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文化之花在甘肅本土盛開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一、永遠的傳說
在已故甘肅省政協(xié)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張蕊蘭著《女媧傳說故事》出版一周年之際,我有幸讀到這部著作,精美的裝幀和圖文并茂的內(nèi)容強烈地吸引我翻閱、瀏覽,頗有點兒愛不釋手的喜悅;繼而逐字細讀,提筆記錄,反復比較,去其雷同,取其精華,竟發(fā)現(xiàn)此書經(jīng)張蕊蘭女士辛勤搜集采擷、搶救整理、巧妙構(gòu)思、匠心編排,實乃是在甘肅古成紀一帶,尤其是天水秦安縣隴城等鄉(xiāng)鎮(zhèn)村莊、清水縣諸村民間口頭傳承了萬年的始祖文化、龍文化、大地灣文化與隴城本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民間傳說、歷史記載、考古發(fā)現(xiàn)與地理民俗的首次富集。內(nèi)容豐富而薈萃,形式新穎而獨特,整理嚴謹而科學,意義重大而價值深遠。張蕊蘭女士對于散落于民間的女媧文化的搶救性整理之義舉,前無古人,同時又為當代與未來的伏羲文化研究、女媧文化研究、龍文化研究、大地灣文化研究,注入了重要的“民間傳說”和“本土文化”等“原汁原味”的資料;為現(xiàn)代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文化產(chǎn)業(yè)的項目開發(f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源。
始祖文化和遺址文化的研究與資源開發(fā),在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中屬于華夏文明探源性工程,伏羲、女媧的誕生地與龍文化的來龍去脈因史籍記載分散、稀少而在學術界和各地爭論的紛紛攘攘,莫衷一是,《女媧傳說故事》則通過大量的民間傳說、確鑿的大地灣考古發(fā)現(xiàn)和豐富的隴城本土文化,時空交融,縱橫滲透,全面而有力度地證明:隴城就是女媧的誕生地,大地灣一帶就是古成紀的核心區(qū)域,清水河、葫蘆河流域是伏羲女媧生活的“羲里媧鄉(xiāng)”。
全書記錄了三十九位民間文化傳承者的口述,整理出七十五篇故事、傳說、隴城小調(diào)、議論性文章等,分別歸類為“摶土造人”“煉石補天”“兄妹合婚”“始創(chuàng)婚嫁”“始做笙簧”“女媧崇拜”“女媧祭祀”“羲里媧鄉(xiāng)”“隴城風土”“附錄史載”等十個部分。但讀罷全書,掩卷長思,我以為著者張蕊蘭女士的匠心在于展現(xiàn)女媧文化在隴城、在秦安的全部內(nèi)容:
一是女媧在清水河、葫蘆河流域,在大地灣一帶的誕生、事跡與功績,是女媧文化的起源。
二是隴城人民對“始祖母”女媧的懷念與歌頌,其形式有民祭、皇家祭祀、公祭、廟會等儀式,有形象崇拜、家神與葫蘆信仰、蛇敬忌等民俗,有代代口頭相傳的故事、民謠、口歌子、順口溜、“王變”戲劇等民間文學,是女媧文化在時間上的縱向傳承和空間上的橫向擴展豐富,形成獨特的隴城本土文化,是女媧文化的一部分。
三是隴城人民對女媧文化的傳承與女媧精神的發(fā)揚,體現(xiàn)在羲里媧鄉(xiāng)的山河地理稱謂、姓氏人名、圣人遺跡、廟宇寺觀、方言土語、附身托夢佑護子民等民間故事、現(xiàn)代女媧文化研究和論壇以及女媧文化旅游等,其中滲透了源于大地灣先民、源于伏羲女媧時代創(chuàng)造的彩陶文化、農(nóng)耕文化及棄惡揚善、尊老愛幼的道德文化等,既是隴城本土文化,也是女媧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女媧傳說故事》出版問世,標志著流傳于隴城乃至秦安縣民間的人類始祖之一——女媧的事跡和功績,以及龍文化的來龍去脈與大地灣遺址的聯(lián)系將隨著書籍的傳播走進千家萬戶,走向全國乃至全球,成為永遠的傳說。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蕊蘭女士功德無量,當史載千秋!
二、女媧文化之花在甘肅本土盛開
女媧是華夏民族遠古神話傳說和歷史傳說中的人類文明始祖之一,其文化與伏羲文化、龍文化三位一體,代表了華夏民族的創(chuàng)造、拼搏、奉獻與和合精神。相傳女媧誕生于古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隴南市、平?jīng)鍪胁糠謪^(qū)域),人首蛇身,至今廣為流傳的是她“和泥造人”“煉石補天”以及“兄妹合婚”繁衍人類的傳說。由于口頭傳說時代久遠,傳播地域有限;史載內(nèi)容缺失,資料分散,造成女媧文化的研究止于學術高空,民間對女媧形象模糊,只知是神,不知遠古確有其人,成為女媧文化在華夏民族中的認知誤區(qū)。女媧究竟是神還是人?女媧文化的起源與內(nèi)涵究竟是什么?張蕊蘭著《女媧傳說故事》全面、完整地解答了世人心中的疑惑。
全書薈萃了三十九位老人和女媧文化研究者講述的七十五個豐富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結(jié)合大地灣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及相關歷史記載,完整的向世人展現(xiàn)出女媧文化在“羲里媧鄉(xiāng)”的全貌——其一是女媧文化的起源,包括人類“始祖母”女媧在清水河、葫蘆河流域及大地灣一帶,以隴城為中心的生活事跡、創(chuàng)造功績與精神;其二是女媧文化的補充與延展,包括女媧之后,隴城民間對她的懷念、崇拜、敬仰和歌頌以及古代皇家祭祀、現(xiàn)代政府公祭等;其三是女媧文化的繼承和豐富,包括寄寓強烈的紀念意識于山河地理稱謂、姓氏人名、圣人遺跡、廟宇寺觀、器物形狀、手工藝術、方言土語,包括女媧神靈托夢佑護子民等民間故事、民俗禁忌、現(xiàn)代女媧文化研究和論壇以及女媧文化旅游等,其中滲透融合了龍文化、大地灣文化、彩陶文化、農(nóng)耕文化及棄惡揚善、尊老愛幼的道德文化。簡言之,就是女媧文化催生了隴城本土文化,而本土文化是對女媧文化的傳承、豐富和傳播。
《女媧傳說故事》一書的出版問世對于涉及女媧文化的歷史、地理、文學、民俗、文化產(chǎn)業(yè)、文化旅游、地域經(jīng)濟、傳統(tǒng)道德教育等諸多領域的研究與資源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寶貴的價值,是一部值得深度閱讀和珍藏并廣泛傳播的優(yōu)秀作品。
首先,全書對于瀕臨消失的秦安、清水等縣民間口頭傳承下來的女媧傳說故事及獨具人文特色的傳承形式“王變”(隴城小曲),起到了搶救、保存、傳承與傳播作用。這些被譽為女媧文化的“活化石”是源自萬年、傳承萬年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歷來限于口頭傳唱、傳播范圍狹小,歷來鮮有仁人志士去搜集和整理。惟張蕊蘭女士本著對女媧文化和家鄉(xiāng)隴城的熱愛與責任擔當,在工作之余,多次返回家鄉(xiāng)走訪了三十九位口頭傳承人,足跡遍布四縣(區(qū))七鄉(xiāng)(鎮(zhèn))二十三村,對他們的講述原汁原味地記錄、完整保存,首次集結(jié)出版,使傳承萬年的民間口頭傳說女媧故事與獨具特色的傳承形式得到薈萃、總結(jié)和提升,始登大雅之堂,在現(xiàn)代多媒體時代,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地。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蕊蘭功不可沒!當載千秋!這是女媧文化之花在甘肅本土的一次綻放與盛開。
熱點文章閱讀