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齊:在沒有胡適之的時代讀余英時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2004年,繼“錢穆熱”之后,中國讀書界興起了“余英時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三聯書店相繼出版了多種余英時著作。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近出版余英時的《重尋胡適歷程》,該書為余英時最新著作,與聯經版《胡適日記全集》同時發(fā)行。誠如顧思齊先生所言:“這本《重尋胡適歷程》,是當代最杰出的知識分子論述現代最偉大的知識分子。”
在沒有胡適之的時代,至少還有余英時。
剛剛托朋友在香港買回臺灣版《重尋胡適歷程》,才發(fā)現廣西師大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已推出了大陸版。沒買臺灣版的人有福了。而我也并不太懊悔,畢竟,胡適加上余英時,是我不能錯過的書。
胡適生逢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創(chuàng)世紀的時代,風云際會四十年,在現代學術史上開天辟地創(chuàng)立典范,在思想文化領域指點江山轉移風氣,在知識分子參與政治方面堅守自由主義,這三個層面的貢獻,并世皆無人能出其右。如余英時所言:“適之先生是20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從1917年到1962年,胡適無論在文化史、思想史、學術史或政治史上都一直居于中心的位置。余英時的學識則成就于上世紀50年代海外飄零的環(huán)境,形格勢禁,已不復胡適的時勢,也難成胡適的事業(yè)。盡管如此,余氏仍兼具學院知識分子、公共知識分子之長,其治學不以文獻的堆砌及方面的博雜取勝,而以歷史的通觀及分析的精辟見長,識見之通達,觀察之犀利,表達之明晰,在在有胡適遺風。我們應當慶幸,在沒有胡適之的時代,至少還有余英時。
因此,在我看來,這本《重尋胡適歷程》,是當代最杰出的知識分子論述現代最偉大的知識分子,我輩當焚馨以拜讀之。
近十數年以來,胡適在大陸已成顯學,論胡的新舊著作俯拾盡是,但最重要、最值得優(yōu)先閱讀者,我以為要數海外唐德剛、余英時兩家。唐氏五十年代親炙胡適的身教,其《胡適雜憶》文字生猛,議論跳脫,刻畫胡適的精神風貌最為生動;
余氏則辨析綿密,知人論世,尤以學術思想上的識力取勝。由胡適看現代中國,是切入現代中國史的捷徑;
而由余英時看胡適,又是深入胡適思想的方便法門。
其比勘史料細致入微,文字也老而猶健,完全未顯出年邁筆衰的跡象。
余英時的論胡之作,過去曾結集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這部《重尋胡適歷史》實為增補新編,而以新作《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冠首。余氏指出:“最近一二十年來,晚清到民國時期許多重要人物的日記已相繼出版,為現代史的研究領域增添了很豐富的史料。但以史料的價值而言,《胡適日記全集》恐怕仍然要占第一位,遠非同類作品所能比肩……他的日記所折射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生活世界,而是整個時代的一個縮影。讀完這部四百萬字的日記,便好像重溫了一遍中國現代史,不過具體而微罷了。”胡適的日記萬象包羅,而余英時的文章也魚龍曼衍,洋洋十萬言,篇幅竟超過全書之半。此文以胡適日記為中心史料,對胡適生平各個階段分別寫出個人心得,其中關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哲學素養(yǎng)、早年與毛澤東的交往、對蘇聯社會主義的認識、對學生運動的態(tài)度、抗戰(zhàn)時對日的和戰(zhàn)策略、取代蔣介石、美國對華關系《白皮書》、出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等問題,多有自出機杼的新收獲。其比勘史料細致入微,文字也老而猶健,完全未顯出年邁筆衰的跡象。
此外,余氏在日記的字里行間,鉤沉出胡適與原來的杜威秘書、以后的杜威夫人Roberta Lowitz之間一段短暫情緣,也是很有趣味的發(fā)現。胡適以領導“新文化”見稱于世,但他守父母之命,與發(fā)妻江冬秀始終不離不棄,又完全符合“舊道德”,故而“胡適大名垂宇宙,小腳太太亦隨之”遂成民國的著名佳話。不過,在白頭偕老的背后,胡適的情感世界其實并非一池靜水。關于胡適婚外情的挖掘近年頗有新知,如沈衛(wèi)威綜合知情人的回憶,指出胡適跟表妹曹誠英情到深處,以致一度擬與江冬秀離異;
海外的周質平根據胡適佚簡,發(fā)掘出胡適與美國女友韋蓮司之間長期的柏拉圖式戀愛;
韓石山甚至認為胡適跟徐志摩的交際花太太陸小曼也有曖昧……如今,余英時又為胡適的情人榜增添一筆,我們對這位“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凡夫俗子的一面又有了更多認知。
書中其他各篇在大陸多系初刊,但其實已是舊作。其中《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與史學革命》兩文,在近代思想學術史的背景中檢討胡適的貢獻及地位,高屋建瓴而切中肯綮,已是學術史的典范之作。學術史研究,可謂既容易又困難的工作。對于傳統(tǒng)學問登堂入室者而言,論學術史是殺雞用牛刀,所以容易;
而對于傳統(tǒng)學問未窺堂奧者而言,則論學術史也就難得要領,所以困難。近世以降治學術史知名者,從梁啟超、錢穆到余英時,自身都是古典學問的大家,故他們以專業(yè)之余事而論人論學,就能以深就淺,左右逢源;
相反,大陸今之治學術史者,多由近現代史或文學史專業(yè)轉入,對古典學問有似葉公好龍,缺乏真正的研究能力及體驗,故其學術史論說往往終隔一層,很容易見駱駝則曰馬背腫,看似引證繁密,實則方枘圓鑿,F在有余英時珠玉在前,我們就更增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觀感了。
我讀后感覺,他對胡適的評價似乎今更勝昔。
跟胡適一樣,余英時的文字也可以分作三個層面:專業(yè)的古代思想史研究、一般的思想文化評論、切近現實政治的時論。只是其時論大陸讀者難得一見。但此書所收《胡適與中國的民主運動》一篇,其實就是為胡適百年誕辰而作的時論,在全書中是篇幅最短,分量卻極重。此文拈出胡適上世紀40年代后期的自由主義言論,從半個世紀以來世界政治變遷的角度重估其歷史意義:“在1947年的中國公開宣稱以蘇聯為首的集團是歷史上‘一個小小的逆流’,更是一個膽大包天的舉動,如果沒有絕對的自信是不可能說這句話的。但是1989年東歐國家的全面崩潰、蘇聯的遽速變革……竟證實了他在42年前的觀察,胡適似乎成為一個‘偉大的先知’了。”這是為胡適招魂,為自由主義招魂,這也是關于胡適政治思想最有光彩的評論。
余英時的業(yè)師錢穆跟胡適一派在學術上頗有抵牾,故書中的早期篇章,似受錢穆影響稍多,對胡適在總體上雖極推重,在局部上仍有苛評;
《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則可視為余氏的晚年定論,而我讀后感覺,他對胡適的評價似乎今更勝昔。試舉一例:關于胡適的西方哲學素養(yǎng),《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有謂:“對于這樣一個啟蒙式的人物,我們既不能用中國傳統(tǒng)‘經師’的標準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專業(yè)哲學家的水平去測度他!薄丁粗袊軐W史大綱〉與史學革命》也說:“他沒有深入西學固是事實,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沒有滅頂在西學的大海之中!彪m是為胡適辯護,實際上褒中含貶;
而在《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里,評價則有了微妙的修正:“他在西方哲學和哲學史兩方面都具有基本訓練則是不可否認的。這一點訓練終于使他在中國哲學史領域中成為開一代風氣的人……我們也不能過分低估他的哲學知識,他在美國最后三四年所受到的哲學訓練已達到了當時的一般水準,足夠他研究中國哲學史之用了!
像他們那樣的皖籍學人,恐怕今后再也不會出現了。
余英時評論過不少現代文化名流,包括史學方面的顧頡剛、洪業(yè)、郭沫若,文學方面的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錢鐘書,思想方面的梁漱溟、陳獨秀;
但著墨最多者,則是陳寅恪、胡適及錢穆三人,尤以陳、胡二氏更多;貞、評述錢穆的文集原題《猶記風吹水上麟》,大陸增補版改名《錢穆與中國文化》,可惜字句改竄不少!吨貙ずm歷程》引進及時,而且僅有非常有限的刪改,實屬難能;
因為出版在后,《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還多出一篇有重要補正的后記,反較臺灣版更為完備。可惜《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依然無法在大陸面世,一般讀者只有在馮衣北《陳寅恪晚年詩文及其他》附錄里略窺梗概了。
有論者指出,古徽州地區(qū)近千年產生了三位對中國文化史影響最大的學術巨子:朱熹,宋明理學的中心人物;
戴震,清代樸學的代表;
胡適,現代新文化、新學術的第一人。我忽然想到,余英時對以上三位古徽州的思想巨擘恰巧都有專著,分別是:《朱熹的歷史世界》、《論戴震與章學誠》、《重尋胡適歷程》。余氏籍貫安慶潛山,雖非徽州人,但也是皖南的近鄰。他是有意識地在學術上表彰鄉(xiāng)賢嗎?也許不盡然,這三部著作都仍屬于他的專業(yè)范圍。也許這只是他學術生命中的偶然,但這是一個何等完滿的偶然啊。
徽州一隅曾以徽商獨領中國商業(yè)風騷,經濟繁榮更促進文化昌盛,故明清以來安徽籍學者特多,著述亦伙。據近人孫雨航《近四百年來安徽學人錄》著錄,自明朝嘉靖以迄近代,有學術專著流傳者即有三百余人之眾。故戴震、胡適、余英時的成長,絕非偶然的孤峰突出。
可惜,時世移異,人事代謝,古徽州早已輝煌不再。胡適之墓木已拱,余英時年過古稀,我想,像他們那樣的皖籍學人,恐怕今后再也不會出現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