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樓市印象_20年中國樓市走勢圖
發(fā)布時間:2020-03-0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編者按: 樓市,已成為當今最熱的話題之一。新樓盤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房地產廣告滿天飛,房價在人們的驚訝和抱怨中一漲再漲。這繁榮又混亂的背后,有人歡喜有人憂。
房子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如今的房價已經(jīng)讓很大一部分人倍感壓力,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小產權房在北京樓市中異軍突起,已占到了北京商品房總量的20%。關于小產權房法律地位的爭論也甚囂塵上……
2007年以來,相對于股市的大起大落,中國樓市似乎波瀾不驚。然而5月19日,建設部部長汪光燾關于“中國將人人享有住房”的觀點再度使樓市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經(jīng)過幾年的宏觀調控,房價為何仍在飛漲?高房價神話能否終結?百姓住房夢何時能圓?
房價之痛
上海,中國的經(jīng)濟金融中心,盡情展示著繁華都市的魅力。緩緩東去的黃浦江兩岸,挺拔如林的高樓大廈演繹著東方明珠的輝煌與夢想。然而,就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都市叢林中,也有人不得不面對生存空間的困境。
王先生算得上是“老上海”了,生于斯長于斯,如今已年近四十。然而窘迫的居住環(huán)境卻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連上自搭的閣樓,二十多平米的空間住著一大家子人,像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樣,王先生家的電視機竟然也懸掛在墻上。劇中夸張的描述在這里變成了鮮活的現(xiàn)實。由于空間的限制,即便洗衣、做飯這樣的日,嵤,王先生一家也得挪到院子里來做。
“我當然想換一所大一點的房子!蓖跸壬了嵊譄o奈地說:“天天都在想。〉珱]辦法,房價實在太貴了!
說到孩子,王先生的臉色忽而黯然,“小孩以后工作找好一點,我不希望他在這里成家立業(yè)!
這個中年男人在沉重的生活面前發(fā)出一聲嘆息。
關于如今上海的房價,有個“一二三”法則:外環(huán)線周邊均價每平米1萬元,內外環(huán)之間2萬元,內環(huán)線以內3萬元起步。像王先生這樣的低收入階層,要在上海城區(qū)買一套夠他們一家五口居住的三室一廳,需要全家人不吃不喝攢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對他來說,這只能是一個云端里的夢想。
北京國貿四季房展一向號稱北京樓市的晴雨表,但今年春季國貿房展會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偌大的展廳里,前來參觀咨詢購房的人寥寥無幾,甚至出現(xiàn)賣房者比買房者還要多的奇怪景象。
經(jīng)過近兩年的猛漲,北京的房價已經(jīng)超越上海位居全國第一,大大小小的房展會也一度比春節(jié)的廟會還要熱鬧。然而進入2007年的春天,北京的房展卻普遍遭遇了一場寒流。
對于房展的冷遇,售樓人員不得不承認今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有意向購買的消費者很少,大家都在觀望。究其原因,價格無疑是熄滅購房熱情的首要因素。新樓盤的單價大部分在一萬到兩萬之間,廣大工薪階層只能望洋興嘆。
不斷飛漲的房價不僅使百姓“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離我們越來越遠,也給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安定和諧帶來隱憂。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政府要特別關心和幫助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正確運用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兩個手段,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
2004年起,控制房價過快上漲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中之重。從2004年以緊縮銀根、取消土地協(xié)議出讓為核心的“組合拳”,到2005年以實名制購房、禁止期房轉讓和全額征稅為亮點的“國八條”,再到2006年新建項目90平米以下戶型不低于70%、完善住房轉讓環(huán)節(jié)稅收和控制城市拆遷規(guī)模為重點的“九部委十五條”,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幾年國務院出臺的地產調控政策共有25項,各有關部委出臺的政策更是多達171件,平均每年近40條政策文件密集出臺。以至于有人驚呼:中國樓市爆發(fā)了政策“井噴”。
易憲容,從與地產大鱷任志強的論戰(zhàn),到“房價必跌”的斷言,幾年來樓市的風風雨雨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他的標志性觀點迎來一片喝彩:在外部政策高壓和內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下,房價沒有不跌的道理,百姓絕不要著急買房,不要用自己的錢去為地產商的暴利埋單。
然而,無情的現(xiàn)實卻和這些躊躇滿志的專家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從宏觀調控開始起步的2004年至今,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繼續(xù)以每年兩位數(shù)的增幅飛漲,北京房價2005~2006年間更是每年猛漲近20%,三環(huán)邊上的房子3年前賣7000~8000元一平米,去年底同一地段一個新樓盤的起價已經(jīng)達到18000元!
從希望到失望,眼看房價越漲越高、越等越貴的百姓難免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宏觀調控之下房價為何依然“漲”聲不斷?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fā)展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認為,根本因素還是供求關系。房價是市場供求關系長期積累的結果,國家政策調控只能減緩或加速這種過程。想讓房價上漲就上漲,想讓房價下來就下來,政府有那么大本事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買房子是屬于改善性的需求,需求和供給之間要達到平衡還需要一個過程,這是市場力量作用的結果。
在供求嚴重失衡的賣方市場中,就算開發(fā)商把房價頂上天也不愁賣,而購房人出于恐慌心理又會爭先恐后地來“搶”!當然,加入“搶房大軍”的未必都缺房住,一些人和開發(fā)商一唱一和地哄抬房價,還在于投資利益的驅動,或者叫“炒房”。在以“炒房團”聞名全國的溫州有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其他城市的房地產廣告都做的是本地生意,而溫州鋪天蓋地的樓盤廣告則絕大多數(shù)來自外地。
宏觀調控之后,來自各地的樓盤廣告依然滿天飛,而溫州人投資房產的熱情依舊不減。是什么原因使眾多的投資者敢于和國家政策博弈,繼續(xù)在樓市中翻云覆雨、炒高房價呢?
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新認為,房地產領域里一些深層次問題靠短期的宏觀調控政策是難以得到有效解決的,這幾年房價一直在漲也反應了這一點。近幾年房地產宏觀調控,主要是增加小戶型在供求結構中的比重,整頓房地產秩序,并沒有改變住房投資者投資,甚至一定程度上投機色彩的現(xiàn)實。
從2006年起,北京取代上海成為全國樓價之王。今年一季度北京房價又大漲9.8%,一個新開盤項目更以每平米49800元的起價刷新了房價紀錄。而同期北京商品房成交量卻猛跌了43.5%,其中現(xiàn)房銷售下降60%。價漲量縮的強烈反差不僅顯示當前房價已經(jīng)超過百姓能夠承受的極限,更說明了百姓心中的疑慮和彷徨:要不要買房,何時買房,樓市調控會走向何方,房價神話何時才能終結?
炒房客的前世今生
近日,浙江省中國國際旅行社推出“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購房考察團”,邀請市民去馬來西亞看房、投資房產,引起了不少市民的興趣,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溫州炒房團”的身影。
最近關于溫州炒房團撤離國內樓市的消息一直不絕于耳,這次溫州炒房團把“戰(zhàn)場”轉移到國外,似乎在進一步證實著這類傳言。而溫州炒房團的一舉一動之所以如此引人關注,是因為這個名字實在是太響了。幾年前他們的出現(xiàn)使炒房一詞迅速為大眾所熟知,同時也將樓市當中的炒房一族推到了風口浪尖。
但和剛出現(xiàn)時的熱鬧情景相比,炒房團的撤離顯得要低調得多。就在幾年前,外界對溫州炒房團的整體印象是“出手大方,快進快出,富有視覺沖擊力” 。
溫州的黃先生早在1998年就開始投資房產,從住宅、商鋪、寫字樓到工業(yè)用地,都是他的投資對象。一開始,他只是在溫州本地倒騰房子,后來他把眼光轉向北京、上海等地。當時對按揭沒有限制,買幾套都行。
黃先生說:“那個時候做樓怎么做,溫州人定金一放進去,就可以拿到20萬元的回報。最多的那套房子是把30萬定金交進去,按揭做了70萬,3個月以后就賣到150萬,30萬賺50萬!
高額的回報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炒房隊伍,手段也越來越多,一些炒房客利用轉按揭漏洞,自己扮演上下家,反復自買自賣,不斷抬高交易價格,從銀行套取現(xiàn)金。一時間來自浙江、山西、香港的炒房團和各地零散的炒客在樓市攻城掠地,諸多神話也應運而生。
坊間盛傳著某某腰間掛著幾十把鑰匙、某某用1萬元炒樓迅速增長到100萬等等故事。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炒房最紅火時,很多樓盤的開盤現(xiàn)場都排起了長隊,炒客也從早年只炒兩三套房子到炒一個單元甚至炒整個樓座。
在炒房客“買房像買菜”的同時,各地房價水漲船高。面對昂貴的房子,一些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在游戲中全面出局,于是憤怒的矛頭指向了頗為扎眼的炒房一族。
一時間炒房客被認為是導致房價急劇上漲的“罪魁禍首”,甚至傳說在一些城市,僅憑開發(fā)商散布“溫州炒房團就要來了”的消息,就可令樓市價格上揚,F(xiàn)在回頭來看,當時把導致房價暴漲的“帽子”扣到“炒房客”的頭上有失公允。客觀來講,這些人之所以炒房是政策上有缺陷,包括土地政策不到位,稅收政策不到位,金融政策不到位,房管政策不到位。
為了推高房價,還有一部分房地產開發(fā)商也在進行著炒作。一個經(jīng)典的案例就是“天賜公寓”。
2005年4月8日,上海市“天賜公寓”在銷售時,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總共114套住房,有49套全被一個叫李欣的人買走了,購買數(shù)量接近樓盤的一半,房子總價超過1億元人民幣。經(jīng)過調查,這個“李欣”在合同上登記的資料都是假的。除此之外的一些購房合同也明顯屬于偽造:“買家”的名字居然是“A”“D”等英文字母。而上海市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調查發(fā)現(xiàn),以英文字母作為購房人名字的行為,絕不僅僅是天賜公寓的專利。
民間資本、外資、開發(fā)商、房屋中介,在這些手的助推下,房價在他們制造出的恐慌的氣氛中扶搖直上。為了抑制炒房,從2005年開始,一系列的政策開始出臺,先是國務院關于穩(wěn)定房市的8條意見,然后是加息、限貸、提高首付、限制外資購房……政策和措施一條接一條指向樓市投機行為。
與此相對應的是,炒房客開始遭遇寒流,溫州炒房團的撤離顯示的就是炒客們對炒房利潤空間的悲觀。
目前宏觀調控已經(jīng)初見成效,房地產市場已經(jīng)進入了執(zhí)行新政的時期。通過市場整頓,再加上年初股市火爆,民間資金有一些跑到股市,這與宏觀調控密切相關。炒房團要繼續(xù)炒房的話,利潤空間就很小了,因為除了土地清算,還要交營業(yè)稅、所得稅等等。
對于那些手里握著大房子的炒客們來說,也沒那么痛快就可以抽身走人――他們的房子現(xiàn)在并不好賣。
一個溫州的炒房家族,如今正被房子折磨著。領頭的周先生在上海小有名氣,鼎盛的時候,他們手中的房子有80多套,資金上億。2003年,國家開始進行宏觀調控,最初他們沒當回事,但2005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密集出臺,他們的家庭會議也明顯增多,一貫同心合力的成員之間頻繁出現(xiàn)爭吵。周先生本人很猶豫,如果馬上把房子拋掉,肯定要降價處理;如果硬撐下去,他又無法判斷未來房價走勢將會如何。
作為高房價的推手之一,搶到先機的炒房客曾經(jīng)嘗到了不少甜頭,但現(xiàn)在也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這讓人們始料未及。
房奴:生活被房子改變
曾經(jīng)有一套房放在我面前,可是我沒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即使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借遍,也要買那套房!?
――這是一段在網(wǎng)上流行的“大話西游”購房版,勾畫出沒能在房價飆升前買房的懊悔。關于買房似乎只有兩個選擇,買票上車或者被甩得更遠。但擁有了房子之后,感覺又是如何?
北京的王先生日前因為拖欠銀行房貸而被告上了法庭。他的房子是在2001年購買的,由于當時手頭并不寬裕,他在銀行辦理了39萬住房貸款,期限為20年,平均每月還款2400多塊。那時北京的房價剛剛開始大幅上漲,各家銀行都在積極拓展住房貸款業(yè)務,盡管王先生沒有固定收入,還是很容易地辦理了貸款。而王先生也覺得自己在做生意,每個月2000多塊錢的月供問題不大。然而2004年下半年,生意突然出現(xiàn)變故,經(jīng)濟吃緊,銀行的貸款也不能按時去還了。王先生如今嘗到了無錢還貸的苦果,他還需要支付延遲履行債務利息,這個債務利息是比照銀行最高貸款利息雙倍執(zhí)行,王先生現(xiàn)在每個月要還的錢由原來的2000多塊變成了將近4000塊。在巨大的壓力下,王先生和妻子經(jīng)常發(fā)生爭吵,最終妻子提出了離婚。
2004年起,銀行貸款利息上調了5次,一些月供還款額較大的人壓力驟增。貸款糾紛案件也從2003年開始大幅度上升。其中大部分是因為當事人貸款購房,個人經(jīng)濟狀況出現(xiàn)問題后無法及時還款,最終導致房子被法院查封。
這位北京購房人的艱辛只是個小小的縮影,類似的現(xiàn)象遍及全國各地。在房價暴漲的背景下,炒房人和開發(fā)商趁機制造熱賣氣氛,引起了人們的心理恐慌。即使是暫時不具備購房能力的人,也不惜開具虛假的收入證明,只為盡早買到合適的房子。這樣不顧實際的買房行為帶來了無窮的隱患。據(jù)上海銀監(jiān)局的統(tǒng)計,在2004年到2006年,上海房貸的不良率上升了7倍多。
2003年,“房奴”一詞開始流行。顧名思義,“房奴”就是被“房子”所“奴役”的人,即超出現(xiàn)有的能力買房,而導致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今年27歲的小林,是一家公司的職員,月收入4000元左右,畢業(yè)不到兩年他就買了一套80多平米房子。總價將近50萬,首付10多萬是父母給的,其余的作了銀行按揭,每個月他需要向銀行還款2000多元。但是他沒有想到,隨之而來的生活變化很快將擁有房子的幸福沖得無影無蹤。
小林的父母都在小城市工作,房子的首付幾乎花光了他們一生的積蓄。現(xiàn)在小林收入的一半都得用來支付與房相關的費用,一切以房子為中心,能省則省。他輕易不敢和同事一起出去消遣,怕自己應酬不起;假期就呆在家里,外出旅游花費太大。小林慨嘆道:“你想想,每天一睜眼,就欠銀行的錢,哪還敢動花錢的念頭?”
曾經(jīng),一則有關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不同購房觀念的故事,在中國大地上廣為流傳。中國老太太說,我工作了一輩子,終于存夠買房子的錢了;而美國老太太說,我工作了一輩子,終于把房貸還清了!懊魈斓腻X今天花”這種觀念已為人們熟知并接受,尤其在年輕一代里更是深入人心。
國家統(tǒng)計局城調總隊的調查顯示,中國20~29歲的年輕人中住房私有化率超過了78%。房地產專家李小寧認為,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xiàn)象,買房行為在人的一生中應該是多次完成的。比如在美國,一個人一生平均要遷徙7次。而我國年輕人一步到位的思想比較嚴重,一工作就買房,并且不考慮二手房和一居室,最差也要兩居室,這對一個家庭來說壓力太大了。
按國際通行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貸按揭的一條警戒線,越過此警戒線,將會影響生活質量。但調查顯示,有三成的房貸一族,月供占月收入的50%以上,他們放棄娛樂、不敢旅游,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yè),更沒時間享受生活。
接受了“寅吃卯糧”觀念的人漸漸發(fā)現(xiàn),它對個人理財能力、誠信制度、金融風險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挑戰(zhàn)。這種風險體現(xiàn)在小林身上,就是他的生活要用“買房前”和“買房后”來劃分,以前看看電影、打打網(wǎng)球的悠閑已經(jīng)很遙遠了,他不知道這種圍著房子轉的生活什么時候才可以結束。
面子、開發(fā)商的炒作、銀行早期對按揭的鼓勵、超前消費、傳統(tǒng)觀念等等,這些因素合力將不少人推進了房奴的漩渦,使他們無意中加入到抬升房價的隊伍之中。
淪為房奴是誰的錯?有客觀的影響,但關鍵是主觀因素在作祟。大家為房子奔波忙碌,就是想讓日子越過越好,可現(xiàn)實卻背道而馳。房子是給人住的,而不是控制我們的枷鎖。
住房保障到底保障了誰?
一份報紙的房產版中出現(xiàn)了一則出售二手房廣告:“230平方米的超大面積、木地板、高檔瓷磚的精裝修、6個空調、6臺電視、全套實木家具、跑步機等健身設備一應俱全。”
賣房子本來并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可是這個所謂超大、超豪華的精品樓房竟然是政府為解決中低收入階層住房困難而建設的經(jīng)濟適用房。
廣告上所說的房子位于北京最大的經(jīng)濟適用房小區(qū)回龍觀社區(qū)。經(jīng)濟適用房本應是中低收入階層市民的居所,可這里的停車場卻是另外一番景象:154輛汽車中,奔馳、寶馬、悍馬、奧迪等豪華汽車居然有33輛,占到了總數(shù)的1/4,其他像別克、帕薩特等中檔車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經(jīng)濟適用房業(yè)主們的收入水平讓大家感到驚訝。
這樣的住房面積、這樣的寶馬香車,仿佛我們身處的不是經(jīng)濟適用房小區(qū),而是豪華公寓。我們不禁要問,原本強調保障功能、意在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的經(jīng)濟適用房到底賣給了誰?原本為達到安居目的的住房保障制度究竟保障了誰呢?
按照1994年由建設部、財政部等部門聯(lián)合頒布的《城鎮(zhèn)經(jīng)濟適用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經(jīng)濟適用房被定義為――由相關部門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戶,提供價格低于市場價的普通住房。按規(guī)定,購買者必須具備一定條件。以北京為例,條件之一是家庭年收入在6萬元以下;二是申請購房者必須是無房戶,同時購買經(jīng)濟適用房必須用于自住。
然而在實施的十幾年里,以經(jīng)濟適用房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準入門檻早已被購房者無情地打破。據(jù)說從單位獲得一張收入證明其實很簡單,單位領導都希望員工能解決住房問題,不過是一張紙和一個公章的問題,沒人會為難的。
作為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濟適用房寄托了眾多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環(huán)境的期待。但是現(xiàn)實卻告訴我們,盡管各地政府對于經(jīng)濟適用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紙簡單的虛假收入證明就足以讓“為無房可住的眾多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的承諾付之東流了。
經(jīng)濟適用房無法真正起到保障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的作用,解決辦法是倡導中低收入家庭以租房代替購房。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廉租房、限價房會讓所有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日子就在眼前。
居者有其屋――從夢想到現(xiàn)實
想要一個家,居者有其屋,是每個人的夢想,是每個家庭的愿望,是和諧社會的終極目標。從新舊“國八條”到一年前的“國六條”,政府也在為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作著不懈的努力。
然而,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一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5.6%,全國新建商品房同比上漲6.0%,其中,經(jīng)濟適用房、高檔住房銷售價格分別上漲1.9%和6.8%,普通住房銷售價格上漲6.2%。
面對一年高過一年的房價,有人不再想干等下去。2005年4月,北京的于凌罡成立了個人合作建房公司。從2005年7月至今,于凌罡和他的合作建房公司先后參加了瑞士公寓、工體北路4號地和花園路25號地等三個項目的地塊投標,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相比之下,深圳的個人合作建房者林立人要比于凌罡幸運一些。2006年底,林立人和他的合作者成功地拍下一座爛尾樓里的18套住房。然而今年4月6日,林立人參與深圳兩棟樓的拍賣,卻因為參加者違約而沒有成功。
盡管遭遇挫折,于凌罡和林立人卻并不想就此放棄,他們和其追隨者都在為下一個目標努力。對此,廣州的個人合作建房組織發(fā)起人魏琨說,我們并不是對抗什么,這是尋找理想的一種方式。我們想多做一些實事,用自己的力量建設更個性化的房子。
這些個人合作建房運動的發(fā)起人,都是懷著美好理想的性情中人。然而正如專家所說,要用合作建房的模式,讓大多數(shù)人去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是望梅止渴,用句通俗的話說,我們不能因為西紅柿貴了自己去種西紅柿。居者有其屋,實現(xiàn)這個夢想,還是得靠政府和市場這兩只看不見的手。這也是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在房價飛漲的今天,對于“天下寒士們”來說,經(jīng)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點滴訊息都能引起他們的關注。種種跡象表明,已啟動廉租房建設的城市今年的動作明顯大于往年。財力雄厚的北京市政府提出收購二手房和小戶型,提供給更多的低保人群居住;深圳今年將投1.27億元建設廉租房,包括勞務工在內的非深圳戶籍人口也有望入住;廈門市今年則出臺了名為“社會保障性住房”的新舉措。
廈門市政府一次性規(guī)劃了16個保障性住房項目,可以在兩到三年內建成4萬套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住宅,這一數(shù)字基本上涵蓋了所有需要保障的家庭,這些家庭年收入大多在5萬元以下,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2平方米。
廈門市民譚韻玲一家三口擠住在22平方米的周轉房里已經(jīng)有4年時間了,房間里只能容下一張床和幾張簡陋的桌椅。由于朝向不好,房間潮氣很重,一進門就能聞到一股發(fā)霉的味道。
在街道社區(qū)的幫助下,譚韻玲一家申請了首批社會保障性租賃房,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家將住上全新的60平方米的兩房一廳。根據(jù)他們家現(xiàn)在的情況,政府將返還90%的租金,這意味著一家人每個月只要交納幾十塊錢就可以了。
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了建設部等九個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wěn)定住房價格的意見》,作為”國六條”的配套細則,《意見》明確提出:“要優(yōu)先保證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應,其年度供應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應總量的70%!
2006年底,限價房在廣州、成都、杭州、青島等地陸續(xù)出爐,今年4月,具有標桿意義的北京限價房地塊招標高調推出,讓苦苦等待的北京市民眼前一亮。所謂限價房,就是通過限地價、限房價來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
據(jù)了解,北京今年將開工建設300萬平方米限價房,而北京市相關部門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近幾年北京商品住宅的年平均銷售量為4000萬平方米左右,這樣看來,限價房比例還不到10%。北京的限價房單價為6000元,比周圍商品房低2000元左右。但對于北京中低收入家庭來說,6000元還是太高。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fā)展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認為,目前限價房還處在探索階段,推出的數(shù)量、比例都不大,效果也是有限的,還不能說是一種很成熟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手段。
無論是廉租房還是限價房,都只是實現(xiàn)“居者有其屋”夢想的一個部分,都是整個住房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要真正解決廣大百姓的住房要求,顯然還有不少路要走。
上海市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印昆華和上海的房地產發(fā)展一路風雨同行,見證了上海房地產發(fā)展的每一道溝溝坎坎。他認為,解決中國住房問題,一個大圈,一個小圈,大圈是市場問題,小圈是政府社會保障配置。兩個圈中間有交叉,中間那塊就是用市場經(jīng)濟的辦法,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幫助來解決。
“居者有其屋”,怎么樣才能從夢想到現(xiàn)實?印昆華教授提出了一個十六字藥方――量力而行,自主其力,梯度改善,租購并舉。最初先租房;有條件后可購買一套二手房作為過渡;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再換成公寓房;等四五十歲有了經(jīng)濟實力,在郊外置一套別墅安度晚年。
今年3月5日,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房地產做了千字論述,首次提出建立具有中國特點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他強調,房地產產業(yè)重點發(fā)展面向廣大群眾的普通商品住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進和規(guī)范經(jīng)濟適用房制度;正確運用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兩個手段;地方各級政府要對調控負責。
“居者有其屋”,不是每個人都有房產,而是每個人有房子住;“居者有其屋”,不是每個人都住在大屋豪宅,而是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收入水平的選擇;“居者有其屋”,是每個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溫暖的家,是不再遙遠的夢想。
編輯/麻 雯
相關熱詞搜索:年中 樓市 印象 2007年中國樓市印象 印象中國年 印象中國圖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