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1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老舍的作品散文篇一:老舍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貓城記》《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 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還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濟南的冬天》等被選入小學中學的課文中。其中《茶館》極為著名。
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后陸續(xù)發(fā)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月牙兒》《趕集》《櫻海集》《東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西望長安》。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tài)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yōu)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其中有大量被選入教育課本。
書 集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印書館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印書館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29,人間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當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chuàng)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1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雞》 《我的母親》 《養(yǎng)花》 《我們家的貓》 《濟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開學的日子》《斷魂槍》《茶館》一共六十多本小說被錄入小學課本。
《草原》小學冀教版五年級下冊10課 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
《我們家的貓》小學冀教版四年級下冊6課
《北京的春節(jié)》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6課
《母雞》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15課
《濟南的冬天》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12課
《養(yǎng)花》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14課
《林!贰段业哪赣H》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11課
《祥子買車》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13課
有關傳記
自傳
老舍自述
老舍自敘 專著 一個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報告 閻煥東
生命流程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作家身世錄 二
老舍自傳
老舍生活與創(chuàng)作自述
傳記
老舍正傳、老舍的平民生活、我的父親老舍、我的思念 - 關于老舍先生、老舍最后的兩天、老舍之死 舒乙
老舍之死口述實錄傅光明
老舍主評傳 潘怡為
老舍之迷 蔣泥
老舍、老舍評傳 石興澤
老舍圖傳 關紀新
老舍評說七十年、老舍與第二故鄉(xiāng)、老舍年譜 張桂興
老舍:消失了的太平湖 李輝
老舍(1899~1966)許正林
患難情緣 - 老舍與胡絜青 克瑩
老舍的青少年時代高亞軍
老舍先生 電子資源 清華同方光盤電子出版社
老舍與濟南李耀曦
透明的生命 武寧
人民藝術家—老舍 于光明
老舍與讀書 張功臣
老舍 - [攝影集] 、老舍和朋友們舒濟
老舍在倫敦 李振杰
老舍傳 - 寫家春秋 朗云
老舍評傳 王惠云
老舍傳記資料 朱傳譽
老舍的作品散文篇二:老舍的文章
老舍的文章
老舍的作品散文篇三:梁實秋散文之憶老舍
梁實秋散文之憶老舍
我最初讀老舍的《趙子曰》、《老張的哲學》、《二馬》,未識其人,只覺得他以純粹的北平土話寫小說頗為別致。北平土話,像其他主要地區(qū)的土語一樣,內容很豐富,有的是俏皮話兒,歇后語,精到出色的明喻暗譬,還有許多有聲無字的詞字。如果運用得當,北平土話可說是非常的生動有趣;如果使用起來不加檢點,當然也可能變成為油腔滑調的“耍貧嘴”。
以土話入小說本是小說家常用的一種技巧,可使對話格外顯得活潑,可使人物個性格外顯得真實凸出。若是一部小說從頭到尾,不分對話敘述或描寫,一律使用土話,則自《海上花》一類的小說以后并不多見。我之所以注意老舍的小說者盡在于此。胡適先生對于老舍的作品評價不高,他以為老舍的幽默是勉強造作的。但一般人覺得老舍的作品是可以接受的,甚至頗表歡迎。
抗戰(zhàn)后,老舍有一段期間住在北碚,我們時相過從。他又黑又瘦,甚為憔悴,平?偸秦䞍E著腰,邁著四方步,說話的聲音低沉,徐緩,但是有風趣。他和王老向住在一起,生活當然是很清苦的。老舍對待誰都是一樣的和藹親切,存心厚道,所以他的人緣好。
有一次北碚各機關團體以國立編譯館為首發(fā)起募款勞軍晚會,一連兩晚,盛況空前,把北碚兒童福利試驗區(qū)的大禮堂擠得水泄不通。國立禮樂館的張充和女士多才多藝,由我出面邀請,會同編譯館的姜作(來自:m.newchangjing.com 蒲公英文摘:老舍的作品散文)棟先生(名伶錢金福的弟子),合演一出《刺虎》,唱做之佳至今令人不能忘。在這一出戲之前,墊一段對口相聲。這是老舍自告奮勇的,蒙他選中了我做搭檔,頭一晚他“逗哏”我“捧哏”,第二晚我逗他捧,事實上掛頭牌的當然應該是他。他對相聲特有研究,在北平長大的誰沒有聽過焦德海草上飛?但是能把相聲全本大套的背誦下來則并非易事。如果我不答應上臺,他即不肯露演,我為了勞軍只好勉強同意。
老舍囑咐我說,“說相聲第一要沉得住氣,放出一副冷面孔,永遠不許笑,而且要控制住觀眾的注意力,用干凈利落的口齒在說到緊要處使出全副氣力斬釘截鐵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話,則全場必定爆出一片采聲哄堂大笑,用句術語來說,這叫做‘皮兒薄’,言其一戳即破!蔽衣犃酥筮B連辭謝說:“我辦不了,我的皮兒不薄。”他說:“不要緊,咱們練著瞧!庇谑撬言~兒寫出來,一段是《新洪羊洞》,一段是《一家六口》,這都是老相聲,誰都聽過,相聲這玩藝兒不嫌其老,越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玩藝兒越惹人喜歡,借著演員的技藝風度之各有千秋而永遠保持新鮮的滋味。
相聲里面的粗俗玩笑,例如“爸爸”二字剛一出口,對方就得趕快順口答腔的說聲“啊”,似乎太無聊,但是老舍堅持不能刪免,據他看相聲已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不可稍有損益。是我堅決要求,他才同意在用折扇敲頭的時候只要略為比劃而無需真打。我們認真地排練了好多次。到了上演的那一天,我們走到臺的前邊,泥塑木雕一般繃著臉肅立片刻,觀眾已經笑不可抑,以后幾乎只能在陣陣笑聲之間的空隙進行對話。
該用折扇敲頭的時候,老舍不知是一時激動忘形,還是有意違反諾言,掄起大折扇狠狠的向我打來,我看來勢不善,向后一閃,折扇正好打落了我的眼鏡,說時遲,那時快,我手掌向上兩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來的眼鏡,我保持那個姿勢不動,采聲歷久不絕,有人以為這是一手絕活兒,還高呼:“再來一回!”
我們那一次相聲相當成功,引出不少人的邀請,我們約定不再露演,除非是至抗戰(zhàn)勝利
再度勞軍的時候。
老舍的才華是多方面的,長短篇的小說,散文,戲劇,白話詩,無一不能,無一不精。而且他有他的個性,絕不俯仰隨人。我現在檢出一封老舍給我的信,是他離開北碚之后寫的,那時候他的夫人已自北平趕來四川,但是他的生活更陷于苦悶。他患有胃下垂的毛病,割盲腸的時候用一小時余還尋不到盲腸,后來在腹部的左邊找到了。這封信附有七律五首,由此我們也可窺見他當時的心情的又一面。
前幾年王敬羲從香港剪寫老舍短文一篇,可惜未注明寫作或發(fā)表的時間及地點,題為《春來憶廣州》,看他行文的氣質,已由絢爛趨于平淡,但是有一縷惆悵悲哀的情緒流露在字里行間。聽說他去年已作了九泉之客,又有人說他尚在人間。是耶非耶,其孰能辨之?茲將這一小文附錄于后:
相關熱詞搜索:老舍 散文 作品 第五屆老舍散文獎作品 老舍的散文作品有哪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