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衰落上海話?]跟上海人學說上海話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7月初,廣州市政協(xié)向廣州電視臺提交建議,要求大幅提高普語在廣州電視臺的播出比例,降低粵語播音比重,引發(fā)了民間社會的巨大凡響。這觸發(fā)了近年來一直盤踞在廣州人對本土文化消失的深厚焦慮。六、七月的廣州,從大眾媒體到網(wǎng)絡世界,“保育粵語”的聲浪,如七月驕陽,持續(xù)高漲。
在多元共存的訴求下,為保育古老、長期獨立發(fā)展的粵語,捍衛(wèi)粵語連接的獨特文化和生活方式,年輕的廣州人投入了理性、持續(xù)的熱情,并得到了來自以香港為首的海外粵語地區(qū)的廣泛支持,乃至觸發(fā)了其他城市對本地文化與方言處境的話題。
與廣州年輕一代蓬勃的捍衛(wèi)粵語行動不同,早在2005年,上海就發(fā)出“保護上海話”的浪潮。但同樣是方言,在不同城市價值觀以及討論空間之下,卻有各自的故事。
2005年以來,針對社會上種種關于 “上海話要消失”、“孩子說不來上海話”的擔憂,上海掀起了一股 “保衛(wèi)上海話”的浪潮:上海話播新聞、上海方言地圖。與廣州不同,繪制上海話的保護,更多是學界、官方層面的吁請。
在《新老娘舅》的錄影棚,“柏阿姨” 柏萬青居中而坐,左右一對鮮紅的長沙發(fā),像兩只張開的血口,一對勢不兩立的老夫妻對面而坐,一個操蘇北口音上海話,一個說本地話,為了丈夫新招惹的女人拌嘴蠻纏,要“老娘舅”給個公道。
“老娘舅”,在上海話中有“和事佬”的意思,在這個四壁刷上了“和”與“仁”的模擬客廳里,柏阿姨穿一件花短褂,一頭燙卷的短發(fā)染成深褐色,身形發(fā)福,但兩瓣薄唇能說會道。這位典型“居委阿姨”形象的中老年婦女就是上海灘聞名的“老娘舅”,愣是把錄影棚變成了斷家務事的公堂。
這檔晚間六點半黃金檔播出的節(jié)目,開播兩年半,一直位居上海地區(qū)收視率“前三甲”,也是除影視劇和戲曲外,運用上海話最多的電視節(jié)目。
在周立波和“大哥”關棟天爆出不合之后,“海派清口”元氣大傷,蘭馨劇院外的黃牛也牛不起來了。從靜安寺街道出身的“人民調(diào)解員”柏萬青(柏阿姨),讓上海話重歸市井,支撐著大眾媒介上的上海方言形象。
但是,今年7月,原計劃在衛(wèi)視頻道播出的柏萬青新辟欄目《一呼柏應》僅試播一集,就因“觀眾反響不佳”,而被打回了本地頻道。國語勉強“開張”的柏阿姨也得以重操上海話。
語言排外是市井的反抗?
《新老娘舅》的制片人尹慶一,十年來一直操持著上海電視臺的談話類節(jié)目,從和晶主持的《有話大家說》到“老克勒”(上海話:洋派的老男人)林棟甫擔綱的《三人麻辣燙》,搖擺于普通話和方言之間,在他看來方言節(jié)目所受的局限更大。
“現(xiàn)在的柏阿姨,我們不說她是主持人,而是嘉賓!币驗榘凑铡吨袊鴩彝ㄓ谜Z言法》的規(guī)定,使用方言主播的節(jié)目都須經(jīng)過省/市級廣電局審批。盡管2008年,曾有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提出上海話播新聞的設想,最后也不了了之。
柏阿姨一腔入肉的本地話,調(diào)解嘉賓因子女贍養(yǎng)老人、兄弟財產(chǎn)分割、夫妻婚姻問題產(chǎn)生的矛盾。從夫妻間的私房話,到弄堂口的家長里短,都被捅上了電視。
“上節(jié)目的市民嘉賓使用方言,并非從節(jié)目的真實感考慮,而是為了讓調(diào)解雙方交流更順暢。畢竟老百姓離開了上海話,連有些意思都表達不清了!币鼞c一說。
在節(jié)目的錄制現(xiàn)場,記者目擊了女嘉賓垂胸頓足,大罵出軌的丈夫。壓低遮陽帽、蛤蟆鏡遮臉的男人癱陷在沙發(fā)里,承受著柏阿姨“你闖窮禍了,從今起活該在家做灰孫子”的當頭棒喝。
長期以來《新老娘舅》維持在百分之七到八的收視率,據(jù)尹慶一分析,主要貢獻來自那些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生活水平處于社會底層的市民。
自詡“以底層社會的思維和趣味”書寫上海的《新民晚報》專欄作家李大偉,更是曾下過“說上海話就是沒文化”的論斷,被洶洶的口水淹沒。
他在《新英雄闖上海灘 不限戶籍個個精英》一文中稱,“到浦東,尤其是陸家嘴,都說普通話!币源藖順税衿胀ㄔ挼娜諠u強勢,與外來精英涌入的聯(lián)系,也扭結(jié)了部分老上海人心底從浦西向浦東優(yōu)勢傾斜的心理定勢。
相比出入陸家嘴寫字樓的“新上海人”,一進電梯就被托舉到這個那個“中心”之巔;而在弄堂口捧個飯碗,披一襲睡衣,東家長西家短“嘎三胡”(嘮嗑之意)的“老上海”,仰望登高還須付出150元門票的金茂,只能咬牙而過。向來把外鄉(xiāng)人稱作“阿鄉(xiāng)”(鄉(xiāng)下人)的上海話,幾乎成了他們唯一能充作與生俱來優(yōu)越感的護符,卻難以抵消掉堅守在上海的立身之地所要承受的高昂生活成本。
一位爺爺輩從寧波移居上海的劉女士,在家中向來被稱為“小娘”(寧波話謂小姑娘),迄今家有親戚社會關系未調(diào)回上海,無法享受醫(yī)保福利,每次看病都須自己墊付,再回老家報銷,每個月領著當?shù)厣俚娇蓱z的退休工資,卻生活在上海這個消費畸形的城市里。在她眼中“形勢正朝著根本性的方向在逆轉(zhuǎn),當?shù)厝嗽谧约旱募亦l(xiāng)快變成弱勢群體了”。
“上我們節(jié)目的幾乎都是上海的弱勢群體,對他們來說,面子在利益面前微不足道。”尹慶一坦陳,“他們經(jīng)不住大道理的開導,反倒是柏阿姨用本地俚語點撥,充滿了上海的生存智慧。”
對此,李大偉也不得不承認:上海人號稱“門檻精”(精于算計),“越是底層需要的門檻越多,因為門檻是種生存技巧,門檻精可以讓自己生活的稍微好一點。”
終要被超越的上海話?
李大偉的父母都是山東人,上世紀60年代移居上海,自小長在劉少奇所創(chuàng)辦的“托拉斯”大院,平日和父母輩說北方話,而同輩之間操一口上海話。一走出大院的門,則聽不出他的口音來自哪里。
“一本高學歷憑證,一本商品房產(chǎn)權證”,是他眼中上海人的身份證明,“小時候在學校,平時和上海師生相安無事,一旦誰闖了禍,就把臟水潑到外地人身上。”
這一邏輯的陰影似乎至今籠罩著他,因“說上海話就是沒文化”引起的軒然大波,在他看來是“被上海人當了一次出氣筒”。
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的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曹景行也曾聲援李大偉:在北方語言居主導的現(xiàn)代漢語寫作中,南方作家處于劣勢。什么樣的語言才能準確表達上海?李大偉的探索需要大家“有開玩笑的胸襟”。
據(jù)長期從事上海方言研究的上海語文協(xié)會副會長、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錢乃榮考證:上一次移民潮,上海黃浦區(qū)真正的本地人只有6%,其他各區(qū)的本地人比例也都在20%以下,而最終,大量的移民語言都被上海話統(tǒng)一!艾F(xiàn)在這次移民潮和上次有所不同,當時上海人大多只會說上海話,而且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可這次來的人中很多都是精英,且普通話已成為全國共識!薄巴獾厝恕币虼松踔帘徊糠旨嵉纳虾>W(wǎng)民看成是“鳩占鵲巢,要把本地文化趕盡殺絕的白眼狼”。
像李大偉這樣的“新上海人”,本身就是上海移民二代,現(xiàn)今更在上海培育起了第三代。在他策劃的《上海的前生今世》系列講座中,直截了當?shù)卣f“上海話不是本地話”,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上海師范大學語言學博士劉民綱教授的認同。
“上海話從古越語變成漢語的方言,語法和詞匯跟普通話比較接近,而且越來越接近。有些上海話特有的詞匯正在逐漸消失,被北方方言的詞匯所替代。上海語音也越來越接近普通話,很多音正在逐漸消失,很多字的讀音越來越接近普通話!眲⒚窬V說。
為什么不愿意學一點上海話
在香港生活多年的閭丘露薇,已經(jīng)習慣了在英語、粵語、普通話乃至上海話之間的切換!霸邙P凰衛(wèi)視,出去采訪說普通話多些,同事之間,主要說英語、粵語,有時遇到老鄉(xiāng),則會閑說兩句上海話!
當閭丘露薇從香港回到上海的時候,她下意識地用上海話開腔,有時得到的卻是茫然的回應,雙方不得不切回“國語頻道”。
“在那一剎那,我會懷疑是不是在外面呆久了,我的上海話已不那么標準!钡珜嶋H上,她發(fā)現(xiàn)如今上海的年輕人說上海話已經(jīng)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小孩子都不怎么會說上海話了。
說什么語言,視談話對象而定,這幾乎已成為流動性廣泛的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條生活準則!霸诠矆龊弦话阏f普通話,在有外地人在場的公共場合一定說普通話”,也是大多上海人遵行的原則。
自上世紀50年代國家倡導“說普通話,做文明人”以來,孩子們在學校里說普通話,父母家人在家中也配合著說普通話,甚至舌頭已不活絡的老人也用“搭僵”(上海話,意為僵硬、糟糕)的普通話哄兒孫輩。“到頭來,他們已經(jīng)不習慣說上海話了。”錢乃榮說。
五星體育的上海話節(jié)目主持人、80后小樂也承認:“現(xiàn)在能連續(xù)說五分鐘上海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像他這樣從小開始對上;鼞虬V迷的年輕人在學校里已屬異類。
“但是,‘團團門’事件點燃了上海人語言自豪感的灰燼!毙愤@么認為。
去年年底,上海電臺直播的動感101《音樂早餐》節(jié)目收到一條聽眾短信:“求你們不要說上海話了,我討厭你們上海人。”主持人曉君當即回應:“請團成一個團,以圓潤的方式,離開這座讓你討厭的城市,或者你討厭的人的周圍!
主持人曉君的這番言論,被網(wǎng)友標簽為“罵人不帶臟字凸顯素質(zhì)低劣”,也讓上海話所搜刮的屈辱感,再次淪為眾所攻擊的對象!胺窖缘氖褂檬琼樒渥匀坏氖,如果摻雜過多文化心態(tài),反而會影響正常的人際溝通!遍偳鹇掇闭f。
盡管自2005年始,針對社會上種種關于 “上海話要消失”、“孩子說不來上海話”的擔憂,上海掀起了一股 “保衛(wèi)上海話”的浪潮:上海市教委發(fā)起了“上海方言保護性調(diào)查研究課題”,上海市語委也策劃了“上海方言地圖”的繪制。在這方面先行的專家如錢乃榮,則積十年之功編出一本《上海話大辭典》,2008年更鼓搗出一套上海話拼音輸入系統(tǒng)。但是在錢乃榮看來,這些措施為時已晚,更緊迫的是上海話長久以來的使用失范,“是上海人使上海話走向衰落!
對于這一波粵語保護浪潮,錢乃榮對比上海話,認為“雖然廣東的方言更為蕪雜,但是他們有香港的標尺,廣州話就可以向著那一套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靠攏!爆F(xiàn)在錢乃榮每周在本地報紙上專辟滬語寫作版,推廣上海話。
這種從官方、學者自上而下的“方言挽救”法,在李大偉看來,并不契合上海商業(yè)社會的契約精神!吧虾T捠菐в泄ぞ呃硇缘,工作語言和社交語言的分離是上海話發(fā)展的大勢所趨,就像香港人那樣,上班不得已說英語,生活中見縫插針地說粵語!
立志堅持上海話主持風格的小樂,一邊慶幸自己“上海話的語言思維保持得很好”,一邊不禁質(zhì)疑,身在上海的外來者為了在外企打拼乃至出國,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考托福、雅思,為什么不愿意學一點上海話,以融入上海的本地文化呢?
對此,另一個聲音也在網(wǎng)絡上喧囂塵上,“在上海這個不會說上海話完全混得下去,不會說英語卻萬萬不行的城市,不說上海話又能怎么樣?”
相關熱詞搜索:衰落 上海人 上海話 上海人衰落上海話? 我是上海人 上海話語音 上海話我喜歡你怎么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