲前輩把并無特色的張飛臉譜創(chuàng)造成了一個絕無僅有的杰作,創(chuàng)作靈感在于:“細致地體會,人物在大笑的時候是眼梢低垂,嘴角頻頻往上翹動,把顴骨聳起很高,把臉蛋聳得很窄。正是抓住了這一形象特點,勾出的是一個十足的樂像。”(《郝壽臣臉譜集》第六十五頁)京劇臉譜中張飛之喜,項羽之悲,姚剛之怒、夏侯淵之怕等等。顯然,這種個性的創(chuàng)造難以盡述。
二、行檔化的規(guī)則
戲曲的角色造型都有一定之規(guī)那就是行檔。你只要按照你的角色所屬的行檔扮上戲就行了。因此要了解戲曲化妝的特色就要重視行檔特色。戲曲角色行檔分生、旦、凈、末、丑。生、旦俊扮,凈丑勾臉。這是基本的人物角色化妝分類。生活中的角色、年齡、性別、職業(yè)、性格等在不同行檔中也有體現(xiàn)。如:生中又分為文老生(重唱)武老生(重做功)文武老生(唱做并重),還有老外(白髯口)、還有性格溫文一些戴三縷髯口,性格粗獷一些的戴滿口髯口,小生中分文小生、武小生、文小生又分巾生(書生)、寫生(文官)翎子生(武將)、拖鞋生(窮書生)等。武小生又分:長靠武生、箭衣武生、短打武生等。旦分為老旦、正旦、小旦、刀馬旦。又因性格不同分花旦、青衣;ǖ┒酁榛顫、青衣較穩(wěn)重、多演苦戲。再因性格不同也有較細的分工如潑辣旦、鬼旦、刺 殺旦……。凈者花臉。化妝造型特點是各種花臉臉譜。色彩上大致分紅、白、黑、青(綠、藍)。紅的大都為忠義之輩。白者多奸詐之人。如曹操、嚴嵩。黑者為耿直,青綠為粗獷豪放,綠林好漢較多。紅、白、黑、青綠為底色。因性格不同再派生各種臉譜。包公威嚴,除額頭上勾畫有一個白色小半月圖案外,其它基本黑色。張飛則不然,他性格粗獷,鮮活。在黑底上用白色加粉紅勾畫了一個蝴蝶狀的臉譜,臉上肌肉和眼睛一動起來,好像蝴蝶在飛。非;钴S。徽戲中的張飛額上還勾畫了個桃子,表示桃園結(jié)義,具有了地方性‘的民俗風味。丑者小花臉,也勾臉,但只是局部勾臉,在兩眼與鼻子中勾畫一小塊各種形狀的豆腐干,給人增加滑稽;幽默之感。丑又分:官丑、方巾丑、武丑等。
從整體上看,戲曲人物化妝造型基本行檔化,程式化,有一定之規(guī)。優(yōu)點在于它完全是中國民族式的,有濃厚歷史根源和獨立于世界劇壇的化妝造型藝術(shù)形式。缺點是對于復雜的人物,化妝造型的體現(xiàn)還是不夠豐富。因此很多新編戲曲演出采取了改良形式。他們將掛在空氣中的髯口取消、改為粘貼胡子,改為粗眉、大眼、粘上胳腮胡子。雖穿高靴,已沒有水袖,和生活原型靠近了許多。百花齊放,筆者也沒有什么可以去批評。這種程式化、行檔化、套路化弊端是歷史造成的。過去不可能有許多高水平的專職導演、專職化妝師。在長期的演出中全憑藝人的琢磨、積累,形成了一個包括所有角色的行檔化、套路化的化妝造型系統(tǒng)。它雖然個性不夠細,但在那個時期是觀眾需要觀賞到不同故事和戲劇目的要求的。好人、壞人、男人、女人、官員、百姓等一目了然。而且有些角色的化妝造型當時設計時和人物性格還是結(jié)合得非常高明的,比如曹操白臉,白臉上所畫的黑色條紋和瞇縫著小眼睛完全是一個奸炸、多疑、兇殘個性很強的形象。而且和整體藝術(shù)表演風格十分和諧。真是高明得很?墒侨绻彩羌槌,如嚴嵩、趙高等都這樣化妝就違背了人們的視覺習慣和審美習慣。
為了刻劃個性,先輩藝術(shù)還是做了很大的細化和修正。旦角后來被分為潑辣旦、花旦、鬼旦還有刺殺旦。這不但是表演上的改變,也是化妝造型的改變,使之更趨于個性化。這種改變是從行檔為基礎(chǔ)進行的,并沒有破壞戲曲藝術(shù)整體風格的完整性。而是更好地豐富和加強。戲曲人物的行檔制是整個戲曲表演藝術(shù)的鮮明特點,輕易地改變和不合乎人們常規(guī)審美會使它的寫意性受到極大影響。戲曲表演程式是行檔的表演程式,去掉行檔,去掉行檔的化妝造型,就不是中國戲曲了,所以戲曲人物化妝造型,是需要特別注意行檔的特色,不應該使戲曲藝術(shù)的整體特色受到改變,而應該去豐富加強這個有濃厚歷史積淀,民族特色鮮明的世界劇壇中的奇葩。
三、圖案化特點
戲曲化妝的特點還在于圖案化,臉譜是圖案,花旦、小生的形象也可謂是圖案。姑娘前額的“留海”,在花旦的額上和兩鬢變成了“水片”也組成了圖案。花旦的臉白紅分明。額部至梁、嘴唇兩邊,下巴是嫩白色的,而眉以下卻是鮮紅色的。紅色從眉下由深逐漸往下淡,至兩腮變成桃紅色,與嫩白色柔和相連,再加上大眼,修長的眉和鮮紅的唇更加體現(xiàn)了圖案的色彩鮮亮質(zhì)感,顯然小生也同樣是一種圖案。再看角色穿的蟒袍上金錢繡的龍,頭上戴的盔,鳳冠的圖案還有門、槍、旗、大帳、帥旗……也是圖案。圖案是生活的抽象變形,戲曲演員的程式表演動作――吹胡子、瞪眼、甩袖,踢袍……抖沙帽翅,耍水袖、耍翎子……還有假定的時空,虛擬的表演動作。也是生活作動的變形。表演程式動作進行到精彩之時你如果將之定格下來看,都是詩化了的,離生活原型較遠的表達,角色個性特質(zhì)的變形語言,是將角色性格精神外化的直觀形態(tài)。這與化妝造型的圖案化是一致的。它們是一個完整體。如果化妝造型是生活的,是寫實的,整個戲曲表現(xiàn)便無法進行。
總之,戲曲化妝作為戲曲表演與舞臺美術(shù)的組成部分,雖然歷史悠久,但至今其認識價值并沒有被我們充分揭示。臉譜在面部局限內(nèi),卻承襲了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審美理想。蘊涵著豐富的藝術(shù)寶藏,將其完全揭示出來,展示出來,需要宏篇巨構(gòu)才能達到探研之功。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淺析 中國傳統(tǒng) 戲劇 中國傳統(tǒng)戲劇人物造型圖案化特點淺析 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特點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