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招生復試公平嗎 [研究生推薦公平嗎?]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我們一點都不認為申請免試的競爭激烈程度低于統(tǒng)考,因為申請量很大,個個都是尖子! 本科進了名牌大學,就有不小的機會獲得母校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這對普通高校的報考生是否不公平?
最近北京大學出爐200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提出北大理工科院系接收推薦免試生的比例為50%到80%,其他院系一般不低于50%。免試生比例如此之高,一時成為議論焦點。
7月11日,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生玉海接受了《新民周刊》專訪,坦言北大對“推免生制度”的監(jiān)管經得起考驗。
目標:挑最好的學生
記者:北京大學工學院這次計劃招生68人,擬接收的推免生就達55人,考生們要激烈角逐剩余的13個名額。這樣的比例正常嗎?
生玉海:很正常。各重點大學對理科學生競爭得非常激烈。我們招的主要是重點大學的尖子生,假設一個北航的學生,如果能免試進北大,他可能愿意;如果不行,他可能選擇免試留在母校,不會考了。
推免生一般是各兄弟重點院校尖子生,本科表現非常突出,從研究生課程學習和科研進展看,教授群體普遍認為,推免生的平均水平高于參加統(tǒng)考考生的平均水平。
成為免試研究生,要經過“一推一接”兩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母校根據學生的本科課業(yè)成績等綜合評價組織推薦;他拿到推免資格之后,才能向包括母校在內的各高校申請免試,通過各高校的綜合復試,排在前面的佼佼者才可能被錄取為免試生。
記者:普通高校的學生就認為,北大對推免生的偏愛很不公平。
生玉海:從教學和科研的情況看,推免生的整體質量高,我們的目標是接收最好的學生。
記者:一個普通考研生,要在千軍萬馬中考上北大非常艱難。
生玉海:是的,全國具有推薦免試權的高校大概220所,能在母校表現突出、出類拔萃,也很不容易。北大招生本來就是鳳毛麟角,普通高校每年能考上北大的學生可能就一兩個。我們現在每年最多招的是南開、人大的,大概六七十人,分布在250個學科。
記者:有人擔心,如此一來是否將高考的“一考定終身”發(fā)揮到極致,英雄論出身,高考考上名牌大學,似乎一勞永逸……
生玉海:不一定。北大招進的本科生是各省尖子,經過四年培養(yǎng),一定會出現分層情況。
不同學校的平均水平不一樣,一個很普通的學校也有出類拔萃的尖子,所以我們沒把口子封死,還留著一定比例。先生們普遍認為,免試生的平均水平比統(tǒng)考的學生高一些。免試生比應試生錄取數多一些,很正常。
復試:集體完成評價
記者:北大應屆本科生如想申請為母校推免生,能否近水樓臺先得月?
生玉海:可能有學生擔心這種政策會導致近親繁殖,我跟你說兩個數據:
第一,北大近幾年每年接收4300名碩士研究生,來自北大本科的同學,包括考試、免試的不足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來自兄弟院校。第二,北大最近3年接收的推免生中,來自各兄弟重點院校的比例逐年上升,2005年我們接收本校與兄弟院校推免生的比例約為7:3,2006年為6:4,2007年已達5:5,我預計,2008年來自兄弟重點院校的推免生比例會進一步上升,很可能外校(推免生)超過本校。
北大在招生過程中只挑選最優(yōu)秀的、最適合攻讀研究生的同學,這是我們招生的唯一目標。我們一貫堅持對本校和外校學生一視同仁,不存在保護自己學生的問題。不論本校、外校,都按統(tǒng)一程序申請;各學院招生委員會對申請資料進行考評,統(tǒng)一復試。免試生綜合復試的分數要公示,我們根據公示的分數取學生。
另外,最近幾年各兄弟院校申請北大免試生的人數越來越多,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們清楚地知道北大是否保護自己的學生。
記者:推免生必須有3名教授推薦,你們如何保證教授們推薦信的公正?
生玉海:中國學生申請海外一流大學時,對方教授怎么評價中國學生的推薦信,我們就怎么評價各兄弟大學學生的推薦信。即便現在常出現推薦信雷同的情況,我們仍相信各重點大學的絕大多數教授的推薦信較可信。
比如,某同學申請哈佛大學,推薦者將他吹得天花亂墜,哈佛招他過去,如果他在修讀課程和研究上出現很大差別,哈佛的教授下次還會再根據那3位教授的推薦來選拔學生嗎?這叫自毀長城!
就是吃虧,我們頂多吃一次。之所以現在適度提高(推免生比例),因為我們有了五六年的基礎,對教授的推薦信有我們的判斷。
記者:北大吃過虧嗎?
生玉海:當然吃過。前幾年,我們年年接到舉報,查了退回去的(學生)每年都有。
以前出現過這類情況,這個學生原來可能是第二名,他把自己寫成第一名,甚至他所在學校還蓋了戳。我們一公示,名次不對,他的同學自然會告訴我們,我們馬上調查,不僅把他退回去,而且下次我們還要“重點關照”這個學校這個院系的學生。
記者:有沒有發(fā)生過教授寫不實推薦信的情況?
生玉海:一定有。我們有面試,老師要觀察。比如一個學生在申請過程中提交一篇論文,說是他寫的,這很難判斷,但一旦我們發(fā)現這篇論文有問題,肯定退掉他。
可能個別老師偏愛他的學生,但總體應堅持客觀評價,得說點事實出來;如果僅說這個學生好,這份推薦信就沒效力。
申請北大的推薦信中,有很大比例貨真價實,有以事實為依據的評價,這相對滿篇溢美之詞,效力自然分出來了。
記者:推免生的復試是人在操作,既然沒有統(tǒng)一底線,可能會有貓膩。比如,一名北大本科生參加面試,他的老師剛好任復試組委員,這位老師是否更傾向自己的學生?
生玉海:這種擔心很正常,但也請大家相信,愛護自己聲譽的高校會有自己的辦法。
比如,我們明文要求每個專業(yè)的復試組要5位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委員,5位教師當場分別打分,如僅有面試,其平均分就是考生最后成績。我們相信,一個集體完成評價,會最大可能地避免問題的出現。
我不敢說沒有老師對自己指導過的學生有某些偏愛,也不能絕對保證每個老師的面試都公平,但我們五六年的實踐證明,申請者、絕大多數教師對這項制度是認可的。
記者:你歷年做北大推免生工作,現在申請者弄虛作假的情況多嗎?
生玉海:越來越少,在申請北大的學生里極少。
記者:有人認為,在中國如果不通過統(tǒng)考,說情就很普遍。作為院長,你是否遇到此類情況?
生玉海:當然有人給我打電話,我會告訴他規(guī)則,各院系有委員會先看申請者的材料,之后進入復試,還有一群教授等著呢。
從2001年、2002年開始,我們每年接收非常多的推免生,這項工作一直得到各方高度認可,我們有信心、有制度,也有具體做法保障這個事情的公信力。關鍵要看你這個大學追求什么,你追求更高目標,就要考慮吸引更優(yōu)秀的生源。
記者:北大規(guī)定,申請人必須保證申請材料的準確性和公正性,這似乎依靠申請人的自律。
生玉海:申請人要自律。我們專門規(guī)定,如有虛假,北大有權拒絕這個學生的申請,并要求他簽字、做個保證。一旦發(fā)現任何問題,馬上退了,哪怕他改個年齡都不行。這是紀律。
記者:招收推免生的過程是否透明?如何監(jiān)管?
生玉海:教育部文件明確規(guī)定:首先,母校的推薦免試資格名單要在它的主頁公示,未經公示推免資格無效,這跟高考保送生政策一樣;第二,各高校接收的最終錄取名單需公示,未經公示不得錄取。最重要的“一推一接”兩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進行公示。據我觀察,全國絕大多數具有推薦免試權的高校在推的環(huán)節(jié)都做到了。
我們在研究生院主頁上年年公示我們的接收名單,北大獲得推薦資格的本科生則在教務處主頁上公示。同時,我們還公示:規(guī)則是什么、誰進入復試、復試總成績、錄取名單等。教育部要求公示7天,我們一般公示10天,2007年我們接收的推免生名單到現在還掛在主頁上。
反思:研究生如何選拔
記者:一些人提出取消推免生制度,讓所有學生都參加研究生統(tǒng)考。你怎么看?
生玉海:研究生到底怎么選拔,現在仍是一個摸索過程,這個過程還需一段時間。
我們現在的入學方式跟美國、歐洲、日本都有較大差別。我昨天下午剛和耶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談了一個多小時,他問我,中國GPA(本科階段基點成績)很高的申請者很多,我們教授不知該選誰好,你們怎么選?我說,中國有全國性的研究生統(tǒng)一入學考試,教育部還規(guī)定部分高校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獲得推薦免試資格。他聽后也覺得要認真研究這些問題,美國沒有國家級研究生入學統(tǒng)考,但有社會機構組織的考試,比如美國ETS組織的GRE,但對中國考生而言相對比較容易。
現在還有一些國家正跟教育部了解我們的高考、研究生統(tǒng)考怎么設置,有些國家教育部的官員認為我們的辦法很好,也考慮借鑒。
我想各國都要有適合自己國情的選拔方式,要根據有多少人參加考試、各大學的平均培養(yǎng)質量等諸多因素不斷調整,這是一個漸進的摸索過程。
我認為,現在無論取消免試還是取消統(tǒng)考,都不現實,F在對全國統(tǒng)考也有不同意見,學生長時間備考,成本值不值?如果取消統(tǒng)考、全部免試,現階段大家一定擔心,誠信度怎么保證?
現在教育部已在調整政策,比如2007年開始對教育學、醫(yī)學、歷史學三個一級學科實行全國聯考,今年農學也實施全國聯考。這些變化都促使各方認真考慮如何選拔最優(yōu)秀的學生。
記者:其他學校是否愿意將它們的尖子免試推薦給北大?
生玉海:不同學校政策不一樣。有的學校相對較開放,學生獲得免試資格后隨便申請哪個學校,北大就是這樣;有的學校規(guī)定學生獲得免試資格后只要申請外校就不能申請本校;還有的學校免試資格很少,為培養(yǎng)本校師資,只要學生申請外校就不給資格。這都客觀存在,每個學校都希望招到最好的學生。
我們一點都不認為申請免試的競爭激烈程度低于統(tǒng)考,因為申請量很大,個個都是尖子。去年兄弟院校申請北大的人數大概為2400人,我們接收了700人。
記者:198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收保送生的暫行規(guī)定》規(guī)定,招收保送生的比例不超過招生計劃的3%。
生玉海:你說的是高中生升本科,從1978年研究生恢復招生以來,研究生招生中推免生制度一直存在,只不過原來的量不是很大。
既然去年教育部提升了獲得推免資格的比例,各大學當然得適當考慮:基本條件變化了,招生策略需不需要調整?我們現在做出的判斷是,我們應適時調整。
記者:在你看來,推免生制度仍有亟待完善之處嗎?
生玉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我非常同意前幾天中國人民大學一位教授的說法,關鍵在于選拔過程能否公開透明、相關信息能否對稱。如果所有高校都能做到這點,我相信對提高各校的選拔質量會有非常好的促進。
另外,我們更希望看到,各高校的學生能相互交流,不僅限于在自己的母校完成研究生學業(yè),這對克服近親繁殖會有很大幫助。
相關熱詞搜索:公平 研究生 推薦 研究生推薦公平嗎? 考研公平的學校 什么大學考研很公平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